APP下载

此事让我对《鲁迅藏书漫谈》感到惭愧

2016-12-14韦力

博览群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漫谈馆长藏书

韦力

2015年下半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黄乔生先生给我打了个电话,告诉我说,明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纪念,为此,馆里会搞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想出版《鲁迅藏书志》。我说这当然是好事情,虽然鲁迅对中国近现代的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少有人把他作为一个藏书家来对待,如果有这样一部书志在,至少使得鲁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完整。正这么说着,乔生先生却说道,该书志的古籍部分想用我的《鲁迅藏书漫谈》。

关于这部漫谈的来由,与十余年前在鲁迅博物馆举办的那场藏书展有一定的关系。那场藏书展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有其标志性意义,应该说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内首先举办的民间藏书联展。展览过程中,孙郁馆长和肖振鸣先生向我讲述了本馆所藏的鲁迅藏书大致情况,至此时我方得知,鲁迅有大量的藏书收藏在该馆,而这些藏书中又有很大数量是线装书。从我上小学之日起,鲁迅就是如雷贯耳的大人物,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课本,几乎每个年级都会选入鲁迅的几篇文章,但几乎没有任何文献会提及他有着如此数量之大的藏书。

因为我的好奇心,使得我向孙郁馆长刨根问底地了解鲁迅藏书的细节,而后他送给了我一本《鲁迅藏书目录》,该书是1959年鲁博所编的内部资料,其中详列出了鲁迅藏书的目录,翻阅这个目录才让我对鲁迅藏书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我感慨于鲁迅不但有那样强的思想性,而且他竟然对目录版本学也如此熟悉。虽然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晚近刻本,甚至有一些是石印本、影印本或者是排印本,但这些书从底本角度而言,几乎都是每一种书的当时所见最佳之本,因此说,鲁迅的藏书中虽然够得上善本级别的线装书不多,但是其底本价值却很高。

我的赞叹引起了孙郁馆长的兴趣,他建议我最好将鲁迅所藏之古籍每一篇写一提要式的介绍,而后发表在《鲁迅研究月刊》上,以便使得更多人了解到鲁迅藏书的价值所在。我觉得自己对鲁迅的研究十分浅薄,不敢担此大任,然在孙郁馆长和肖先生的鼓励下,还是一篇篇地写了出来,陆续在《鲁迅研究月刊》上连载了几年。

连载完毕后不久,承蒙肖振鸣先生厚爱,将连载的内容结集,而后出版于福建教育出版社,这就是乔生先生所说的《鲁迅藏书漫谈》。乔生先生建议我将此稿稍做整理,作为鲁迅藏书志的古籍部分予以重新出版。同时,他也告诉我,该书志还有外文部分和平装部分,将分别请其他专家来写作。他的这个提议令我又高兴又惭恧。高兴者,是鲁迅的藏书终于能以整体的面目让世人了解,这三部分加在一起,几乎涵盖了鲁迅藏书的整体,这部书的出版,定然会让相关的研究界以及热爱鲁迅的人对他有进一步的立体性了解,而惭恧者,则是当年我所写的《鲁迅藏书漫谈》其实有着多方面的不成熟。

当初我写《鲁迅藏书漫谈》时,并没翻看过鲁迅藏书原本,而每一篇的提要,则是根据孙郁馆长送给我的《鲁迅藏书目录》为线索而写出。而今再看这些提要,一是不完全,因为目录中所载的鲁迅藏书,信息较少,仅是书名、卷数、作者及版本,而从这上面难以得到更多的细节,这使得我撰写的提要有一些是靠自己的猜测而进行写作者;二者我在翻看目录时,已经发现目录中有些著录上的失误,但我无法核对原书,只能凭经验予以纠正;第三,囿于我个人的水平,有些篇目的提要因为书名或者作者的同名,使得提要所写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

总之,这些错误让我感觉到,若将《鲁迅藏书漫谈》转化为《鲁迅藏书志·古籍部分》,这种做法显然难以客观地表达出鲁迅藏书的总体水平,于是我讲出了自己的顾虑,向乔生先生表示自己的原稿无法承担这个重任。而乔生先生对我再三鼓励,建议我用《漫谈》作为基础进行修订。我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建议,并且可以趁此机会对自己的错误尽量进行修改,于是我接下了这个任务,而后提出,要到鲁博去翻看鲁迅的藏书,以便让我弄清楚当年的模糊之处。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在刘思源主任的安排之下,我得以进入鲁迅书库,在那里翻阅了多部鲁迅的藏本,翻阅的结果使我对自己当年所写的《鲁迅藏书漫谈》更加惭愧。通过这种翻阅,我又发现了当年所写的更多错误,故而我对博物馆的同仁说,自己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那就是废弃掉当年所写的,另起炉灶写一部全新的《鲁迅藏书志·古籍部分》,但我会保证按期交稿,不会耽误纪念活动时的用书。而后乔生先生安排工作人员,将鲁迅所藏之本,按照我的需要全部扫描了图片,我再用这些图片核对当年出版的藏书目录,也更正了该目录上的一些小的失误,同时也补充了一些当年目录上的缺失。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了书志的写作任务,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感谢鲁博工作人员的配合,因为在使用图片的过程中,书中的一些细节仍然未能充分提供,我提出要求后,鲁博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予以了补充,因此该稿的完成与众多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表达我的谢意。

从写作速度而言,这部《鲁迅藏书志·古籍部分》仍然是一部急就章,因为它的写作时间仅仅是短短半年,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近千部古籍提要的写作,其粗疏程度可想而知。虽然该书志已经部分地弥补了当年我写作《鲁迅藏书漫谈》的失误,但很有可能这样的苴补罅漏还是无法保证文稿的完美,更何况古人说“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而我在弥补原有错误的同时,很可能又产生了新的错误,可惜来不及仔细对这些稿件打磨修润了。因此,希望各位专家师友读到该作时,能够不吝赐教地指出文中失误,并期待着有一天,该书能够再版时,弥补上我的这些错误。

猜你喜欢

漫谈馆长藏书
主编漫谈
玉螭龙漫谈
漫谈雾和霾
珍惜每一本藏书
农民“馆长”李铜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中美文化差异漫谈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