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医院里的那些“辐射”

2016-12-14林艺

科学Fans 2016年11期
关键词:辐射显像剂放射性

林艺

还记得几年前的抢盐风波么?为啥会抢盐?这是因为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发生了地震,而那个位于福岛的核电站发生了泄漏。前不久不是还报道说查获了什么来自福岛的“有毒”海鲜么!核泄漏,让人想想都觉得恐怖。但除了核泄漏的辐射以外,近年来医疗照射已经成为全民所受电离辐射中最主要的人工电离辐射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X射线及CT等在医学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便是接受放射线检查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医务工作者有义务向公众进行医疗辐射相关知识的科普,从而选择适合的影像检查手段,尽可能减低相关检查所带来的辐射剂量和健康损害。

误解一:躺枪的核磁共振

我记得刚在临床实习那会儿,一个患者哭哭啼啼地找到我的带教老师,问她是不是得了恶性肿瘤?为什么要让她接受核辐射?我和我的小伙伴当时就蒙圈了,医院里还有核辐射吗?老师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个患者说的是核磁共振。“核”字猛于虎啊!而这恐怕不是核磁共振第一次躺枪了。

我先介绍一下核磁共振的原理,当然这个并非本人专业,主要帮助大家理解。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NMR)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所引起的。而核自旋会产生磁矩,核自旋本身所产生的磁场,在外加磁场下将重新排列。大多数核自旋会处于低能态,通过额外施加电磁场来干涉低能态的核自旋转向高能态,再回到平衡态便会释放出射频,这个过程就会产生NMR讯号。医学家们发现了这种信号的用处——人体成像。成年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60%~70%,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因此,医学家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数据,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因此,核磁共振实际利用的主要是磁场,这也就可以解释上海某医院为什么会发生轮椅被核磁共振仪吸住的惊人事件了。核磁共振实际上跟放射性辐射根本不搭边,但当年没有取个好名字,因而令人浮想联翩到核辐射。所以近年来,很多医院为了避免患者和家属们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都将核磁共振称为磁共振。

误解二:低估的CT 辐射

在急诊值班的时候,经常会有患者大半夜的来急诊,说:大夫,我哪里哪里不舒服,会不会是长肿瘤了?我想做个CT好好检查一下。我听了不禁哑然,CT检查竟然被当成神器接受膜拜了?

CT这个名字可能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已经足够熟悉了,可你若较真地问一问CT是怎么回事,恐怕只有很少的人清楚。CT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它有一个拗口的中文翻译——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看到X射线,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吧。自从 1895 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它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X射线的基础上,第一台计算机断层扫描(CT)装置在1971年问世了,到现在已经是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的时代了。但无论CT的外衣多么光华,其内核都是一样的——放射线。

首先,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即天然本底辐射。我们知道,辐射剂量的单位为希沃特/希弗(希)(Sv),它代表了个人所受到辐射照射的总伤害。天然本底辐射剂量一般认为在1~3mSv之间。

CT的辐射到底有多大呢?最熟悉的胸部X透视一次约0.02mSv,相当于坐4小时飞机。而在头部、胸部、腹部等常规CT扫描中,一次检查致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分别约为0.93 mSv、4.6 mSv和4.9 mSv。在英国,CT检查人次仅占所有放射检查的4%,但辐射剂量却占到受检者总辐射剂量的40%, CT医疗照射有可能成为各类医疗照射所致集体剂量的最大来源。CT检查引起的辐射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尤其对于儿童,因为儿童对X射线敏感性较成人更高。美国科学研究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指出,对于同一种医疗照射,在儿童时期接受医疗照射的致癌风险是成年人的3~4倍。因此,CT这种神器,除了神奇的一面以外,普通大众也应该了解其风险的一面。

误解三:PET没有放射性

某天,一个朋友在微信上问我一个体检项目是不是靠谱,说那个项目是通过高科技检查安全筛查早期癌症,总价格1万元左右。我详细问了问他了解的情况,觉得这个检查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其实,这个朋友口中的高科技检查就是PET。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可以实现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这种检查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PET能够实现描述和测量活体内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

目前临床应用的PET主要是PET/CT,其将PET和CT整合在一起,通过完成PET扫描和CT扫描,可同时获得PET功能代谢图谱和CT 解剖影像图像,还可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和病灶的代谢信息,从而对疾病做出更为全面、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除了PET/CT,该家族还有PET/MRI。通过将PET探测器内置于磁共振内部,该设备实现PET扫描和全身MRI扫描一体化整合,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MRI和PET数据的同步采集。而最新的PET/CT-MRI可以提供PET/CT、PET/MRI和CT/MRI融合图像,能提供更多精确分子、形态与功能信息。

PET显像剂为18F标记的FDG(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是一种葡萄糖的类似物。18F衰变方式为正电子衰变,半衰期为109.77分钟,约2小时,这意味着在PET检查后24小时内,18F-FDG会半衰十余次,从而消除对人体的影响。而PE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小与放射性药物活度、在体内的分布以及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一次PET检查中,放射性药物辐射的全身有效剂量可达5~6mSv。通过比较CT检查的辐射量,大家可以发现PET检查时产生的放射性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这意味着虽然通过PET可以筛查早期癌症,而将这种技术用于普通大众体检,并不是一个安全无害的选择。

猜你喜欢

辐射显像剂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做PET/CT检查时喝的几瓶水有何作用
二成份硒鼓Auger Mark问题浅析
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用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一种实用显像剂的研发实验
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策略研究
某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贝克勒尔对放射性的发现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