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术史谈中西方色彩应用的差异

2016-12-14赵红娇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色彩应用西方美术史

摘 要:本文在介绍了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的基础上,对以美术史为基础的中西方色彩应用差异进行了分析,从绘画色彩以及建筑色彩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指出了一部分共同点。最后根据两者的差异,为中国对色彩应用水平的上升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史;中国;西方;色彩应用;差异

0 前言

美术史的发展与国家与地区的人文环境以及哲学思想等均存在极大的联系,对于色彩的应用同样如此,这是导致中西方在色彩运用方面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美术对于国家影响的深入,中西方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也逐渐体现出来,两者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均体现在国家的不同文化。对色彩应用的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国美术领域整体水平的进步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够为中国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提供特殊的途径。

1 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

1.1 美术史简介

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这一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不仅能够涉及有关历史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涉及建筑以及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根据中西方在发展历史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两者在哲学思想方面存在的不同,中西方的美术史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在研究一个国家的美术史的过程中,必须将其与这一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探讨,并充分关注有关这一国家的哲学以及人文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了解其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历史。[1]

1.2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始于古希腊人。文艺复兴是西方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为西方美术领域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极其优渥的土壤以及极其有利的环境。在文艺复兴时期,G.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出版,并成为了西方美术史完善的典型代表。自此之后,美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2]

J.J.温克尔曼的《古代美术史》是西方美术史发展的又一典型代表,这一著作中,作者将美术与国家的地理以及人文环境充分结合在了一起,使得美术开始有了文化的韵味。作者在这一著作中,提出了美术与历史以及宗教等方面因素的显著关系,使西方美术史开始脱离了传统美术的限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意义。[3]

总的来说,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在对图像的记录方面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在前期阶段,美术仅仅以记录真实图像为主要目的,而美术作品的创作也一直以这一目的为基础,并没有重视作品的审美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开始越来越高,此时美术领域才逐渐加强了对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视。

1.3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源于先秦的诸子百家,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美术史具有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更加优良的传承。在中国古代,美术的表现形式较多,以书画著作为主,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并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格,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成的绘画史出现在唐朝,以张彦远的作品《历代名画记》为代表,在词之后,以此种方法对先前名画进行记录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追随。唐朝时期,我国国家经济实力较强,且与国外往来较为频繁,在于其他国家的往来过程中,我国不断将本国的美术理念传播到了国外,同时也吸收引进了国外美术的优势,为我国美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性的保证。

1949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美术史系,代表着我国对美术史重视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代表着美术史正式进入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成为我国宝贵的财富。

2 以美术史为基础的中西方色彩应用差异

2.1 美术史与色彩

简单地说,对色彩的运用是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包括对绘画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建筑以及雕塑等问题的研究。无论在中国或在西方,美术史中都包含着上述各个领域的有关内容。[4]色彩是美术史中重点强调了一个理念。色彩可以被应用到绘画以及建筑等各个方面,不同色彩的运用能够使作品表达出不同的思想,传达出不同的理念,对于作品灵魂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西方人文历史的不同,其美术史对于色彩的运用情况也与中国有着一定的差别,

2.2 中西方绘画色彩的应用差异

中国在绘画方面对色彩的应用以淡雅为主,对于主观因素较为重视。相对而言,西方在绘画方面对色彩的应用则显得更加理性,这是两者之间存在的主要不同,由此引申的,两者在对绘画色彩的选择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1)中国在绘画方面对色彩的应用。无论美术史的发展还是对于绘画色彩的应用,都会受到哲学以及宗教因素的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古以来便会中国人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根据道教的思想,尊重自然,以天道,将其与人道结合,是其主要的生活理念,同时也是其行为方式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道教对于色这一问题较为重视,“五色令人盲”所讲的便是这一道理。针对上述理念,道教在对色彩的应用过程中,往往非黑即白,而在黑白之中,又以黑色为主,从道教的传统服饰以及道教的太极八卦图中便可以发现这一特点。[5]

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人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倾向于使用墨色,相对于其他颜色而言,墨色对于情绪以及理念的表达较为单一,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成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宁静与淡雅。发展至今,中国的绘画中所使用的色彩的丰富程度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但仍没有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子。以水墨画为主,一部分艺术家在创作水墨画的过程中,会以水分厚抹的方式强调色彩的,但相对于西方绘画而言,其对于色彩的表现仍较为单一,强调通过主观想象力的发挥,去对事物的形状等进行描述,在单一的色彩下,使著作体现出更加丰富与饱满的灵魂。

(2)西方在绘画方面对色彩的应用。西方国家在绘画方面对于色彩的运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思潮使其为主,其对于色彩的运用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变化。

首先,古希腊时期,西方的美术史逐渐起步,绘画也逐渐兴起,受发展历史以及人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并没有重视对色彩的应用,而是仅仅以提高实物的形状为绘画目的。这一时期的绘画往往十分注重事物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以人物画像为主,其面部比例关系均按照换进分割的比例来确定。由此可见,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于客观的形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色彩的重视。

其次,文艺复兴的到来使得艺术领域得到了解放,绘画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环境,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绘画的审美效果十分真实,为了提高作品的美学效果,作者往往会强调对大量色彩的堆积,以使作品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以使观赏者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审美体验,达芬奇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的代表,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例,其对于色彩的使用十分灵活,且十分真实地反映了蒙娜丽莎当时的状态,因此成为了千古佳作。[6]

最后,随着西方国家的不断发展,以及西方历史的进步,浪漫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并对绘画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印象派逐渐产生。与以往绘画特点不同的是,印象派不再将绘画重点放在反映真实情况方面。在绘画过程中,作者会以自己在每一时刻对某一物体的直观感受进行创作,因此作品往往更加具有主观性。在色彩的使用方面,作者也会以自身的印象为出发点来实现,这与中国绘画的出发点相似,但其色彩的使用方面却大有不同。

2.3 中西方建筑色彩的应用差异

中西方建筑在色彩的应用方面也存在差异,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建筑对于色彩的使用十分丰富且华丽,以中国古代为例,其对色彩的应用更加强调统治阶级的权利,同时,中国建筑对于色彩的应用存在较强的创新性,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与之相比,西方国家建筑对于色彩仍存在丰富性,但在创新方面却略显不足。

(1)中国在建筑方面对色彩的应用。受经济发展条件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中国原始建筑对于色彩的应用没有过多的选择,因此一般主要以草或木的颜色为依托,去对建筑进行装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但提高,建筑中所使用色彩的丰富程度也得到提高,红土等涂料逐渐出现,解决了建筑色彩单一的问题,提高了建筑的审美价值。

随着中国历史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阶级逐渐产生。阶级统治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特殊性,通常会从建筑的角度入手,利用色彩强调阶级等级。在阶级产生的最初阶段,统治者主要以红色以及白色为主体现建筑的庄严。秦始皇时期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7]

发展到周代,建筑色彩增加了青色与黄色等颜色。与阶级产生初期相同的是,上述色彩的应用同样集中在统治者的宫殿中。除此之外,绘画也逐渐被应用到了建筑之中。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祥云以及龙的图案等都十分常见。

中国建筑对色彩使用丰富性较强的鼎盛时期为宋元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统治者的宫殿中,墙、柱以及门窗等的色彩均极为华丽,显示着宋元时期我国雄厚的财力以及较高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建筑对于色彩的应用往往较为重视冷暖的对比,在对比过程中,使得冷暖色调均能够更加突出,从而达到提高建筑层次性的目的。发展到现代,中国建筑领域对色彩的应用逐渐拓展到了园林规划领域,在园林规划过程中,通过对大量色彩的运用,使得园林具有了更高的观赏价值。

(2)西方在建筑方面对色彩的应用。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建筑方面对色彩的应用则较为单一。[8]以古希腊为例,从古希腊的雕塑来看,其几乎不存在对色彩的使用,通常会使雕塑以原本的形态所体现。但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却处处可见色彩的使用痕迹。考古显示,古希腊的建筑中,对于红、黄、蓝、绿等色彩的使用十分频繁且丰富,以至于从目前存留下来的遗迹中,仍然可以可见当时的辉煌。以古希腊的神庙为例,岁月已经使其变得斑驳,但仍可以看出其中的众多色彩。[9]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色彩的使用通常以表现统治阶级的地位以及特殊性为目的,但相对而言,古希腊建筑对于色彩的使用目的则并非如此。宗教是影响古希腊建筑色彩的主要因素,在古希腊历史中,不同颜色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通过对大自然种种现象的观察,古希腊人认识到了水、认识到了空气,同时也认识到了火与土地,在充分利用其智慧的基础上,古希腊人将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颜色体现了出来。水以绿色代表,空气以紫色代表,火与土地则以红和青作为主要代表。上述色彩通过建筑的形式得以体现,成为了古希腊人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及其宗教信仰的主要途径。[10]

古罗马在建筑中对色彩的使用依然延续着古希腊的思想以及理念,并未实现极大的创新,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相对于古希腊而言,古罗马的建筑形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展,同时,鉴于其较为丰富的经济实力,人们往往更加倾向于使用较为华丽的颜色,以金色为例,古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便主要应用了这一色彩,不仅体现了华丽的装饰风格,同时也体现出了西方人对宗教的重视。

3 提高中国对色彩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在绘画以及建筑方面对色彩应用的差异的分析可以发现,受中西方历史环境以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对于色彩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已经使得各个国家逐渐连成了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提高中国的国际化水平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中国对色彩的应用水平,必须在尊重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的优秀手法进行借鉴,以使中国对于色彩的应用能够更加国际化。[11]

3.1 充分尊重国家与民族文化

充分尊重国家与民族文化是中国在应用色彩方面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以绘画为例,中国古代的水墨画清丽淡雅,作者使用单一的色彩使得作品体现出了饱满的灵魂,现代绘画作品中,应充分借鉴古代的绘画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创作之中,在绘画过程中,以体现一种理念、表达一种思想为主要出发点与落脚点进行创作,以使作品能够更加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除此之外,坚持充分遵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原则,还能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与传播,这是目前国家以及人民均较为重视的一项问题,因此,艺术领域也应在色彩的使用过程中对其加以重视。

3.2 加强对西方优秀应用手法的借鉴

仅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对色彩进行运用,会导致色彩的应用水平停滞不前。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应转变传统思想与理念,充分注重对西方优秀的色彩应用手法的借鉴,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的色彩应用手法相融合,这样才能为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同样以绘画为例,在水墨画的绘制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墨的五色性质,提高作品色彩的丰富程度,以使我国绘画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4 结语

以美术史为基础的中西方色彩应用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与中西方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存在联系。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必须在充分尊重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加强对西方优秀的色彩应用手法的借鉴,这样才能在有效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中国对于色彩的应用水平达到国际化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张婷,宁德煌.中西方色彩营销差异比较研究[J].江苏商论,2015(03):14-17+29.

[2] 钱恒.中西方色彩差异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1):17-19.

[3] 王谦.基于美术史谈中西方色彩应用之异同点[J].广西轻工业,2009(12):110-111.

[4] 刘津颖.谈谈中西现代社会婚礼服饰的差异及其相互融合——基于风格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4(01):237-238.

[5] 色彩:中国画变革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画色彩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J].美术观察,1998(10):4-16.

[6] 杨梦婉.设计社会学取向的《色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证研究[J].艺苑,2016(02):79-85.

[7] 王登峰,崔红.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7(02):196-202.

[8] 钱彩琴,朱金兰.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比较与跨文化交际[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36-38.

[9] 李霞,李霜燕,王丹.中华色彩意象文化的变迁与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5(06):236-242.

[10] 王驹,江南,曹亚妮,陈剑飞.中西电子地图色彩设计的分析与应用[J].测绘科学,2009(S2):175-177.

[11] 王彭伟,张纵,房伟民.中西方插花风格形成之比较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02):42-47.

作者简介:赵红娇(198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美术教育,设计。

猜你喜欢

色彩应用西方美术史
龚和德戏曲舞台美术史研究论纲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浅谈风景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与应用
明清美术史上一颗灿烂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