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生活,突显生本意识

2016-12-13陈婕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餐桌上思想品德道德

陈婕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突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采用情境教学法,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

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内化课堂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笔者结合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下册《在餐桌上》一课的教学,浅谈了如何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

一、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目前,《品德与生活》这本教材所选用的教学内容虽然取自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因为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它不能够适应所有地区的学生。如果教师只是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那么就无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灵活地取舍教材中的内容,如果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就采用,如果关联不大就放弃,并重新选取合适、理想的教学素材。

如《在餐桌上》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根据教材所列的食物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但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平时家长准备什么食物,他们就吃什么,根本没有营养概念,也不懂得如何合理选择食物。如果教师坚持按照教材的安排来设计教学,就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因此,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笔者没有选择教材安排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吃哪些食物,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更高,哪些学生吃的食物营养搭配不好。许多学生都有挑食的习惯,吃饭时只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这容易导致营养搭配不良。学生通过列举自己所吃的食物,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可以发现自己饮食习惯的好坏、所吃食物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为这一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生活差异,引导学生道德发展

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习惯都不同,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决定了他们对食物选择的不同。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只有差异化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有效促进每位学生的道德发展。

笔者班上有一位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他的父亲是农民工,在工地上干活,母亲在工地门口摆摊卖早点。由于家庭经济不好,这位学生很少喝豆浆和牛奶。在教学《在餐桌上》时,当班上其他学生都说自己早上喝牛奶或者豆浆时,这位学生却沉默不语,不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直到笔者再三鼓励,他才说:“妈妈给我准备的早餐不是用玉米、黄豆、大米、小麦等磨出来的杂粮稀饭,就是用红小豆、豇豆烧成的豆子稀饭。”当他说出这些食物时,许多同学向他投去了嘲笑的目光,并趴在桌子上小声议论:“他父亲是打工的,平时为了省钱,只能让他吃这些了。”这时,笔者对全班学生说道:“最有营养的早餐就是这位同学的早餐,因为杂粮稀饭里所包含的粗纤维与各种营养元素已经超过了精米精面,而且红小豆与豇豆所包含的营养元素也远远比豆浆多。”学生听笔者这样一说,纷纷表示自己也非常想喝这样的稀饭。这时,笔者看到那位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脸上扬起了自信的神色。

三、感悟学生生活情趣,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让学生将掌握的道德知识运用于生活,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背诵道德知识,而不落实到行动中,这样的道德教育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学生掌握了道德标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知识,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实际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如在教学完《在餐桌上》后,学生都知道了一日三餐应该吃什么食物最合理。这时,笔者再把课本中的食物列举出来,让学生自由选择食物,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生活情趣,在实践中逐步提升了道德水平。

总而言之,要想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就要将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感受道德、内化道德,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意识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餐桌上思想品德道德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选择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跟踪导练(五)(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