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016-12-12王利荣孙雪丁凤喜

考试周刊 2016年94期
关键词:改革与发展办学模式高等学校

王利荣+孙雪+丁凤喜

摘 要: 本文对高校模式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阐述,深刻剖析了办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对办学模式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办学模式 改革与发展

高校办学模式包含极其丰富的的内容,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包括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政策取向、教育体制与教育结构;微观上包括高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等。办学模式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深化,办学模式必将做出新的改造和构建,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一、办学模式的定义及特点

什么是办学模式?一般而言,我们把模式理解为样式或范式,是使系统中各要素最优化配置的设计思路和框架。根据这个定义,在实际中办学模式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方面。宏观上,可以把办学模式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根据兴办高等教育的总体思路和方针,建立起来的组织体系、领导体系、管理格局、教育结构和相关运作程序等。微观上,办学模式是指一所学校为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目的、理念所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包括学科体系、院系结构、管理架构及运行机制等。我们这里讲的办学模式主要是微观的。

办学模式的形成和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学校经验的模式化总结,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行某种固有的模式然后进行总结。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而各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一样。现代高校办学模式具有内涵丰富性与研究多维性、客观制约性与主观选择性、整体优化性与特色鲜明性等基本特征。

二、办学模式的类型

现代高等学校结构、类型的复杂多样性,构成各具特色办学模式的维度是多方面的。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办学模式的类型。

1.从管理的维度看,分为校长负责制、董事会制(委员会制)、教授评议会制等;从经费投入看,分为公立和私立;从办学层次看,可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从科类结构看,分为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专门学院;从办学形式看,分为全日制普通大学、成人高校、职业学院、远程大学,等等。

2.从实践形成的角度看,有各种“共建模式”、“合并模式”、“联合模式”、“民办模式”、“国有民办模式”、“一校两制模式”、“多校区办学模式”等。

3.办学模式可以从别的维度进行分类,比如以融筹资体制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如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个人投资为主、以社会团体为主投资办学、以社会捐款和学费收入为主办学的模式等;以管理体制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如集权型、分权型和中央权力与分散权力结合型管理体制下的办学模式;以培养人才的不同层次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如短期(非授予学位)学院、四年制普通大学或学院、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等。

三、办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高等学校的类别趋同,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前一段时间,我国高等学校办学主体单一、投资渠道单一,自成体系,封闭办学。改革开放以后,高等学校办学模式通过改革,办学水平大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深入发展,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对办学模式进行改革仍然迫在眉睫。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的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为此,高等学校必须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继续扩大改革范围、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改革效益,更好更快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2.行政化色彩仍然很“浓”,千校一面,缺乏特色。

上世纪50年代开展的两次大学及院系调整,目的是改变高等教育的地区和学科布局,形成我国独立的高教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高度计划性的大一统局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办学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但是,这些改革仍然受到计划体制观念的深层束缚,大学被各级管理部门管辖,只能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大学没有自己的特色。高校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去“行政化”,变具体的行政领导为宏观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改革应该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为使命进行改革。

3.思想观念不解放,走不出固有模式的藩篱,探索不出真正适合自己目标理念的办学模式。

在以往的模式改革中,思想不够解放,故步自封,不能很好地认清模式改革的目的,没有促进模式的多元多样。模式的多样性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趋势。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是多样的。高校的区域特征及文化背景是决定大学模式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经济体制对大学模式的影响巨大而深刻。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才能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四、办学模式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应有利于加强高等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联系,有利于形成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合理定位与特色,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有利于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1.充分实现办学开放性与多样性,创新高校办学体制、扩大投资渠道。

任何办学模式既是历史的积淀,又是实践的产物。大学模式具有与经济社会文化的依存互动性、自身相对稳定与不断演进的并存性、本国本土与国际迁延的共生性等特点。办学模式的开放性集中表现为高等学校的办学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活动,包括多种主体办学,如民间资本投资举办高校、中心城市办大学;包括合作共建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为高等学校的办学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形式、途径,包括以产业方式运作高校、异地办学、远程开放办学等。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

2.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回归“育人”本位。

高校进行办学模式改革要改变“重科研、轻人才培养”的现象,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回归“育人”本位,坚持“科研、教学两手抓”,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的第一职能,第一任务。高校理应坚持人才培养第一,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在办学模式改革中,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职业技术院校等,都要注重回归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既要面向世界、面向高端、面向未来,又要立足中国、立足基层、立足当下。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凝聚更多的专业力量,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以点带面,推动“双一流”目标的顺利实现。

3.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

改革要解放思想,完善在地方政府统筹管理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这样一种办学格局,要逐步使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因地制宜。改革要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高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和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泽芳.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高教研究,2002.5.

[2]郭传杰.高校办学模式改革需把握的四个要点.中国高等教育,2011.3.

[3]赵庆典.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2002.3.

猜你喜欢

改革与发展办学模式高等学校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