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葛水平:写作要多和自然打交道

2016-12-12孙永庆

初中生 2016年35期
关键词:永庆民间水平

文/孙永庆

对话葛水平:写作要多和自然打交道

文/孙永庆

责任编辑:吴新宇

编者按:葛水平,女,1965年9月生,山西省沁水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编剧。已出版小说集《喊山》《守望》《裸地》、散文集《今生今世》《走过时间》等。曾连续四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小说排行榜,小说《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裸地》获剑门关文学奖、第五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下面是教师、作家孙永庆与葛水平女士的精彩对话。

孙永庆:曾读到你写的一篇文章,说你的散文《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被选入北京的中学语文试卷,试卷要求考生在阅读该文后回答20道题目。你专门试做了这道阅读理解题,对照标准答案,发现自己的分数低于“及格”水平。你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出题老师“打败”了。请你解读一下这个现象。

葛水平:一篇文章,读者有无数进入它的路径,有各自理解它的方式与情态。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可能更多的是在情感层面上,而阅读者,比如说语文老师或者出题老师,更多的则是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

我每周都会去乡下,看到生命在贫瘠的土地上挣扎,看到古老的房屋在一点一点消失,看到以仿古为模式的建筑越来越多……我们逐年在丧失自己的文化优势,全球化的崇洋媚外和市场化的经济扫荡,正在从本质上改变我们的乡村。然而,只有在乡村,我才能知道,我们每个人身后山长水阔的背景。我的入选作品假如由我自己来解读,我可能会因为情感的冲荡,从而更多地表述我的忧虑和焦灼。当然,我们更需要理性的分析。毕竟,是理性让传统复活和长存,传播理性是知识分子的天然义务。

孙永庆:你的散文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内涵丰富,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如《有一种气场叫善良》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

文阅读训练八年级(上册)》,《上善若水》等被选入中学语文阅读题。你能谈谈这些散文的创作经验吗?

葛水平:我想说说我写《上善若水》的心路历程。

我父亲年轻时候有个朋友,是一位盲人,他每年冬天都会进山说书。他的到来让村庄充满了欢乐,孩子们围着他转,大人们都想请他到家里吃饭,他是村里的贵客。冬天,雪下得欢,村庄变成了童话世界。他看不见雪是什么样子,但是下雪时他的嘴角都会挂着开心的笑,他会站在雪地里拉二胡。整个冬天,每家每户争相喊他拉二胡说书,满屋子都是他吃饱喝足的笑声。大年三十,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没有自己的家和家人,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绝不在团圆的日子去打扰人家。对于村里人,过年后一切照旧,村庄只是他的一个驿站。好多年后,我和父亲去一个破败的窑洞看他,他已经死去。父亲说,他比任何人活得都难,可他没有给任何人添乱。他眼睛瞎了,可心里亮着一盏灯。

又过了若干年,我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我的情绪无法从弦乐中走出来。我想象他孤零零地站在天底下,在凄风中生来,在苦雨中离去,饱尝世态炎凉,却用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春天。世界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如果我们活着的每个人心里都亮着一盏善良的灯,人间就会少去许多冷酷无情。

孙永庆:读你的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领略了沁河流域的民俗风情。我读这本书得到一个启发,要写好作文,必须亲近大自然,阅读大自然。而这,正是现在的语文教育所缺乏的。

葛水平:我童年时跟随教小学的母亲上学,由一个山村走进另一个山村,初步认识了一些物事和人事。看似简单的乡村,生活起来却吃力得很,从春天下种到秋天收获,村里人没有多余的闲工夫。除非下雨天,一年里只要不是自然气候阻止人的脚步,他们就永远生活在琐碎的忙碌状态中。我喜欢下雨天,谁看见有扛着农具的人走过都会喊一声:歇息吧,歇息吧,过不完的日子忙不完的活计。那人就会腿软得停下脚步,和村里其他人坐在一起聊天到晌午。我喜欢听他们讲家长里短的事,尤其喜欢听盲人说书。天晴时,我和下地的人一起走向他们的农田。田埂上可以望见整个村庄,包括每一家的猪圈和牲口棚,我想和他们说话。回头时看见他们光着膀子,通红的日头照在他们的脊梁上,起伏之间,庄稼长高了,我也离开了他们。

写作文,首先要写自己明白的物事和人事,哪怕简单的景物描写也要有过亲身经历。然后,要把柔性的情感放入字里行间,一定要相信自然山水是有灵魂的,也是有情感的。唯有将自己的真情浸润其间,才能发现自然和人间的大美。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更多的是闭门造车,孩子们从阅读中寻找词汇,很少享受自然的真味。其实,教育所需要的东西不多,可以用来充塞其间而觉得幸福的并非读书一项,自由奔放的心灵往往比死读书、读死书更重要。

孙永庆:读你的散文,发现你善于观察生活,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你葛水平老师说:“我不主张学生

看‘怎样写作’这类的书籍。我的经验是,

多和自然打交道,多和人打交道。”你对这句话有何感想?欢迎到酷咖网(kuka. hnjy.com.cn)来交流。

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能结合你的散文写作谈谈学生如何读写吗?

手机扫一扫,进入酷咖网

葛水平:任何谈写作经验的人都可能把学生引入歧途。命题作文是一种最毁人的写作方式,而且我不主张学生看“怎样写作”这类的书籍。我的经验是,多和自然打交道,多和人打交道,有些民间语言的意思和趣味,反倒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写作是随身的手艺,除了书本,更多的是要阅读生活。生活真是无奇不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孙永庆:我觉得你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有种特别的味道,朴实而有质感,优雅而不失豪放。这种语言特质是如何炼成的,有没有诀窍给学生们分享一下?

葛水平:我属于在山里放养长大的孩子,从小跟随祖父放羊,野山野岭到处玩,性情乐观得很。我只想告诉同学们,丰富而充满想象的土地上,生长着无数性情可爱的各种生灵,丰富的自然资源、村庄纯净的空气、明亮的阳光与雄伟的天地相互呼应、糅合在一起,这些都是你们意味深长的写作词汇。

孙永庆:从作家杨栋的《葛水平的书房》中,知你好读书、善读书,尤其喜欢读“民间”这部大书。请和学生们谈谈你读书的感受,好吗?

葛水平:读书就像吃饭,天天得吃,更要好好消化。

孙永庆:说到读“民间”这部书,我想起作家王祥夫和你的对话:“我喜欢你说的‘一咕嘟火’,这让我想起民歌中的‘一疙瘩云’,好啊,很妙的语言。”看来,真正鲜活的语言来自民间,要学好语文得接地气。

葛水平:语言是上帝遗失在大地上的种子。上帝为自己的遗失感到恼火,于是上帝说:“变乱他们的语言。”大地上的人们就自说自话,形成数不胜数的方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而构成的体系。民间语言十分复杂,也十分风趣动人。眼下强调的普通话教育,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让我们丢弃了鲜活的语言。

多么辽阔的大地和多么绵长的传统,才能孕育出诸般生动的语言啊!它们如繁星散落在各个角落,默默地闪烁着性灵之光。贫困和苦难如影相随,诙谐幽默的问答叫多少人开怀大笑。可惜,有专家测算,如今人类语言种类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有一半将会消亡;两百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一定要学会去民间捡拾你喜欢的语词,也只有民间语言才能弥补语文课本的词汇短缺和死板教条。

孙永庆:现行语文教材也选了《社戏》《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等反映民间生活的文章,但仅靠阅读几篇课文远远不够,要让学生“走进民间”,还需做哪些功课?

葛水平:在西方,再偏僻的小镇,最大最好的建筑一定是教堂。教堂是一个通道,让每个人的灵魂和永恒的上帝沟通。神灵的出现,正是人类智慧初开、最富有幻想、思维最简单直观的时期,也是人类因为生存能力薄弱,难以克服对大自然的畏惧,依照自己的好恶,用简单的因果推理想象出来的结果。有了以神为中心的故事,就会有神的灵迹,接着便出现了安放神的庙宇,娱乐神的庙会、社戏和各种节日。

真要了解民间的文化生活,需要我们多去民间走走,多关心和观察社会生活。最珍贵、最丰富的文化内容,就盛放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在那些喧哗热闹声中,激荡着人情与性情的火花。

猜你喜欢

永庆民间水平
永庆(neco)
张水平作品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一生的爱情
一生的爱情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