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1速报》杂志“封面故事”专栏分析

2016-12-12罗逸飞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4期
关键词:速报月刊车手

◎罗逸飞

《F1速报》杂志“封面故事”专栏分析

◎罗逸飞

本文以《F1速报》杂志的封面故事专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封面故事报道的选题、内容、特点、标题、语言、图片的等内容的分析,探索封面故事报道的趋向,以及封面故事报道与杂志品牌建立的关系。从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可以探索其他小众体育项目的传播,同时可以对其他专业型杂志的编排和运营产生借鉴意义。一本专业性极强的小众消费型杂志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并且成为中国车迷心中专业报道赛车的品牌,必然具有分析和研究的价值。

《F1速报》从2004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都在为国内的F1车迷提供最新的F1赛车资讯,在其创刊之初,还只是一份十分小众的体育杂志,但是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F1速报》已经成长为一本月发行量超过15万份的杂志,在国内的车迷心中有了稳固的地位。

《F1速报》发展历程及“封面故事概述”

《F1速报》是我国唯一一家得到FOM(F1运营公司)授权的杂志,它于2010年取得F1采访年证,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资格的平面媒体。《F1速报》杂志以封面故事作为其特色板块,在杂志发展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报道风格。在杂志创刊之初,由于F1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十分低,所以当时的封面故事主要集中于介绍车手,在经历几年的发展之后,其封面故事的主题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车手,还会介绍赛车,新技术规格等众多内容,使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

《F1速报》杂志“封面故事”的解读

选题分析。《F1速报》封面故事的英文名在创刊之初并不叫“cover story”,而是叫做“top story”,其内容性质也与改版后的封面故事有所不同,在2010年改版前,封面故事的报道主题基本都是当月F1车坛的热点人物,比如2006年舒马赫退役、2007年库比卡夺得分站冠军等。并且人物报道主要集中于他在赛场上的表现和他过去的参赛经历,主要表现方法是正面报道,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在对于F1不熟悉的读者面前显得有些许脸谱化。在创刊之初的几年中,由于F1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非常低,大部分观众只认识例如舒马赫、阿隆索等明星车手,所以在那几年中,《F1速报》的封面图片主要是单人高清图片,故事内容也主要是介绍车手们。

改版前,每一年的12月刊作为“年终总结”系列,封面故事的内容和年内其它11期的内容会有较大差异,除了介绍各个车队中车手的大致情况,还会对本赛季车队的表现,下赛季的准备情况等内容进行介绍。而每一年的1、2月刊,由于处于休赛期,所以在这段时间内的封面故事多聚焦于新人车手和各支车队在冬季为新赛季的筹备状况,例如:2006年的1月号杂志的封面是丰田为赛季准备的新车TF106;2007年的2月号杂志则是关于宝马索伯车队的新车手阵容;2009年2月号是法拉利的F60赛车和车手阵容。改版后的《F1速报》除了改变封面故事的英文名之外,还对整体板块的安排做了大的变动,取消了许多花边内容,取而代之的是更贴近F1比赛本身的内容。改版后,封面故事不仅局限于

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回归了比赛本身,从赛车研发,到规则变动,再到车队的发展历程。其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使车迷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项赛事。《F1速报》2010年改版后,“封面故事”的主题由人物为主,逐步转变为人物、赛事、赛车兼顾的模式。而且每一年的“年终总结”部分有时不在12月刊上刊登,而会转移到下一年的第一期,如2014年的“总结”,被推迟到了2015年一月才出版。

改版后,《F1速报》的封面故事中,对某一车手的介绍相对减少,会出现封面人物或赛车并不是封面故事的核心内容,如2016年4月刊,以开赛4连胜的德国车手罗斯博格作为封面人物,但是封面故事的内容中,有关他的内容只占到了1/5,更多的版面是来介绍新赛季的变化。另外,在改版之后,杂志更多地将赛车作为封面图片,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都在1、2月刊中出现,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处于各车队发布新车的时间,在赛季开始后,各种事件不断发生,赛车作为封面图片的比例大大减少,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F1速报》杂志封面故事选题与赛事报道密不可分,是根据赛事变化做出的决策。

报道态度。在报道封面故事时,杂志的报道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从04年至今,所有的封面报道里,没有出现过过激的字眼和表达,始终是一种旁观者和倾听者的态度去报道新闻,这是一家负责任的、中肯的媒体应有的态度。并且杂志在故事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背景的详细阐述。如在2016年6月刊中对维斯塔潘的介绍中大量地进行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凸显人物的个性。《F1速报》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与其详实,有深度的客观报道是分不开的。

叙事视角。《F1速报》的封面故事中,记者多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更多地是采用直接引语来叙事,在介绍人物时尤其如此。当各支车队发布新赛季赛车时,封面故事更多地会关注赛车,但是更多的间接引语和平铺直叙占到了一大部分。在遇到特殊事件时,如车队周年纪念,车手逝世,规则发生变动等,杂志的语言风格又会发生改变,正面报道与严肃的风格占到了绝大部分,在2015年8月刊的封面故事中,由于法国车手比安奇的逝世,整篇封面报道都呈现出悲伤的气氛。

图片应用。《F1速报》在封面报道中也会有大量图片的应用,早期的封面报道由于大多数是介绍车手,插图的内容大部分也是车手在领奖台上的庆祝照片,或者是比赛过程中的抓拍。转型后,插图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除了原有的领奖台和比赛抓拍,也会有车手在比赛之余的照片,使人物形象在读者面前显得更加饱满。封面报道中,赛车图片也逐渐增多,会出现一整版的图片,多为封面故事主角的照片,或是相关人士的照片,除了特殊情况,图片均呈现出亮丽的色彩,充满视觉冲击感。还会有赛车部件的特写图片,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车辆,比赛,及车手。

《F1速报》“封面故事”标题特色

《F1速报》“封面故事”大多数的标题都是简明有力的,有时候会是一个简短的问句,有时候在介绍人物时只会用一个四字或三字词,这种封面故事的标题可以使人一目了然,而且会对故事内容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而且每一期的封面故事标题都会在中文标题之下标上主角名字、外文标题或者是一句和文章相关的英、法语。如2015年8月刊,车手比安奇的去世新闻被作为封面报道,在中文标题下加入了“Au revoir,Jules”字样,这种做法可以使文章格调有所提升,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外国读者。

一个好的标题对于文章,以及杂志的生存是很重要的,《F1速报》“封面故事”的标题既可以点明文章中心,又可以吸引读者兴趣,值得其他杂志借鉴。

《F1速报》杂志“封面故事”语言特点

《F1速报》在不同的封面主题上,语言特点会有很大的不同。占大多数比例的人物报道上,整篇报道的语言基本是对人物的原话进行翻译。在对话之中会加入一部分的对于该人物的评价,可能是来自车队的同事,可能是来自家人,也可能是来自竞争对手。

在每年的“年终总结”时,封面故事都会关注各支车队本赛季的整体表现,并且做出一个中肯的评价。在这种主题下,封面故事的语言特点与人物报道有很大的不同,大段的议论之中会加入小部分的对话,但是几乎每一年的“年终总结”部分会以一段人物的话开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车队经理或者工程师的话开头,在插图部分同样会在角落加入车队领队的结语,学习西方的报道手法,采用华尔街日报体,即以一个具体的事例,一个小故事、小场景、小细节开头,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的主体部分。

在有关于重大事件的封面故事中,《F1速报》多会用插图,事件的表现更加详细,例如2015年4月刊的封面故事,在法拉利经历2014年的低谷后,2015年在马来西亚再次获得分站冠军,作为当月的重大事件,被选为4月的封面。文章中以轻松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法拉利之前的车队人事变动,接着引用了车队领队阿德里巴贝内和公司前主席蒙特泽莫罗的话来引出正文,第二部分介绍为法拉利实现分站冠军目标的车手维特尔,接下来介绍二号车手莱科宁当赛季的挣扎,最后作为故事的结语,杂志用两个问句结束,使读者意犹未尽,同时使车迷对接下来法拉利的表现充满期待。

《F1速报》的封面报道与杂志品牌建立的关系

《F1速报》在“封面故事”之中,会把杂志编辑的文章与外籍特约记者文章的摘录结合,并以社内编辑和记者撰写的内容为主。不同于转型前,转型后的“封面故事”不再由外国记者撰写,杂志进行翻译,这表明《速报》杂志已经变得更加独立和成熟,而对外国记者关于特殊细节的描写,以及一些杂志本身无法采访到的内容的引用也是杂志的特点之一,这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可以说“封面故事”已经成为了《速报》杂志的“灵魂板块”,杂志的品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封面故事”的支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

猜你喜欢

速报月刊车手
中国车手受伤
画与理
画与理
2018赛季四个让我大声惊呼的车手
SRAM NX Eagle,为山地车手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
每月速报
每月速报
每月速报
欢迎订阅2015年《同舟共进》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