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2016-12-10杨淑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科书生动成语

杨淑平

摘要: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即使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今天,也不例外。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还具有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言;高中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8-01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即使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今天,也不例外。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还具有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很可能没过多久都忘得差不多了。但他们对于电视电影中的情节却是记得很深刻,而且经久不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过我想语言的生动、引人入胜应该是电视电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应该说中学历史教学的难度是加大了,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我觉得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了。

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生动、直观,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储备更多的词汇,以便恰当地加以运用,力求讲得有声有色,把历史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中讲到秦朝灭亡时,教科书上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后,土崩瓦解。这样讲虽然很简练,但不吸引人。我们完全可以适当地加以补充描写:"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进入咸阳。继位仅仅46天的秦王子婴不得不用绳子系住脖子,乘着素车白马,双手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这样,由陈胜、吴广首先点起的农民起义的革命烽火,终于烧毁了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样讲,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作用,既不脱离教科书,又吸引了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历史人物之间的某些对话。在讲到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也可以引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之间的对话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的理解。

在讲到历史人物时,利用一些简短的具有评价性质的形容语句,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只要提到一个历史人物,就尽量在这个人物的名字前面加上能够反映其特点和本质的形容词句。例如讲到秦始皇,就说"千古一帝"秦始皇;讲到王安石,就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讲到林则徐,就说禁烟运动的领袖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可以这样提,如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革命先驱李大钊、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同样世界史上也可以这样,如铁血宰相俾斯麦、无产阶级叛徒考茨基、战争狂人希特勒、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等。这种讲法不仅能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本质和主流方面,还能够激起学生爱憎的感情,较好地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恰当地使用一些成语、俗语也是必要的。成语、俗语都是长时期形成的比较简洁的语言,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增进语言的生动程度。比如,在讲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纵横驰骋"、"势如破竹"、"秋风扫落叶"等成语,而讲到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时,也可以使用"敲骨吸髓"、"倒行逆施"、"巧取豪夺"等词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把成语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成语。除成语外,在教学中,如果使用能够抓住要害的精练语言,学生也是很欢迎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一些简练的语言就可以体现课文的重点,他们是很乐意接受的。例如,我们讲到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在具体分析了它的三方面危害后,可以归纳为"国困、民穷、兵弱"六个字,这样既形象又全面地说明了问题的本质。再如,讲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时,也可以用"割地、赔款、通商"来概括,显得简明扼要,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语言,话不在多,却往往可以"点石成金",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时,都应该尝试用精练的语言去加以概括,效果肯定是很不错的。

一个历史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除了从内容上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形式。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讲述的时候还要表达清楚,声调还要和谐有节奏,总而言之,要使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

历史本身是具体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正如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所说:"历史是整个的、有生命的、进步的东西。"如何让活生生的历史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这对历史老师是一次很大挑战。当然一节既受学生欢迎又效果突出的历史课,绝不仅限于语言方面,我只是主张历史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实质上也就是提倡生动形象地进行历史教学,克服抽象化、公式化的偏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生动、直观,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储备更多的词汇,以便恰当地加以运用,力求讲得有声有色,把历史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应该说中学历史教学的难度是加大了,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我觉得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了。

猜你喜欢

教科书生动成语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拼成语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猜成语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