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外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6-12-09张果肖辉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张果+肖辉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外语教学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外语教学中耗时低效、聋哑外语趋势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建议。本研究是一次有益的教学模式理论探索,对教学实践将其到启示和推进作用。

【关键词】外语教学现状 语法翻译法 多领域研究 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93-03

一、简析外语教学现状

我国学习外语人数为世界之最,但有两个公认的不足之处:

1.耗时低效。以英语为例,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加上职称外语,中国人要耗其一生学习英语。

2.聋哑外语。我们所学的外语多数人只能用于阅读理解、写论文;听不懂说不出。以日语听力考级为例,听力考试基本上都是不及格,总分由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的分数来提高。

我们认为,形成这种现状有以下几个原因:

1.至今为止的外语教学计划是以语法翻译法理论为基准制定的,而语法翻译法源于中世纪欧洲教会中拉丁文的教育模式。拉丁文是死语言,拉丁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养。用拉丁阅读有关书籍,不需要口语交流,所以重阅读,无听、说。

2.没有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安排外语教学,只是形式上吸收以听说为主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的一些要素。

3.囿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外语教学设备简陋,只有录音机、幻灯机的语音教室和少数外语电影。

二、遵循外语学习规律,改革外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为止,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没有把生理学、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来,外语学习依然是“耗时低效”、“聋哑外语”的现状,外语教学法仍然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笔者对目前主要使用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之特点进行如下对比:

1. 语法翻译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特征,即以语法教学为中心,进行汉语和外语互译为主要内容,以阅读理解外语资料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法源于中世纪欧洲,人们学习拉丁语,其目的是阅读用拉丁语书写的书籍,以便吸收古代文化,提高修养。由于当时拉丁语不是生活用语言,是书写、书籍用语言,通俗称“死语言”,不需要听和说,所以教学法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十八、十九世纪法语、英语兴起,学校开设法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学法就沿用教授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的语法翻译法[1]。它有以下优点:(1)可用母语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2)可进行大班授课,在人员交往极少,通讯媒体有限的时代,能满足大批外语学习者的要求;(3)由于学习者理解能力较高,能系统高效地进行外语语法教学;(4)在短期内阅读理解能力可明显提高;(5)便于在教师、教室、教材的条件下组织教学等。上述优点使得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加之成人学外语过程中,更喜欢能获取文化知识的读写和阅读理解,不喜欢毫无知识可言的、枯燥无味的听说练习,导致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任然跳不出语法翻译法的老框框。

2.直接法:是为了弥补语法翻译法的不足,满足人们听说外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要求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直接法主张用外语直接教学;(2)通过句子的听说和模仿掌握交际用生活语言;(3)在学生掌握了语言材料之后,再从所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4)重点在于培养实际的外语交流能力。直接法要求通过外国人教师进行少数人小班教学,学习周期要短期集中,一般都是模仿在外语语言环境、外国生活的环境下进行习得为理想特征的外语教学法。

对比发现,直接法的特点较好地遵循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但它所要求的条件在我国很难具备。所以,为了能够提高直接法所追求的外语听说能力,高校教学中一般在教学计划中每周加入两节听力和两节会话课。但由于对直接法的科学性原理不了解、教材的公式化,听力和会话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今天与此相关的脑科学、发音器官运作原理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没有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来,“耗时低效”、“聋哑外语”的现状说明,外语教学法仍然是语法翻译法的天下。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外语教学界有必要充分利用当今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改革外语教学模式。

三、借鉴多领域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习得式直接法外语改革教学模式有据可循

在有关新形势下的改进外语教学方式的分析论证中,有以下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1.脑科学、左右脑记忆模式的研究成果;

2.心理语言学有关学习与习得的理论;

3.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外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如光导纤维、宽带互联网、多功能手机及各种上网、播放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使外语习得所需的外语语言环境成为可能。以下与外语教学法研究相关的科学理论,能有助于我们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合理地安排外语教学计划,特作重点的分析说明:

(1)左右脑的分工理论

左脑是语言区,左脑的记忆模式主要是阅读理解。语法翻译法从启蒙开始就学习文字语法,从而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利用文字语法进行“双语心译”的训练,主要是利用左脑学习外语。由于摆脱不了“双语心译”模式,大脑反应与口语交流的需求相比速度极慢,致使外语学习在口语交流方面屡有挫败感,影响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导致放弃外语听说而专心于能获得成功激励的外语阅读理解的学习。右脑的记忆模式以多功能整体记忆为特征;与左脑以文字语法思考不同,右脑以图像思考为主,佐以声音、触觉、嗅觉等要素进行综合记忆。幼儿习得母语时是左右脑并用,而以右脑对整个语言环境进行整体记忆为主要记忆模式;所以,幼儿可以在十个月内习得一门语言。乔姆斯基认为幼儿有一个天生的语言机制,但我认为左右脑同时记忆,右脑图像、感觉、触觉、嗅觉等整体记忆方式,才是幼儿成为语言天才的主要因素。

(2)布洛卡区与韦尼克区

脑科医生布洛卡和韦尼克在研究失语症过程中,发现了位于左脑的这两个区域在语言行为中的不同分工,并以两位医生的名字对这两个区域进行了命名。布洛卡区主司语言运动功能(说出语言),又称前语言区或第一语言区;韦尼克区主司语言感觉功能(理解语言),又称后语言区。这两个区共同构成脑语言中枢的主要部分[2]。布洛卡区负责协调、运动(语言的声音表达所需的)发音器官的神经和肌肉,把韦尼克区所理解和要表达的语言说出来。今天要指出的是:我们至今的外语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或者说忽视了布洛卡区的这一功能在学习外语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导致哑巴外语现象的普遍存在。语法文字、阅读理解的教学只能使外语教学效果停留在韦尼克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能阅读、书写外语,但不能使外语通过布洛卡区讲出来。因为,如同左右手娴熟自如程度迥异一样,母语和外语要求的是两个大为不同的发音方式和发音器官;尤其是对于发音器官已经成熟定型的成人学习者来说,不经过刻苦的、正确而大量反复的朗读练习,他们的发音器官是不可能流畅地说出外语的。如此重要的朗读练习环节,在我们外语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硬性的要求和检测,全凭学生的自觉与否来定其效果。由于朗读是一项对学习毅力要求很高的练习,没有强制训练就不可能掌握这项技能。所以,当我们对朗读练习不作强制要求时,就出现当今普遍所见的哑巴外语现象。

(3)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

学习的动机和毅力在成人的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事关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幼儿在习得母语、也就是习惯性获得母语过程中没有这个问题。正如该现象所展现那样,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有着根本的不同性质和原理。而这些不同性质和原理,长期以来被从事外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法研究的人们所忽视,人们往往把两者混为一团。其结果正如对待外语听力课和会话课那样,盲目地、流于形式地从事该课程的教学;不得要领,不计效果。

心理语言学的分析认为幼儿在习得母语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特征与成人学习外语不同,或者说截然相反;对这种情况的分析研究,将正确地把握外语教学的规律,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效果。1)幼儿习得母语是有着强烈的讲话欲望所驱动的;成人学习外语则是为了应试,获得学位而不得已的学习活动。2)由于文化程度不同,幼儿喜欢不断地重复练习一句话,或者反复地听一个相同的故事,直到记住为止;成人学习外语时需要较强的毅力,才能坚持进行那些毫无知识可言的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3)幼儿是在母语环境下习得语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所有的物都是教具,几乎可以断定母语知识是只有积累,没有忘记;成人一般只能在“教师”“教室”“教材”的条件下,用十分有限的时间学习外语,一旦外语课、外语学习一结束,又将回到母语的环境中,很容易被母语冲淡外语学习的记忆。常常因为出现单词和语法知识的正常忘记现象,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4)记忆方式不同:幼儿习得母语是典型的右脑的图像感性多功能记忆为主,左脑记忆为辅,左右脑同时运用的方式。记忆效果是单纯靠左脑学习外语所不可比拟的,儿童因此被认为是语言的天才;外语学习如果采用语法翻译法的话,则是左脑记忆,以词汇语法为中心、阅读理解的“双语心译”方式。5)发音器官的发育程度不同:幼儿的发音器官处于发育的旺盛期,可以适应任何语言;成人的发音器官趋于固定成型,学外语时需要进行大量、反复、大声的朗读练习,才有可能说外语。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小声朗读不能使发音器官的肌肉得到应有的锻炼,只有口型变化大的大声朗读才能达到讲外语的要求。但是,由于像以日语这类发音较简单的语言为母语的人,发音器官定型了的话,就很难说英语和汉语等外语了。这是因为日语的发音种类只有大约112种,而汉语有411种,几乎是日语的四倍,英语则不计其数[3];诸如汉语的卷舌音、德语的喉舌音、俄语的颤音等,日本成人是发不出来的。同样的道理,这也说明了成年中国人说英语不地道的原因。6)心理反应不同:幼儿习得母语时没有心理负担,喜欢积极表现,不在乎说错,也不会在乎因为说错了而丢丑;成人则害怕说外语,朗读练习也不愿意被人听到,有严重的害羞心理,尤其是怕出错被他人笑话。7)母语干扰:幼儿习得母语时没有任何语言干扰;成人则由于母语习惯,常常干扰外语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和母语干扰作斗争的过程。

从以上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与母语习得相比,外语学习是极为需要毅力和科学组织的学习活动,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是绝对不能混为一团。

近年来,通过看动漫、日语影视作品,在娱乐中掌握了日语,听力满分的人时有耳闻。这说明有利于外语学习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得益于这些学习外语的先进手段,使习惯性掌握外语——“习得外语”成为可能。在这些先进的外语学习技术中,有愈来愈发达、大容量、高速度的国际互联网技术,使习得外语所需的、身临其境的外国生活环境成为可能;大量的动漫等影视作品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图文声并茂、便于左右脑同时记忆的外语学习资料;与外国人口语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在网上都可以进行,将使得外语学习因为能学以致用而得到激励,外语学习也不再是痛苦,而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能学到大量的、有关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知识。

四、改革现代外语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以大学阶段日语教学为例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学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语法翻译法模式,以大学阶段日语教学为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语法教学很成熟,可以精简日语语法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充分利用微课和网络资源;

2.大幅提高日语视听说能力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比重,开发、收集整理课余时间学习的日语视听说材料,为高效率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日语提供服务;

3.重视朗读练习在日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认识到对于发音器官以趋定型的成人来说,朗读是外语发音器官肌肉和神经有机结合练习的口腔体操,是外语模仿、背诵的手段。因此,朗读必须纳入教学考核、计入总成绩,以促进口语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4.以引导、驱动学生课外主动学习为主导思想安排教学计划,把全面掌握日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日语学习阶段限定在一年半之内。以通过日语一级为标准,留半年作为熟练日语的过渡期;这两年中,一年以课堂讲解练习为主的日语主干语法和核心词汇的学习期;其他时间为以课外的听说读写为主的派生语法、衍生词汇的增殖期。三、四年级为语言使用阶段,学生使用日语广泛学习日本社会文化课程。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7页.

[2]. 王德春.神经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18-19页.

[3].金田一春彦.日本语特质[M].新NHK市民大学丛书, 1991年54页.

(本论文是2015年度湖北省教改课题《综合性大学日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和2015年湖北文理学院教研项目《地方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