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旗袍

2016-12-09西村

新西部 2016年10期
关键词:精心裁缝匠人

西村

前几天看电视剧,一名上海老裁缝为儿子的女友,为女友的母亲,为自己的前妻,精心地各做了一件旗袍,几个女人却为旗袍谁穿着更好看互不服气而争吵。

父亲一生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旧中国,他上过乡村私塾,在西安城做过学徒,出师后一直做裁缝。另一半光阴在新中国度过,做过公私合营后的工人,困难时期被动员减轻国家负担,戴着大红花下放回农村,做了农民。但是父亲终生的符号却一直是裁缝,村子以及附近村庄的人,穿过父亲做的新衣服走进婚礼殿堂的不在少数。我家兄弟姐妹七人,从小一直穿着当时最时尚的服装。

1981年,妻子不知为何突发奇想,提出让父亲给她做一件旗袍。中国最时兴旗袍的民国,她还没有出生。在最应该穿旗袍的年龄,却找不到旗袍。结了婚生了儿子却还想穿旗袍,这钟楼下长大的小姐胚子还就是与农村人不一样。

妻子的要求无疑给我年迈的父亲出了一道难题:他不仅几十年不做旗袍了,而且因中风后遗症,手脚也不再利落。但是,父亲却默默地开始选面料,画样式,做领子的背衬。终于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做出了一生中最后的精品旗袍。父亲说,这件旗袍比他在旧社会为那些达官贵人的小姐太太做得都要精心。

妻子穿着父亲做的旗袍,从农村到城市,从西安到兰州,很是显摆了一阵子。特别是在军区大院里出现时,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回头率。旗袍把女性服饰的裸露与遮盖之美演绎到了极致。当时不少人打听在哪里可以买到或定做旗袍,一位豪爽的女邻居与妻子过从甚密,最后直接下手,扔下20块钱拿走了那件旗袍。

父亲本来是凭手艺吃饭的匠人,最后不得不做回农人。那双拿剪刀的手,不得不去抡锄头,那付最适合在缝纫机上为社会服务的身板,不得不去拉车、拉爬犁、拉播种机。

父亲晚年曾被村里的企业聘请去做缝纫社的师傅,教了一批徒弟。妹妹也学会了手艺,但最终没有成为裁缝,因为一个简单复制的时代不再需要裁缝。

当中国人开始呼唤工匠精神的时候,或许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社会让匠人依靠手艺和诚实劳动生存得很艰难,又何谈精神?

猜你喜欢

精心裁缝匠人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老裁缝
吾栖之肤
勇敢的小裁缝
青年匠人
“二次根式”易错题
八年级(下)易错题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
巨人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