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情境,扣细节,教方法,促阅读

2016-12-09李建国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鸟岛学法内涵

李建国

阅读教学就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目睹过众多名师的风采,欣赏过他们精彩纷呈的阅读示范课,受益匪浅,结合本人的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阅读教学应凸显自主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一、情境激趣,凸显教学灵性

情趣是语文学习自身的特点之一,不难想象,阅读教学如果没有了情趣,则犹如鸟失双翼,无灵性可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涵泳情感、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易于唤起学生的注意,起着提示形象,陶冶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妨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 ,学生心理和情绪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若见其人”“如闻其声”等亲身感受,深刻体验课文内涵。如在教学《鸟岛》一文时,我们老师可创设如下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鸟的世界”一词: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群鸟飞翔、嬉戏、觅食、散步、鸟窝、鸟蛋等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转化角色,用“我是正在_________________(干什么)的鸟,我想说,鸟岛真是_________________(怎样的地方)”的句型练习说话。学生置身于百鸟争鸣、千鸟共欢的声像之中,真切感悟到了鸟的自由欢快。随着“鸟岛真是我们的家园” “鸟岛真是我们的乐园” “鸟岛真是我们的福地”等的真情表白,“鸟的世界”一词已成为学生的眼中景、心中画、口中言。

二、紧扣细节,品味语言内涵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很强的文本阅读能力,能深入文本,沿着作者的思路,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对话,能够紧扣文本细节,于细微处发现别人所觉察不到的,并有自己的见解,方能浅出于文本,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如《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细节,细细品味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眼神,从中去体会伟大的母爱及儿子对母亲的拳拳孝心。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应首先挖掘文本已有的内涵。如围绕母亲身体的“轻”和承受担子的“重”进行对比,来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我的爱。 还有“我坐在床沿,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两个“抱”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

三、巧设活动,展示课堂魅力

指导学生读好书,是有效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悟结合,为学生自主、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提供了空间和方法指导。而课堂上学生有效的自主活动,能将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使课堂生动有趣,展示了课堂的魅力。

1.以音乐助读。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可以从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二泉映月》丰富内涵,为进一步认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和阿炳坎坷的一生、不幸的命运、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以及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总之,在阅读课中音乐的添加和运用,绝不是单纯、浅层次的“活跃气氛”,而更是为营造文本情境、深化文本主题,丰富情感体验服务。

2.以表演研读。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喜欢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作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模仿、表演的个性得到张扬,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研读文本,加工改编,使其更易于表演;最后指导学生表演。

3.以绘画促读。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荷花》和《广玉兰》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不同形态的荷花和广玉兰,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荷花的婀娜多姿和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

四、指导学法,提升阅读境界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引领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这既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有机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真切感知学法。例如:学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在理解“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时,可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1)聂将军是怎样悉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2)你是怎样理解聂将军给日本官兵信的内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瞻前顾后,前后联系,整体感知,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后,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迁移的机会,指导学生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如学习内容结构相同或内容手法相似的课文后,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法迁移。如《秦兵马俑》第三至十自然段主要写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这部分内容一致,结构相同,写法相似,我们在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后,可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自学。这种由扶到放、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积极主动、孜孜不倦地学法迁移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孩子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才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精彩纷呈,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鸟岛学法内涵
鸟岛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我们生活的鸟岛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鸟岛游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木木相册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