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让中年级起步习作不再“空中楼阁”

2016-12-09宋春林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鱼缸金鱼习作

宋春林

“习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道出了多数语文教师共同的心声。我们深感习作教学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习作的质量与教师的期望不能匹配。虽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习作教学耗时低效却是不争的事实,快乐习作、真实表达已逐渐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

要改善习作教学的现状,须固本溯源。习作教学往往追求“短平快”,急于把学生培养成写作高手,其结果经常是适得其反。教育要以生活为基础,习作教学也不例外。真实是习作的生命,习作要“求真”,更要“求实”。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是关键。在中年级起步习作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立足于儿童的视角设计习作教学思路,着力关注学生作前的真情实感,多途径激发培养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大胆地叙写自己的生活,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准。

一、开渠导源,随事积累,在兴致盎然中培养学生动眼观察的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因而内容也离不开生活实际。“留心生活皆文章。”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面,一段景物,一幅肖像,一席对话,一些动作,一番心理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注重学生作文材料“仓库”的建立,平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随时记录的指导。

有段时间学校举行班级爱心宠物饲养活动,我们班选择养金鱼。金鱼缸安在班级的一角,在绿色植物的环绕下,每天吸引了好多同学驻足。小小金鱼,欢快轻盈,活泼灵动,也是指导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绝好素材。在将金鱼引入教室后,我着力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注意下列几个方面:随时注意观察,全面观察,细致观察,有序观察,抓住特征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在比较中观察,多种感官协同观察,边观察边联想等。

在掌握了必要的观察方法后,学生笔下的金鱼显得栩栩如生。金鱼的外形,有学生这样叙述“它身披一件镶着金黄色鳞片的连衣裙;一双圆溜溜,鼓鼓的眼睛,眨也不眨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一张小巧玲珑的嘴巴一张一合地;嘴巴下还有一道道“小沟”。在它身上最引人注目地还要数它的尾巴哩!它的尾巴像一把小扇子,又像开屏的孔雀,颜色也多姿多彩,桔黄色中夹杂着一点白,又有一点点黑,在水中一摇一摆,划起一圈圈水波,就像是一位漂亮的公主穿着多彩的小花裙在水中欢快的舞蹈,美丽极了!”

金鱼的活动,有学生这样描绘“我捏了两粒像芝麻大小的鱼食丢进鱼缸,它很快就游上来,一口吞一粒。吃了一粒后,嘴巴动了动,好象在仔细品味,嗯,味道不错!又一张嘴,把剩下那粒一口吸到嘴里,又动了动嘴,同时顽皮地吐了几个水泡泡。吃完后,它就在水草自由自在地穿梭,似乎希望再能寻找到食物。当它在水草中来回游动的时候,尾巴就像被风吹动了一样一摆一摆的,有时候它还游到鱼缸边上一动不动,用圆溜溜的眼睛专注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我用手指碰了一下鱼缸的边,它就以为我要捉它,立刻转身游到鱼草里躲藏起来,真机灵。不一会,它感觉没有什么危险,又大胆放心在鱼缸边游玩起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有序训练和指导,我们班的系列练笔集——《爱在金鱼》就自然出炉了。

当然,为了做好素材的积累工作,就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善于让其从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平时,教师依据练笔反馈的情况,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搜集例如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自然现象、场面描写的段落,并写出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搜集、整理、评价,课外读物的营养便源源不断注入学生笔尖,学生写作能力自然提高。

二、利用平台,畅所欲言,在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一般情况,学生练笔交上去后,老师要一篇一篇写评语。而渗透教师意图的修改往往学生又不领情,往往草草只看一眼就放下。长期以来,练笔后的反馈时效性不强。作为起步习作的学段,这种现象在我们班也很明显。经过反复思考,我把网络上很热的“博客”搬到了教室,有力提高了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

我在教室墙上开辟“精彩博客”栏目,每周从上周的的练笔中优选出5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贴在上面,被选上的作文兼顾优中劣3类,每人可以得到10分、6分、4分。学生阅读完作文后,可以在便利贴上写回复,贴在该篇作文下面。回帖内容根据精彩程度可以获得10分、6分、4分,被“加精”者可以加5分。

参照网络规矩,我又制定了防“灌水”的方法——如果未阅读作文就随意跟帖,跟帖内容与作文不符,警告一次,倒扣积分。每周五,将对发帖及跟帖前三名进行评比,授予“小小作家”和“小小评论家”称号。

通过长时间的实施,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学生错字病句少了,语言优美了,题材也新颖了。学生的“跟帖”内容一针见血,简洁明了,易于被学生接受。

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解构了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它拓展了教学空间,让习作教学变得更动感,而且改变儿童的写作姿态,让“言语制造”走向“言语交往”,还颠覆了传统的习作讲评模式,使之来得更迅捷,变得更直观、更互动。

三、活动为媒,捕捉资源,在亲身体会唤醒学生见景生情的情感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那纷纷扬扬的瑞雪、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漫天飞舞的小白虫、学校里的一场激烈的比赛、突然而至的大雾等等,都可以让学生见景生情、忆景激情。

四月初的一天,我带着同学们去校外踏青。一路上,花红柳绿,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孩子们一个个如放飞的小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好不欢畅!那“叽叽喳喳”声夹杂在和煦的春风中,是那么悦耳动听。“大自然,你好吗?”“我爱你,大自然!”稚气的问候此起彼伏,阵阵春风把悠扬的童声传得很远很远……他们美美地欣赏着清清的河水,鲜艳的花儿,如烟的绿柳,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他们有的在拍摄照片,有的在画画,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女孩子摘几朵野花、编几束花环戴在头上,男孩子则拔些青草搓成绳子玩起“放牛”的游戏……这是一幅幅何等情趣盎然的图画!

踏青结束了,孩子们个个小脸红红的,鼻尖上也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但没有一个叫累的。我花了三十分钟让他们重点交流了自己春游的快乐。然后让他们用三十分钟的时间写关于这次春游的片断。由于大家亲身体验了快乐,我又进行了一些点拨,即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把“春游乐”具体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学生亲历的实践活动,鲜活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起步习作并不难,我深信只要教师能立足于学生多彩的生活,凭着教学智慧创造性地进行习作教学,抓好素材的积累,就能极大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实效性,

一定能让“学生畏惧,教师困惑”的习作教学来个华丽的转身。小学习作教学返朴归真,并多管齐下,就能有效地改善习作教学现状,让习作表达不再成为“空中楼阁”。

猜你喜欢

鱼缸金鱼习作
清洗鱼缸
小金鱼
小金鱼
鱼与鱼缸
冰立方鱼缸
习作展示
巧移鱼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