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程建设实施中对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16-12-09顾蔚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白描园本幼儿

顾蔚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改革工作也经历了相应的深化推进。园本课程的开发建构在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同时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致力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之中。我园于2016年成为江苏省常州市课程游戏化基地,建构具有自己园本特色的“童心童话”课程。其中,关于幼儿园课程评价,尤其是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是我们园本课程建构、生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纲要》明确指出: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而实际上,有效的、负责任的评价都应当从观察幼儿的行为开始,作为一个幼儿老师来说,老师的观察能力就好像医生的触觉一样。要随时随刻很好的捕捉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评价和分析幼儿的各种作品,可以了解他们如何与别人交往,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选择了“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研究重点,以此促进园本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多样观察、全方位关注儿童

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体,具有动态性发展的特点。我们需要及时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表达进行观察并记录,从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是客观评价幼儿发展,并指导幼儿更好地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师的观察工具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观察情况和需求,进行不断更新、丰富、完善,如以便签条为主体的即时性观察工具,以照相机与手机、微信与QQ等新信息手段的多媒体观察工具;以及根据不同观察目标设置的开放性记录表,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观察工具。

例如我们每个班级现都有“观察便签墙”,对孩子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记录。起初我们对于记录的内容、方式,没有专业要求。重点就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记录让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孩子,逐步养成观察记录习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便签的记录,老师们研究的关注点从数量走向质量,观察的视角从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同伴、幼儿与规则三方面,在记录的时候呈现两块,先是观察信息,从评语式记录转变为白描实录,并标注与《指南》相对应的具体发展目标,再从预定的一个领域分析转从五大领域分析。老师们在保证多次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一个完整的儿童,逐渐把教师教育活动中的指导意识转移到儿童的身上,从关注教师自己的行为专向关注幼儿。

二、 集体分享、优化反思视角

我们以录像观察记录为手段,设计一份随机观察表,要求老师用录像的方式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接着学会用白描的手法客观记录孩子的行为。但从教师观察记录中看出教师观察的内容零散,缺乏观察点。为帮助教师学习有目的观察,我们还拟定了一日生活、游戏环节中教师的观察要点,要求大家参考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对幼儿行为对照指南作出分析、反思,提出支持性策略。

我们每两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视频,供全园教师一起讨论、交流,在教研活动中,首先由同伴对照指南,通过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等不同角度分析幼儿的行为,观察儿正在发生的学习;观察施加了教育影响后发生改变的部分,由此为依据,思考我们到底能为孩子做什么?其他老师指出不足,寻找亮点,最后由分享者反馈思考与收获。这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教研模式,有效地利用了骨干教师的经验资源,促进了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积极实践,往深处思考。,从随机观察到有目的的观察,实施一段时间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分级要求、层层递进解决问题

我们根据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水平,分层指导:成长型教师用图片、一句话文字形式记录,成熟型教师用白描的形式记录,骨干型教师直接写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是从白描做起。刚开始老师大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描述幼儿的行为,主观臆断居多。经过学习,我们通过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与他人的互动等要素,用客观、具体、直接的语言进行白描。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后,我们进入第二阶段:对幼儿进行白描后,熟悉、对照《指南》,提炼出观察目的和目标,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身体、心理、语言、动作的发展,对幼儿进行策略性指导。我们发现教师的观察点和切入点各不相同,有的教师关注的是孩子们活动中的快乐和经验的习得,有的关注的是幼儿的挑战和冒险,有的是幼儿间的互助或矛盾的解决等。到第三阶段:带着目的去观察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教师针对一个或多个案例分年级组“沙龙式”的讨论交流,发现个案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指导策略,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指导,这样既可以提升孩子的游戏水平,也可以使教师在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理论学习、为观察寻找支点

为了提高教师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水平,我们为老师们搭建了诸多学习的平台。推荐老师们阅读观察指导类书籍,通过“每周好书分享会”,学习更多观察分析的方法。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了《观察与童心解读》单元课程的学习,从理念上逐步转变,从行动上不断深入。教师们学会了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需要,在积极实践中实现教育即发展的愿景,推动项目建设向纵深发展。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是为了下定义,也不是拔高立意,不是所谓的“进步”还是“退步”“正面”还是“负面”,不是“典型案例”与“特征”,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现有水平、可以扬长和补短的发展机会,为了更好的调整我们的环境设计、课程设计。所以老师要学会了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需要,分析孩子的行为,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指导。在积极实践中实现教育即发展的愿景,推动我们园本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白描园本幼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观音送子图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白描,你也可以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