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2016-12-09张茂贵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醇香美文情趣

张茂贵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提升 审美情趣和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落实好双基训外,还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他们关心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吸收优秀的文的养料,从而提升文化品味。这些是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呢?

一、发掘教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学生手中的教材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手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应以它为突破点。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的巨大的美育资源,让学生们在优美的词句审美氛围中,一点一滴开启他们的智慧和灵感。在实践中我也尝试一些做法,如在教授课文时尽量让学生多朗读和多欣赏,用心感悟语文所描述的意境,从中享受美的熏陶。

以《槐乡五月》的句段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不仅是篇散文也是篇诗一般的美文。美文要美读,美文要美教。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叠词、象声词的运用更是为文章锦上添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教学时可以结合这样几个存有递进关系的问题来让学生逐步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文字之美:1.中午,桌上就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槐花饭的香味到底有几种,数一数?2.醇香、浓香、清香这三个词能改变运用的顺序吗为什么不能读乱?3.这清香,这醇香,这浓香,全弥漫在空中,和煦的风吹呀吹,槐香随着风飘呀飘。让我们闭上眼,轻轻地吸一口,你闻到——(清香),再走近嗅一嗅,不由让人夸赞到真是——(醇香)哪,睁开眼,让我们再深吸一口——这就是(浓香)呀。难怪作者这回会说:“连风打的旋都——”短短的两句话罗列了这么多种香,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字,它不带香,却写出了香气沁人心脾的感觉。4.每逢五月,槐乡的天上、地下、四面八方处处花香四溢,浓郁醉人,大人、小孩、村庄、田野,无不沐浴在槐花造就的香海里。让我们把这种浓浓的香传递给在座的老师们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课文中的三个“香”字是何等精妙,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字眼。可能新课程改革以来,有些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教师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对文本的遣词造句精深微妙处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三个香差异,从正常排序指名读到打乱排列顺序品味读,再到渐大出示体会读,层层剥笋,逐步感受到作者精当的用词写出槐乡的芳香浓郁,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句“越来越香,香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将作者蕴藏在省略号中的体验挖掘出来。这样扣词扣句的“烦琐”分析不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吗?不就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益尝试吗?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审美心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设法在课堂内外,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在课堂上,我们要少谈语文知识的输出,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语文教学需要借助美的事物,营造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自然、愉悦的学习状态进入课文。

三、引领发现,激发学生审美想象

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他们一样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十足的追求和向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的去拓展课堂,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的驰骋想象,创造审美空间。比如,让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的美文,参与一切能参与的活动。

比如,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当学生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除了要指导语气外,我们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得体的体态语有利于记忆理解。再配以音乐ppt,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使其思绪跟着教师的范读飞扬,想象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祖国美丽的山河。

总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朱立元. 美的感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醇香美文情趣
美文欣赏
爱情趣数字
酿酒的娘
池州印象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问天
四格情趣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