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趣化”让课堂充满活力

2016-12-08戴军

考试周刊 2016年91期
关键词:童趣教材儿童

戴军

陶行知先生曾对课堂趣味性的作用作过如下形象的描述:“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但是品德课堂生机勃勃,趣味高而效率好并非所有老师都能做到,这自然跟教师自身素质,如亲和力、人格魅力有很大关系,但是关键是教师有没有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意识及灵活多变的方法。打造学生喜欢的童趣化的课堂,是我努力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营造童趣化的课堂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品德课程所面对的都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喜欢在玩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更能得到真实的道德体验。他们由于年龄小,注意的稳定性不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运用色彩鲜明的图画、音像等手段或者生动形象甚至夸张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专注地、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走进教材。

教学《过新年》一课时,事先我就带领着学生,利用彩带、气球、圣诞树、窗花等各种装饰品把教室的四周布置得充满新年的节日气氛。上课伊始,欢快的新年祝福歌曲在教室里萦绕,再加上投影里播放的我收集的一些全国各地过新年的风俗片段,孩子们都仿佛走进了新年的欢庆现场,和全国人民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二、开展活动,打造童趣化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们的意识行为,尤其是道德行为主要是靠模仿形成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带进教材,通过模仿、表演、换位体验感受教材寓于的教育意义。《小马虎旅行记》在事实的基础上夸张地描绘了一个粗心的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比比皆是,只是粗心的程度不同而已,教学中,我请学生把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进行表演,自己亲身体验“小马虎”由于粗心,所造成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感受粗心带给生活的后果。在引发了一番小小的评论后,我及时请学生即兴改变,“小马虎”在以后遇到这些事情后,又是如何应对的,孩子们都能把“小马虎”变成“小认真”,我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游戏中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我触动、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学《手拉手,交朋友》时,通过游戏“网小鱼”、“拍手找朋友”的方式,认识好朋友,同时把自己介绍给更多的新朋友。游戏中,孩子们为了认识新朋友,都能自觉地做到有礼貌、讲谦让。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因此,我们应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品德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参观访问就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教学《我们的校园》时,我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纪律、有秩序地参观校园,全方位地“亲密”接触校园,学生们兴奋、热情,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对校园有了全面的认识,接受了一次热爱校园的教育。

三、走出课堂,创造童趣化的课堂

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发挥同伴的合作交流作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与应答,共创共生,求异创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应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例如:教学“热爱家乡”时,就与学校组织的班队会有机结合,紧密联系本地区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扮演小导游,在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介绍家乡的风景区,并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展示收集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及发展的愿望。教师将课程内容变成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将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四、注重评价,打造童趣化的课堂

新课标中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的过程评价和评价多样化,特别对儿童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付出努力的程度及创意性表现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抓住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以恰当的评价调控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情感内化。

比如:在教学《我能做什么》一课时,设计了“到野外去”的模拟活动,在教室里布置相应的情境和物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行为评价,如在野外扔垃圾、破坏环境等,大部分同学都能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批评性评价,特别是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此时积极发言,指出平时同学们的不良行为。我抓住他这一闪光点,立即表扬他能把所学知识与平时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这就是主动学习的积极表现。为此,学生们既在道德认识上升一定高度,又使情感得到内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富有童趣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予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总之,品生(社)课堂要努力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童趣化的课堂,创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童趣教材儿童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童趣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