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的尖叫

2016-12-08王志国

诗潮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志国满天星脚底

王志国



星星的尖叫

王志国

星星疲倦,月光薄凉

色尔木的星空下

一盏灯,比黑夜里的灯光

扶着的母亲

更瘦弱

那时,风是凉的

但这一幕却无比温暖

很多年一晃而过

但母亲坐在火塘边

彻夜针线活的场景恍如眼前

最鲜活的是母亲:

左手挽麻线,右手掐一朵灯花

一针一线,一锥一针

把满天星光

密密实实地纳进鞋底

最美是母亲,在鬓上

磨去针尖的寒冷

把温暖一针一针地

扎进一双崭新的布鞋里

慢慢地天就亮了

那么多个夜晚

都扎进了一双双布鞋里

连同您的一头黑发

我一直在想,那么多的黑夜

那么多的针尖

穿过时间的针眼

是不是我们每一个儿女

都认真地倾听过

脚底踩疼的,星星的尖叫

【卢辉赏评】变视觉为听觉,由触觉变听觉,王志国的《星星的尖叫》由“感官标志”上升到“伦理标签”的笔法十分老到:“一针一线,一锥一针/把满天星光/密密实实地纳进鞋底”;“我一直在想,那么多的黑夜/那么多的针尖/穿过时间的针眼/是不是我们每一个儿女/都认真地倾听过/脚底踩疼的,星星的尖叫”。这首诗,最典型的“感官标志”莫过于标题“星星的尖叫”(变视觉为听觉)。因为有了母亲“把满天星光/密密实实地纳进鞋底”“把温暖一针一针地/扎进一双崭新的布鞋里”的有效铺垫,最终才有“脚底踩疼的,星星的尖叫”(由触觉变听觉)的“伦理标签”。于是,诗中的“慈母心”与子女的“感恩祭”得到交集式的呈现和交替式的追问。

着微光”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尤其是唐力将火车站比喻为孕育生命的“子宫”,将火车比喻为生命降生的“脐带”,赋予了火车站以“生命再生”“人生再出发”的全新视角,并对扑朔迷离的生命再生之路留有恍惚,更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王志国满天星脚底
脚底滚棍,缓解足跟痛
基层领导为何容易“脚底松软”
追星星的人
在路上
满天星
挠痒痒
Effect of the tumescent infiltration solution temperature on body temperature
“从算式到方程”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