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不太一样的回答:要不要留学?

2016-12-07肖恩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6年11期
关键词:纪录片英国化学

肖恩

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当年,从公司辞职去留学的时候,我经常被人这样问;回国进入高校教书以后,又经常有学生和家长来问同样的问题。我却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是啊,为什么要出去留学呢?学专业、长见识、好玩、方便找工作、方便移民,这些答案看上去都很充分,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似乎都不能形容出国留学对我的帮助和影响。

直到今天,在跟同事的一次聊天中,我似乎找到了最直接、最简单的答案。

当时我们正在看一本国外的画册,画册的名字叫《lost in translation》(这本书以文图的形式,解释了“这种语言”翻译成“那种语言”时,因为“翻译”而丢失了语言本身表达的含义和玄机)。书中所配的插图简单易懂,且有很强的构图感和形式感。同事虽然不精通英语,但对这些插图非常赞叹。于是,我们开始讨论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学生不能画出这样的插图,以及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书很少的问题。

同事也是自国外留学回来的,他回忆起在国外上学时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名字他不记得了,但记得内容是专门讨论——如何使用各种方法来营造好的画面效果。让他大开眼界、超出他猜想的是,外国的老师并没有找一些所谓不同的插图进行比较,并没有去总结一些所谓规律和方法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做法是:把同样的画面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绘制:铅笔、油画颜料、电脑绘画……或者把同一张画打印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学生们一目了然。

我们的老师是用归纳、总结、借鉴的方式教的,我们的学生,当然也会用归纳、总结、借鉴的方式做作业。我亲眼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创作、设计自己作品的时候,首先会去搜(抄)一个别人的例子,然后比着做一个,交作业。这样做可以很快做出漂亮的效果,在有些情况下,效果比国外学生的作业效果还要好。于是,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会皆大欢喜。

我不禁想起很久之前看过的一个BBC拍摄的纪录片,名字叫《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么?》,讲的是由于在国际性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比赛中,英国学生的成绩总是比中国学生差得多,于是为了比较两种教育方法的优劣,从中国最好的高中邀请各个科目的老师,到英国一所不错的高中,用三个月的时间教授一个试验班,然后与普通班的英国学生一起考试,看到底哪个班的考试成绩更好。最后,中国老师教的班级,在突破了语言、文化等重重障碍后,毫无悬念地赢了。

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中国老师上化学课的方法,是直接把各种化学公式、习题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记录、掌握。学习强度很大,很多学生因为跟不上而直接放弃了学习。然后,摄制组又拍摄了英国化学老师的课堂,学生们正在分组做实验,尝试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并记录比较。英国化学老师说,这样做实验的过程,才是“科学本身”。

另一个类似的情节,是在教授勾股定理的数学课上,中国老师还是把大量的笔记、习题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很多“懒惰”的学生又放弃了;而英国数学老师的课堂上则让学生根据能力进行分组学习,老师再分别进行辅导和解答。英国老师说:如果学生由于上了我的课,而对数学失去了兴趣,那是我最大的失败。

纪录片以中国老师取得全面胜利告终,但我们真的赢了么?

我猜,一个在“失败”的英国教育方法下教育出的学生,无论大学选择了什么样的专业,他都会用“自幼”就开始使用的试验、分析、研究的方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而“胜利”的中国学生呢,则会用最快的方法找到已有的“正确答案”。只是,有“正确答案”的,常常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而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常常是没有“正确答案”,甚至可能没有“答案”的。

我猜的哈。

话又说回来,能够设计、实施一个这样的试验,能够拍摄这样一个纪录片,能够做这样一件事情,本身就已决出了胜负。

那么,如果有条件,要不要出去留学呢?

猜你喜欢

纪录片英国化学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英国圣诞节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