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学科教学知识,指导任务阅读课型

2016-12-07荣晓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0期

荣晓光

摘要:结合一堂全市公开课,向听课老师展示了在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指导下,如何实施牛津英语模块十一阅读课型的任务型教学,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PCK)任务型教学任务阅读课型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目标,高三的学生在学完前十个模块后,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能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真实的交际,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作为学科教学知识(PCK)的主体,笔者结合模块十一Unit1的阅读教材So many jobs to choose from的教学实践,以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为指导,展示了任务型阅读课型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成功地习得语言知识,提高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一:学科教学知识(PCK)

1986年,时任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的舒尔曼教授提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是综合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具体细分为,教学怎样体现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怎样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个性差异和面向全体学生,怎样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和步调,怎样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调控,等等。

概念二: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指的是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标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职业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掌握阅读策略,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教学设计:本文通过介绍三种典型的职业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笔者以建构主义教育观为指导,所设计的各项教学任务既围绕主题,又切实可行地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出文章的要点和细节,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阅读前任务(pre-reading)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了解各种职业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笔者在导入部分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特征,即高三的学生对于未来充满了各种美好的理想,其中也包括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呢?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而建构主义又强调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笔者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头脑风暴和竞赛的形式,学生们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地说出自己对于职业的选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有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这一任务中,学生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笔者创设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又为学生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体现了真实性、生动性和有效性。

二、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遵循任务有效性原则,即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教学环节的紧凑性,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阅读中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略读、寻读、阅读策略的介绍和讲解。在略读部分,笔者设计了最为简单的任务,让学生通读文章一遍就能找到答案,为理清脉络和掌握主题铺设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寻读部分,笔者要求学生能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了解三种典型职业的代表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在讲解glamorous jobs时,笔者花了很多笔墨,因为学生对于这种职业的代表性人物比如演员和模特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如果纯粹从课文里找到这种职业的弊端,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于这种职业的态度。为此,笔者寻找机会拓展教育资源,找到在无锡电视台担任“阿喜帮你忙”节目中的阿喜,并和她录制了一小段英文采访,介绍她作为公众人物的酸甜苦辣。这段录像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深有体会地去理解文章的细节,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这一教学任务的设计也给了我关于课程资源方面的很多启发:凡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都可以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将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策略的处理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大多数教师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是以灌输信息为主,这就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笔者先给学生一个例子,指出作者对于这种职业的态度,再顺势引导让学生找出更多的例子来证明作者对于其它职业的态度,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这一教学任务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灵活地处理了阅读策略,成功达到了教学目标,授予学生获取知识的“渔”。阅读中的各个任务,既体现了任务的多样性,有提问、有看录像、有选择、有正误题、有填空等等,也体现了任务的系统性、连续性,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铺垫,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拓展和延伸。这一连串的任务环帮助学生将知识由点到面串起来,了解知识脉络,把握知识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和对语篇的分析能力。

三、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正如许多老师所说,课堂上的每个教学步骤的设计都体现了一定的用意。从导入到文章的理解到课外教学资源的信息输入,笔者都是在调动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为更广阔的交流提供保障,所以在结尾的小活动中,笔者让学生讨论在选择工作中要注意哪些因素,并让他们来选择是popular careers还是ordinary jobs,仍然是采取竞赛的方式。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于工作有了新的认识,都畅所欲言,就连班上两个平时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都踊跃发言。这个活动不仅是形式上的首尾呼应,更是内容上的不断创新,从输入到输出,层层推进。最后点出文章的思想寓意:工作没有贵贱,只要付出和努力,总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认可,鼓励学生敢于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阅读后任务是课文理解的延伸和拓展,笔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束语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应该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其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框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为指导,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创建问题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各项任务的驱动下,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各种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积极思维和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中高考方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师生发展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为:D/2013/02/18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