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中世纪步入近代的彷徨征途——《巴黎圣母院》的灵与肉

2016-12-07秋澄

现代世界警察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爱斯莫多圣母院

文/秋澄

由中世纪步入近代的彷徨征途——《巴黎圣母院》的灵与肉

文/秋澄

时间设定在1482年。生在19世纪的雨果以回溯者的视角,通过巴黎圣母院以及广场,幅散开来,描绘这特殊的15世纪末期,新与旧交汇冲击下的芸芸众生。这是一个纷忙而彷徨的时代,就如同朝夕一样,人们通常只看得到白天和夜晚,却无法察觉时间的流逝。教会神权与文艺复兴相互冲击、又各自挣扎着。雨果透过巴黎圣母院展示了一场混沌而荒诞的闹剧——人们在善与恶中挣扎、在禁欲主义与人文主义中斗争以及对科学的探索和对爱的追寻。中世纪的尾声,仍在阴险、恶毒、伪善,加之对美丽热情的扼杀和对善良真诚的掩盖中继续着。

克洛德·弗罗洛

他是受禁欲主义迫害的代表,自幼年被送往托尔希学院开始便注定了一生的悲剧。他畅游书海,用知识压抑自己,博学而受人尊敬。可是他自身却因教会的禁欲与绝对苛刻的教条日益变得阴险狠毒。对他的叙述,也就代表着对教会的叙述。因此,不知不觉中也就充满讽刺。神学看似神圣,可它却不能将人心净化得高尚,对于中世纪的人们来说反而适得其反。那流浪的爱斯美拉达看到素不相识的受刑的卡西莫多,在众人的耻笑和讥讽声中为他递上水壶;而作为卡西莫多养父的克洛德却在人群之外视而不见,默然离开。

一直坚信,宗教作为信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作为人类道德的天平。而直至15世纪的宗教,已经成为纯粹的理论,成为保全教会成员自身身份阶级的工具,毫无道德可言。克洛德便是教会成员中的代表。他一边无论对错木然地接受知识,一边又木然地承受禁欲给他带来的日趋严重的毒害。直到爱斯美拉达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于是他开始深感禁欲带给他的身不由己的痛苦,可是又无从发泄,便转而将所有的悔恨与痛苦落在绝不屈从于他的爱斯美拉达身上,最终与宫廷一起将她送上绞刑架。

女巫与绞刑架

说到这个,我想起了1692年的塞勒姆审巫案。这是一个在正式的法庭上通过正式的司法程序以女巫和巫汉的罪名将几十个绝对无辜的人处以绞刑的案件。若以现代人的眼光,甚至以雨果的眼光来看都是十分荒唐的。但在当时,以及15世纪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血淋淋地发生过。

回溯到15世纪的法国。因为人民无非是宫廷和教会统治的最大障碍,只要依照人民意愿,滥杀无辜百姓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损失。于是人民可以依照自身意愿随意指控他们不喜欢的人,抑或将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怪罪给女巫。所以女巫是民众泄愤与统治阶级的牺牲品。高尚的爱斯美拉达没有逃过被绞死的命运,这无疑代表着对美丽与聪慧的扼杀。她的心善良而纯粹,为了不让格兰古瓦白白吊死,她不惜与之摔罐成亲;为了表达对骑士浮比斯的爱,她不惜牺牲一切。可是最终,她因为那只会耍小把戏的宠物山羊被告作女巫,葬身绞刑架。15世纪的绞刑架同15世纪的法国甚至欧洲一样感性与冷血。正是因为这样无辜而圣洁的人的牺牲,造就了文艺复兴起就从未断过的对理性的推崇。

圣母院

圣母院里存在两个灵魂,一个是中世纪不断成长的巴黎的,一个是卡西莫多的。圣母院因为存在巴黎的灵魂而不断在躯体上添减,使自身没有了固定的派别,成为独一无二的综合性教堂,每块砖石、每个雕像都有自己的故事;因为存在敲钟人卡西莫多的灵魂而赋予了生命。

雨果所要表述的不仅仅是围绕圣母院的几个人,而是围绕圣母院前世今生的法国及法国人民,最重要的是圣母院所记录下的时代变迁的艰难彷徨。世世代代、时过境迁,巴黎圣母院俨然是一位老者,直至今日仍然注视着它所挚爱的浪漫之下浸润着血色与沧桑的巴黎。

猜你喜欢

爱斯莫多圣母院
陶土瓶与花
陶土瓶与花
画中有话
法“黄背心”痛斥圣母院捐款作秀
爱斯梅拉达形象的另一面
片段拾萃
用心灵发现美的能力
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题目功过参半
意义深远的“爱斯基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