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专用汽车人才流动加剧

2016-12-07纪鹏飞

专用汽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专用汽车专用车人才

本刊记者 纪鹏飞

观察专用汽车人才流动加剧

本刊记者 纪鹏飞

每年职场人员流动的高峰就要数辞旧迎新的时间段了,大多数想要选择换工作的都会瞄准这个时间段。有的拿了年终奖再辞职,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年终奖直接走人。新春佳节刚过,又是一年求职的热潮。

虽然,我国专用汽车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用汽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同质化严重,市场集中度低,产品结构失衡、发展不均,生产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模式粗放,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行业间无序竞争激烈,“T”型综合性高端人才短缺,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是人才的问题,离开了人才,要想谈专用车的发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能够解决横亘在专用车发展面前人才短缺这一瓶颈性难题,那么中国的专用车行业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现状:人才流动频繁

记者走访专用车企业,经常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前去某公司见到的技术人员又在另一家公司碰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在专用车行业屡见不鲜。有业内人士甚至向记者戏言,一些主流专用车企业如中集通华、广东粤海、东莞永强等嫣然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黄埔军校”。

而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企业管理层频频吐槽:在三线城市月薪已经很高了,一些车间焊工还要求涨薪,不涨要走人,涨了目前市场行情不好增加支出负担,可能还要引起到其他员工的涨薪连锁反应。一个没有学历的车间工人,要求包吃住,在某一些县城工资都不低于3 500元。

记者咨询了多个专用车领域的猎头得知,跳槽的薪酬基本是1.3~2倍以上。如果是一个团队加盟如液罐车的工艺、设计和熟练的焊接工人一起,酬薪会更高。

由于很多专用车企业研发基础薄弱,企业管理层有“挣快钱”的想法,导致企业几乎不存在技术储备。很多专用车产品有了雏形,却因为人才的流动差点功亏一篑。华南一家专用车企业多年心血投入,让售后也承担了一部分市场拓展的职能,结果等到机遇成熟时,负责销售的经理直接在隔壁档口搭建原班子,一个团队,一样的体系,换个抬头跟利润分配不一样而已。

“有的时候,我们做新产品研发还不如挖几个人来的快。”一位专用车老总痛斥行业发展的这种无奈。另一位专用车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在他们企业里,销售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由于每个销售人员手上都有自己的客户群,每个销售人员的离开都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他们也一直为此头疼。

原因:学不到东西看不到希望

跳槽是一般人在职业生涯中都要经历的事情。如果目前的工作越来越心烦,自己与主管的关系日益紧张、越来越不合拍,对目前的这份工作感到迷茫……这些都可以促成人才流动的可能。

套用马云的一句话:员工离职无外乎两种,钱给少了,心受委屈了。这句话或许用来形容眼下的离职潮最为贴切不过了。

为什么会选择离职?记者采访了很多专用车企业的从业人员,涉及一线生产、技术和销售。大致了解后发现,当前员工离职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员工付出的劳动与薪酬不匹配。当前由于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尚不完善,不少民营企业近亲繁殖,领导的喜好很容易造成员工薪酬分配的差异。

二是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看不到希望。很多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学不到东西。人才上升通道狭窄。就算是开了高工资,感情上给温暖,也难以长久留住人。由于专用车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也普遍不具备现代企业体制机制,企业老板也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传统而简单。更有不少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企业前景比较渺茫。

三是员工的个人因素,如离家太远,老板的用人态度和性格等。

除了员工的因素之外,企业管理者的用人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人才的流动率。当前不少专用车企业用人大致有四种情况。 一种是任人唯亲型,唯恐企业实权落入他人之手,不仅不放实权,而且盯得很紧,要求又很多,人才呆着不舒服,肯定是早早跳槽了事; 二种是另有所图型,把其他企业的高层聘请来,虽然也有管理经验,但主要想利用人家的人脉,争资金跑项目,至于企业管理与技术,倒在其次了;三种是摆放花瓶型,企业不大,请的人来头不小,什么“海龟”,什么工商管理高材生,什么基金投行经理,还有些咨询公司与专用车行业十万八千里之远,往往好高骛远,水士不服,白花冤枉钱,甚至“请来女婿气死儿”,把真正顶用的实用人才逼走了;四种是白衣秀士型,企业做得不大,派头却不小,来了一个人才,表面尊重,实质忌惮,唯恐显得自己没有了本事,就像最初上梁山的白衣秀士王伦,容不下人。而如今这个年代,谁愿意当林冲还是早早走人另投山头得了。在这些用人观下,就是有人才也难真正请得来。

趋势:向热门行业和新增企业流动明显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专用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也正在为人们所认知,众多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些有实力的整车企业或者大企业集团也逐渐介入到专用汽车生产领域。截至目前,我国专用汽车生产厂家已超过一千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对专用汽车及相关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

尽管2015年行业不景气,但行业间的人才流动却愈发频繁,依然有很多专用车企业如中集东岳、中集凌宇等广撒“英雄帖”,一些新增企业也马不停蹄地高薪招聘。记者采访多位行业猎头得知,目前人才往热门行业和新增企业流动的趋势十分明显。专

用车行业在产品研发上“跟风”现象尤为突出,往往每年销量好的车型,都会“一窝蜂”的上马拼个你死我活。比如2015年随着冷藏车、环卫车行业的火爆,使得冷藏车、环卫车领域的人才成了“香饽饽”,不少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不惜以高薪招聘有相关经验的人才,冷藏车、环卫车领域的人才也因此“水涨船高”。

从区域分布而言,以往“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善,一二线城市高房价已经成为行业流动的一大障碍。即使很多一二线专用车企业开出了丰厚的待遇,但是生活成本的压力也让不少年轻的从业人员望而止步。西南、西北、中部等地区的专用车企业即使薪酬没有东南沿海高,但是凭借幸福指数还是吸纳了不少人才。

从岗位而言,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采购和营销类,尽管各企业都开出了较高的待遇,但仍然是千金难求一将。技术研发类人才的稀缺几乎是所有专用汽车企业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专用汽车所独有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自主研发已经成为专用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新品种的开发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此外,近几年来,随着跨国巨头不断开发中国专用汽车市场,再加上国内专用汽车市场的升级,用户对车辆的要求已经从价格提升到性能、外观等方面。各专用汽车企业对研发工作也更加重视,从而此类人才也一直是各企业争夺的重点。专用汽车产业的急速发展给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景气,国内专用汽车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成本考验”。各企业纷纷全力以赴来降低成本,因此,企业对有经验的采购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与此同时,“互联网+”等产业兴起,也对企业的销售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对营销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不仅要求他们具有熟练的营销技巧,还要懂得专用汽车的结构和技术,并了解专用汽车及相关行业动态,熟悉汽车保养和维修。而对于具有多品种特点的专用汽车行业来说,这样的营销人才显得更为稀少。人才的稀缺使得各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更为激烈,从而造成了行业内相关人才的频繁流动。

猜你喜欢

专用汽车专用车人才
人才云
专用车企业首次主导 无人驾驶环卫车上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16年《专用车与零部件》杂志回顾
推广新能源专用汽车 任重道远
新能源专用汽车该如何撬动市场?
一季度我国专用车市场同比下滑严重
专用汽车新品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