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6-12-07邬文兵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邬文兵

新课标的实施带动了教材的改革,高中数学的教材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相应地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满足教学要求。高中数学的问题情境包括根据数学知识设计知识产生或应用的情境,以及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两方面内容。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以问题为核心,将问题与情境相互融合,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问题是思维的起始,一个问题的解决预示着另一个问题的产生,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学识和能力。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新知识的思考和发展学生的可能性三个部分内容,并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简洁性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重点知识上;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新颖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则可以使严谨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简洁性的问题情境,可以节约教授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清晰。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老师创设合理科学问题情境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习任务繁重,老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时,要深刻理解问题情境的含义,正确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的老师由于对问题情境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创设情境时进入了很多误区。如设计的问题情境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注意力无法集中,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设计的情境过大,情境中关于数学的因素不多,让学生的精力分散在数学知识以外的内容上,使他们无法获得应学的数学知识,非数学知识喧宾夺主,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根据数学知识创设的问题情境过难,不但不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反而使他们产生畏难思想,进而对数学学科望而生畏;设计的问题情境有争议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对老师创设的情境产生疑问,或创设的情境中的事物与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有悖,让他们对创设的情境产生排斥的情绪,无法提出数学问题,使教学陷入尴尬,严重阻碍教学的进程;部分老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不多、难度适宜,但问题情境中出现了疏漏,一旦学生提出异议,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综上所述,严谨的数学知识需要创设严密、合理的问题情境,数学老师设计的情境要贴合实际,让学生找到熟悉感,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通过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应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创设教学情境。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我们的意识中,实验只出现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性的学科中,与数学几乎没有联系,事实上在数学学科中蕴含了很多实验,且是经典实验,我们老师可根据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让他们归纳出把纸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纸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式。这一实验既简单又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归纳能力,得出纸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纸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式是y=2x,让学生认识了指数函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亲自参与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步掌握事物发展的实质,而且他们对由实验得出的数学知识记忆时间更长。结合问题情境的实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

2.通过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数学在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往往蕴含着数学知识,我们老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能时刻关注身边的现象,把这种现象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如我们在喝糖水时感觉糖水不甜时会加糖,这样糖水就会变甜。这是很普通的现象,也是大家熟知的生活常识,我们则可以通过这一现象得出不等式。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能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

3.通过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阶段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都没有抵抗力,在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学科的建立源远流长,关于数学的故事也较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可结合有关典故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经典的历史故事《韩信点兵》,在数学界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刘邦问大将军韩信士兵的人数时,韩信答道:“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则兵有多少?由故事情境提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进入忘我的探索状态。

问题是获得新知的开始,思索是获得新知的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经过严谨的思索解决问题,进而引发更新、更难的问题,层层递进,使他们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