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理解题中常见的思维性障碍分析

2016-12-07李韦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高中生解题物理

李韦淳

摘 要:高中生物理解题中常常因为各种思维性的障碍,导致解题错误。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理解题中常见的思维性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性障碍

当前高中物理教育中,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家普遍采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尽管如此,一些学生除了能应对常见习题之外,面对新问题的时候,还是显得束手无策。从本质上看,这是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着一些思维性障碍。

一、物理思维的概念

物理思维的概念并没有权威定论,笔者的理解是指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以及物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物理思维的主体和客体与一般思维相同,主体是指具有特殊生理以及心理机制的人,客体是指客观物理事物等。物理思维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物理事实以及物理过程等在人类大脑中所形成清晰的物理途径,并经过反复加工、合理改造、去粗取精等步骤,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全过程。

二、高中生物理解题中常见的思维性障碍

在物理解题中出现的思维性障碍呈现多样性,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凝固性思维障碍

凝固性思维障碍一般表现先入为主和消极的思维定势两种类型。

一是先入为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而且在其正式学习物理之前,在学生头脑中都已经形成了一些概念和经验。这些生活经验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还存在一定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这些片面或者错误的概念和经验对学生在物理解题中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在科学的结论与日常经验的直觉呈现一致时,大多学生都能够用科学的概念进行思维和解题。但在科学的结论与日常经验的直觉不一致或相反时,一些学生则更加相信自己的日常经验,用日常概念对物理问题作出解释。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思维性障碍。比如,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的“物体运动越快、惯性越大”“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摩擦力必然阻碍物理的运动”等思维性障碍。

二是消极的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学生缺乏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缺少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懂得寻找替换方案,一般是指其把意识中已有的或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正确地生搬硬套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消极的思维定式往往来自学生在已有以往成功的基础上,慢慢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的、僵化的且带有顽固性的心理准备。这种消极的心理准备往往限制了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新问题中思维的灵活性,把自己思维限制在历史狭窄通道中。例如,一些学生习惯于运用一些旧公式和旧规律解决新的物理问题,如对力的性质不进行具体分析,错误地把做功的一般公式用来计算变力做的功等。

2.片面性思维障碍

片面性思维障碍,是指学生在思维方法中呈现出片面性,且缺乏全局观念,不注意隐蔽因素,具体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方法的片面性。思维方法的片面性,主要是指学生往往从事物的局部表现出发来分析问题,不善于把握整体、深入本质。这种思维障碍在解题中往往表现为思维不严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周密性和深刻性。例如,对于题目中出现的那些“恰好”“至少”等字眼,以及正负号运用不注意,导致错解。

二是不注意隐蔽因素。这种思维性障碍在解题中体现在往往会出现一个物理量变化同时导致其他物理量的变化的情况,但学生往往只注意到那个显而易见的量的变化,却没有考虑到其他量的变化以及在变化时哪个量能保持不变。比如,将一根电阻丝拉长的同时变细而体积却不变。

3.干扰性思维障碍

按照信息论的角度,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从本质上说都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就必然将各种干扰,包括客观干扰与主观干扰两方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干扰性思维障碍主要是主观干扰而产生的,它突出表现在难以有效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难以有效识别题设陷阱以及方法不当形成的干扰等内容。比如,一些学生在面对电路问题中众多的电压表、电流表和电容器的接入等问题时显得毫无办法,原因就是其没有有效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不能把握关键性信息,导致思路混乱。

三、高中生物理解题中思维性障碍的应对策略

一是训练多方位地进行思维。主要包括批判地对待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运用变式尽可能多地认识事物的各种形态,尽可能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式。

二是克服思维方法的片面性,全面地分析实际物理问题。既要运用普通的逻辑思维训练之外,也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武装学生的头脑,注重结合辩证逻辑思维与普通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习中运用,逐步做到全面、本质地、发展地看问题,客观地、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问题。这些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本特征为避免所有各种思维障碍产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养成注意隐含条件、隐蔽因素的习惯。学生在解题中要做到仔细审题,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物理过程,注重把握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善于把握整体、深入本质,充分挖掘事物的隐蔽条件,加强比较、鉴别,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不断向纵深发展,善于透过现象看到物理本质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成从满足于物理现象、规律表面的认识,到自觉深入地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及时排除思维上的障碍。

四是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识别陷阱的能力。之所以学生在解题中会落入陷阱,主要是由于其对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理解还不深入,没有有效认识事物、问题的本质,比如变压器变压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等。学生要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注重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主动接触真实的、具体的物理情境,逐步认识它们可能具有的复杂性,切实提高从真实的、具体的物理情境获得信息的能力和问题辨别能力,在对陷阱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思维。

参考文献:

1.施新民.浅谈物理解题中的三种定势思维障碍.物理教师,1996年第2期.

2.刘成刚.物理解题中错解例析.考试(中考版),2003年第1期.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解题物理
只因是物理
用“同样多”解题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用“同样多”解题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解题勿忘我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