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效课堂

2016-12-07陶亭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自主性探究性学案

陶亭宇

高效课堂是一种“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新式教学课堂。在较少地投入时间和资源的前提下,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并能够扎实地反映出预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契合度,从整体上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因此,高效课堂绝不是肤浅的、功利性的应试课堂,而是能够实现“三维目标”、内涵丰富的课堂。

一、高校课堂的目标

现在有很多老师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便是高校课堂。实践证明,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只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高效课堂实则有更深层次的追求——从知识到兴趣,培养能力,水到渠成形成智慧。

高效课堂的灵魂在于“学习能力”。因此,高效课堂把素质教育定为主旋律,“学习能力”正是其主要内涵。如果课堂只有知识的传授而失去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这样的课堂则是低级的、应试的。知识固然可以通过灌输的方式获取,那能力如何灌输?靠死记硬背无法符合当今素质教育要求的。

我们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需要转变教学思路以及教育方法,转换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切实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直接与知识对话。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学习方法,体验“失败—矫正—成功”的过程,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考、认真实践,使学生达到心无旁骛的程度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符合教育的本真,不追求形式,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扬长避短。这样,课堂便简单化了,高效也就随之体现。

二、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比较

传统课堂教学即为大家所熟悉的“五段教学法”(由赫尔巴特提出,其后齐勒尔和赖因加以扩充,订出五个教学步骤:预备、提示、联想、总括、应用)。在我国基础教育课堂、传统课堂教学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教育形式已然落后,成为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传统课堂教学最大问题在于,过分重视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教学只强化了理论知识,把学生当作承载知识的“容器”,从根本上,这有悖于人类认知新鲜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际上,学生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需要实践的。换句话说,没有直接经验,学生很难理解间接经验。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间接经验一般表现为书本上的定理、概念、公式等非常抽象,很难被学生直接理解。学生要把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成自己知识,就一定需要具体的实践作为基础,理论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传统课堂教学第二大问题在于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地位。具体变现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完全成为老师的“一言堂”,教与学本末倒置,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被摧毁殆尽。实际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否认教师的地位,而是要明确二者的关系。学生才是课堂的核心,教师是为其服务的——培养兴趣、启迪思考。因此,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求教师必须认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注重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转变;师生平等对话;追求从单一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发展。

三、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合理使用教材,创造性开发教材

教材仅仅是知识的蓝本,到了教师手中,应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研读教材,抓住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地改革,基于实际学情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二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充满激情与活力,浓厚的兴趣。三是教师要对教材上的同类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实现举一反三,把前后知识串成线,感悟知识,最终实现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科学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作为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如何科学使用导学案现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制定导学案,严把质量关——切实深化“问题探讨、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四要素。其次,结合学情,让学生参与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通过自主性学习来掌握知识,并逐渐升华成为“学习能力”。最后,坚持指导性、针对性的原则使用导学案,充分体现“课前——课上——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契合。

3.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承载着教育目标和能力培养职责的团队。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组建学习小组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将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组,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第二,有效地组织小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民主的氛围,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更容易萌发创造性思维。第三,科学地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应把评价重心定为鼓励团队合作,激发组间的竞争意识,让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体系,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是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性探究性学案
乡愁导学案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