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016-12-07杨亚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泰勒顶点数学

杨亚炎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实践与研究,就是对新课程的崭新解读,意求教学的一种提升。当代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素质不仅是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教学的一大要义,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那么如何让命题落户实践教学?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活”起来?那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认知过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让学生经历探求的过程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所无法代劳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为创造型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才能牢固,数学素质的发展才能全面,主动性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问活动

古人说:“学则须疑。”只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提问活动,充分地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思维力也得到发展。

如教《平均数和中位数》一课时,我在上课一开始先放了一段录像,大意是:泰勒先生是一位生产儿童玩具的老板,这个工厂的管理人员由泰勒、他的弟弟和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五个领班和十个工人组成,由于经营得法,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招聘新的工人。琼斯需要一份工作,应征与老板交谈。泰勒说:“我这里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00美元,你在学徒期每周75美元,1~2个月后就可以加工资。”琼斯工作几天后找到泰勒老板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找了其他工人核对过,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美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美元呢?”泰勒呈现了一张工资表。录像放完后展现这张工资表:

然后呈现问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泰勒老板说每周平均工资300美元是否欺骗了工人琼斯?平均工资300美元能否客观地反映工人的平均收入?若不能,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工资反映比较合适?

(2)琼斯在应聘时应了解什么工资?

问题一提出学生活动的气氛异常活跃,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对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描述都有了感性的认识。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勇于表现

要使全班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学生同伴群体中建立一种互相合作、共同进取的人际关系。而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数学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为例,可采用“问题情境——操作——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证明——拓广”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讨论前我以问题串引导学生经历探求过程。第一步,出示问题情境“过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能做一个圆,过任意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做一个圆吗?试一试!”第二步,通过问题串从特殊走向一般,发现问题的一般规律:(1)过任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能做一个圆吗?(2)过任意矩形的四个顶点能做一个圆吗?(3)过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做一个圆吗?一般平行四边形与矩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这与过四个顶点画圆有关吗?(4)你有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等等。讨论过程中,老师巡视,及时点拨;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老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分角色总结,在这样一种平等、互助、和谐、热烈的学习气氛中,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结构、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同时学生经历了操作、猜想、论证与拓广的过程,增强了问题意识和自我发现问题的意识,获得了探索和发现的体验同时,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调控课堂教学,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引起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使全体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样,学生才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在主动参与中施展才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存在着个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心理差异等因素,很难在每一堂课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可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准参与度”。但教学是充满希望的艺术,只有憧憬,才有更高的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河市中学)

猜你喜欢

泰勒顶点数学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一起绵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断治疗经过
泰勒公式的简单应用
泰勒公式与泰勒级数的异同和典型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