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校内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优化

2016-12-06严玲玲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团成员旅游

严玲玲

社团活动作为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校内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承担着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任。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精彩纷呈、效果显著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其问题进行调研,在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团活动设计和优化的策略。

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向来活跃于校内各大社团之中,在歌唱比赛、礼仪大赛、演讲大赛、导游技能大赛、茶艺表演、心理情景剧演出等各类社团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特别是在颁奖舞台上频频崭露头角。他们的兴趣、特长、爱好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社团活动可谓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校内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率先成功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简称IPQ教育模式),将学生社团作为以专业为依托提升职业素养的六大途径之一,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强项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面。这为我们研究社团活动在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和重要依据。那么,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其问题

截至2012年底,广东省80所高职院校中有53所开设了旅游类专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在省内旅游类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此,特别对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社团活动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一)社团活动参与的基本情况

2015年7月,通过自编《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校内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问卷》对该校2015届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的211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显示,184名学生表示曾参加过社团活动,所占比重为87.2%,仅有27名学生表示未参加过任何社团活动,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均参加过学生社团活动。

(二)社团参与学生的关注点

调查显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中共有226人次参加了各类社团活动,平均每人次参加1.07个社团活动。其中,旅游协会、定向运动活动、“有情泉”义工团、ShowModel模特协会、CBL街舞协会分别排名前五位,接下来是礼仪协会、手语协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协会、吉他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清溪文学社、交谊舞协会、心理发展协会、红色旅游研究协会、篮球协会、KAB创业俱乐部、英语口语协会、绿叶环保协会。(具体见表1)

上述社团涵盖了该校专业学习型社团、公益服务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理论研究型社团等四大类学生社团。从表中的参与人次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五个方面在:1.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拓展;2.身心素质的提高;3.公益、环保;4.创新创业;5.礼仪、语言等兴趣爱好。这说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的兴趣广泛,又相对集中。

(三)社团活动参与的身份

为更加具体地了解学生参与社团的实际情况,笔者以“您是以怎样的身份参加学生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呢?”的问题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身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3名学生选择了参赛者、工作人员或二者兼而有之,并给出了曾参加过的具体社团活动名称,其实际参与率为15.64%。这表明只有少部分学生深度参与到了社团活动之中,大部分学生均以“观众”的旁观者身份参加社团活动。

(四)社团活动对能力提升的作用

通过问题“您觉得参加学生校内第二课堂活动,您的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关于社团活动对能力提升的作用普遍持肯定态度,其中深度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对校内第二课堂活动予以高度认可,他们认为社团活动对其时间管理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角色定位能力、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的锻炼和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据了解,部分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导游技能大赛等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企业用人单位对大学期间深度参与过社团活动或比赛的毕业生往往给予更高的评价。

(五)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特点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呈现出参与面广、兴趣广泛又相对集中、参与程度不够深入等特点。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发展兴趣、爱好、特长并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求,这与大部分学生游离于社团活动之外的实际情况相矛盾。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原因分析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是当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近些年开始引入国内。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它强调4个问题:(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这里所说的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

在社团活动中,学习成果即为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社团管里者想让社团活动参与者从作为第二课堂的社团及其活动中获得怎样的学习成果?为什么?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获得想让其获得的学习成果?又如何知道他们已经获得了想让其获得的学习成果?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先回答最为关键的问题,当前的社团活动效果显著却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挥其在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上的功能和作用呢?

(一)认识高度不够,导致活动中心论

高职院校的社团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社团存在的载体,也是社团成员之间关系维系的纽带。学生社团主要成员往往以社团活动为中心,容易陷入“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的怪圈,而忽视了社团自身存在的价值,社团是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培养广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并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评价模式单一,导致关注层面有限

现有的社团评价以社团活动效果为导向,主要考察社团活动的特色、规模、重要人物或嘉宾、现场气氛的热烈程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因素。为此,每个社团的主要成员关注层面也多限于此,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社团及其活动本身上,如社团招新时能否招到足够的人员、活动宣传是否有亮点以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能否拉到赞助以增加活动经费、参与该活动的学生数量、现场的热烈程度等等。对于社团主要成员而言,社团的粉丝越多、宣传时的关注度越高、现场参与的同学越多、气氛越热烈则表示该活动越成功。而社团活动参与者即社团主要成员、社团会员及非会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未得到有效关注。

(三)社团活动数量众多,导致部分学生被边缘化

该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60多个,远远超过某项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调查的“校均19.6个”。而该校2015届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所参加的社团多达46个,占到该校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66.67%。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系列活动,再加上学校一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学校社团活动总量较大。由于社团活动具有开放性特点,每个学生都可以不同身份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却也让人“眼花缭乱”、“走马观花”,结果导致部分学生特别仅是社团会员的学生被边缘化,参与到社团活动中的深入程度不够,最后不了了之,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十分有限。

(四)不同需求难以兼顾,导致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的学制分为两年制和三年制。两年制学生一般为单独招生或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招生的生源,他们具有一定的特长,兴趣、爱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且已有一定的社团活动体验;三年制学生为普通高中招生生源,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还有待在大学进行培养,社团活动体验相对缺乏。为此,二者在高职院校社团活动中的需求层次不同,三年制学生重在培养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及各项能力,两年制学生则重在提高和全方位发展。现有的学校社团包括专业型社团,对学生均实行开放式准入制度,社团成员构成多样化,导致社团开展活动时来自不同生源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难以兼顾,活动要求和质量降低,且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吸引力,出现徘徊不前、“仿佛一直停留在浅层次”的独特现象。

三、社团活动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社团主要成员特别是社团干部要积极加强与社团管理者(校团委、院团委老师)、社团指导老师等的联系并与之形成联动机制,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社团主题活动,并对社团活动的质量、社团活动参与者的成果进行评价。

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促社团发展

转变以往的“以活动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社团活动参与者为中心”,社团活动要围绕社团活动参与者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进行主题设计和开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切实发挥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课外“实战”经验,实现以学生发展促社团发展。

(二)坚持“两条腿”走路,建立多元的活动评价模式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它涉及“谁来评?”“怎么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要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功能,可采用反向设计原则设计社团活动,即坚持“两条腿”走路,构建多元的活动评价模式。在不断完善现有的社团活动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可行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类型的社团成员能力评价标准,即每次或每届任期内的社团活动中,社团学生负责人等社团干部、干事及会员在不同阶段分别需要达到怎样的能力要求和标准。与此同时,要让每一位社团成员都清楚不同要求和标准的具体涵义和意义、如何才能在社团活动中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最后以书面总结的形式形成自评报告。

(三)整合专业协会资源,开展社团年度主题系列活动

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有两个专业社团,即旅游协会和礼仪协会。要竭力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具备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礼仪素养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专业型社团中来。可尝试全面整合旅游协会与礼仪协会等的资源,成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群协会,充分把握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依据校团委的管理制度、品牌活动建设要求、学校社团文化节及人文社科学院“滴水”文化节等,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主题的社团活动,形成“3+X”即3个品牌活动(即导游技能大赛、礼仪大赛、调酒大赛)、多个相关的社团年度主题系列活动。

(四)分而“治”之,统筹兼顾各类需求

正确对待社团成员的生源特点及其兴趣、爱好、特长等,是成功实现社团目标、服务社团成员的出发点。社团成员包括学生负责人、社团干部、干事等主要成员及会员,其中会员在社团成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社团成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本身具备相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一类是自己喜欢却本身不具备相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两类社团成员处于不同的起点和层次,加强对社团成员特别是会员的管理,就必须分而“治”之,实行分级管理、统筹兼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或形式的社团活动分别满足两类社团成员的个性化需求,鼓励社团成员之间的“传帮带”,即由第一类社团成员指导第二类社团成员开展学习,促进团队合作意识、优良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不断提升社团全体成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社团成员旅游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