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2016-12-06单建国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圈空间结构苏北

单建国

基于文化的视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本质即是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空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旅游文化空间结构是区域整体旅游空间结构的重要因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角度出发,探索苏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在文化层面的优化研究,首先对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的要素、基本单元进行梳理;其次构建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的优化体系;最后提出苏北地区旅游文化“1心2镇3带4圈”的空间发展格局。

引言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5个省辖市。地处广袤的苏北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区内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沛,四季分明,特别宜人。

苏北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密集,截止到2015年底,苏北地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49家,其中3A及以上景区135家,近两年来,淮安周恩来故里、盐城大丰中华麋鹿园以及徐州云龙湖等国家5A级景区影响力逐步提升。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2-2003),该地区旅游资源涵盖了国家标准分类中的8大主类,其中26亚类占全国31个亚类的83.9%,72个基本类型占全国155个基本类型的46.5%,说明与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相较,苏北地区资源在主类、亚类的丰度上,以及在基本类型数上均较为丰富。

苏北各城市依托其优良的旅游资源禀赋,借助各级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旅游业稳中有生,正逐渐成为促进各地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2010-2014年,苏北地区旅游接待总人次由6233.55万人次增加到11266.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643.03亿元增长到1272.81亿元,增长幅度分别达80.75%和97.94%。

然而,区域内各市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旅游竞合力亟待提升。基于文化的视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本质即是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空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旅游文化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的发展,因此探索苏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在文化层面的优化研究,进而提出合理的旅游文化空间发展格局尤为必要。

一、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的优化体系

(一)要素形态——苏北地区旅游文化形态

5000多年前,黄帝氏族部落与蚩尤氏族部落角逐于徐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生成,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千百年来,历经楚汉之争、淮海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苏北地区孕育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经详细梳理,提出以下几类构成旅游文化空间结构要素的旅游文化形态。

1.楚汉文化。苏北地区楚汉文化源远流长,徐州沛县为汉高祖刘邦故乡,两汉四百余年间,徐州地区历经13位楚王、5位彭城王、4位下邳王,留下了大量遗迹遗址,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代表的“汉文化三绝”彰显了两汉文化看徐州的魅力所在;此外,楚汉相争另一主角西楚霸王项羽出自宿迁,“兴汉三杰”之一韩信为淮安人士,两地均遗留兴建了一大批楚汉文化旅游产品,为苏北地区楚汉文化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文化环境和资源条件。境内的汉城、汉墓、项王故里、韩侯祠等是物化层面的旅游文化展示,鬼斧神工的汉画像石及汉文化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则从不同角度展示楚汉文化的旅游文化精神层面,是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形态之一。

2.名人文化。在苏北地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代代名人是其旅游文化的重要标志和符号。秦朝徐福东渡日本成为中日文明交流的最早见证,被日本誉为“农耕之神”、“纺织之神”;刘邦项羽昭示着该地区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将苏北地区推向了国际舞台;一代总理周恩来更是世人敬仰。目前遗存或兴建的故居建筑就是名人文化的重要资源反映,是苏北旅游文化的又一重要形态。

3.红色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作战地形,以徐州为核心的苏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由刘少奇、陈毅、粟裕等将领在淮(阴)海(州)、盐(城)阜(宁)等地区建立的抗日据点是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皖南事变后,以淮安盐城为腹地的广袤的苏北平原成为新四军重建及壮大的军部所在地;以徐州、蚌埠为主战场的淮海战役则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最后防线。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在苏北地区的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精神形成了苏北文化的重要一环——红色文化,目前区内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宿北大战纪念塔、新四军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是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是苏北旅游文化的红色印记。

4.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分为徐州至淮安清江大闸的中运河、淮安至扬州的里运河以及镇江至苏州的江南运河,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四大古都”。千百年来,运河文化在流域两岸传承发展,涵盖了漕运文化、美食文化、沿河风情文化以及自然景观文化,目前苏北地区遗存的历史建筑、人文活动、古镇及漂流景观是对运河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反映,属于苏北地区旅游文化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5.海洋文化。苏北地区沿海地处我国沿海中北部,海岸线狭长,连云港是江苏省独一无二的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在连云港市的浅海地域内发展海洋旅游文化区,充分展示滨海风光和开展海上旅游活动,将其打造为“3S”滨海名城、神奇浪漫之都、山海旅游名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伴随着体验旅游的深度发展,连云港港口及盐城港旅游作为工业旅游的重要分支,逐渐凸显优势。依托海滨浴场、港口及浪漫传说等资源形成的海洋文化,是苏北旅游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6.美食养生文化。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尧帝封于大彭,坊间遂有彭祖健康饮食、长寿八百的美丽传说;运河的兴盛造就了淮安繁华一时,商贾政客汇聚一地,成就了淮安饮食的快速发展,成为淮扬菜系的重要一域;环洪泽湖地区自然生态良好,水产丰富,是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弘扬美食养生文化的重要载体。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及其背后的养生文化是苏北地区旅游文化形态极具特色的一环。

7.西游文化。中国四大名著家喻户晓且已登上世界舞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位于淮安,其将连云港花果山刻画为孙悟空的老家,使得淮安、连云港两地西游文化一衣带水。近年来两地兴建的西游记主题乐园及西游动漫产业园代表性较强,西游文化理应属于苏北旅游文化形态特色之一。

8.湿地文化苏北地区河湖交错、水网密布、海岸线狭长,造就了独特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海岸型滩涂湿地并存的局面。保护区内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等物种丰富,盐城更是作为“东方湿地,百河之城”、“麋鹿的故乡,丹顶鹤的家园,中华鲟的摇篮”而闻名海内外。湿地文化亦是苏北地区旅游文化形态的特色之一。

9.酒文化。苏北地区区位上属于北方地区,饮酒的习惯由来已久,且拥有“三沟一河”(洋河大曲、双沟大曲、汤沟大区、高沟大曲)等中国知名白酒品牌。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今世缘等知名度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地方。酒文化是苏北地区旅游文化形态的又一特色。

(二)组织单元优化——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体系构建

旅游空间结构体系要素及旅游文化形态依托于旅游资源和景区(点),二者是构成旅游文化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苏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单元丰富各异,在对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的要素盘点和梳理的基础之上,分析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文化空间结构体系(表1)。

二、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的优化方案

根据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的基础分析及优化体系,结合道路的通达性,将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定为“1心2镇3带4圈层”,即1个核心城市为徐州,2个旅游名镇分别为湿地文化旅游名镇盐城、酒文化旅游名镇宿迁,3带分别为运河文化旅游带、海洋文化旅游带、西游文化旅游带,4圈层分别为楚汉文化旅游圈、名人文化旅游圈、红色文化旅游圈、美食养生文化旅游圈。

(一)旅游文化核心城市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及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多种文化在此交织,且其作为“五省通衢”,交通优势明显,可直接到达各旅游名镇、旅游带及旅游圈,将其作为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优化的核心发展城市是科学且必要的。近年来,徐州主打“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华汉城”等旅游品牌,有效增强了其国内外影响力,有利于借助飞机、高铁等现代化交通体系发挥其在区域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其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实现区内外游客的互通互送。

(二)旅游文化名镇

1.湿地文化旅游名镇盐城。盐城作为“仙鹤神鹿”故乡,拥有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滩涂湿地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5A级旅游景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等主要头衔,结合“一个真实的故事”渲染,提升盐城湿地文化名镇知名度及美誉度。盐城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处于上海2小时都市圈,可利用大丰与上海知青的渊源,开发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加快湿地旅游名镇的形象提升,辐射带动全市旅游发展。

2.酒文化旅游名镇宿迁。宿迁洋河大曲、双沟大曲酿酒历史悠久,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典范代表,其蓝色经典系列及珍宝坊系列早已家喻户晓。酒厂工业园均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已经得到有效开发,主要包括酒文化展览馆、洋河美人泉景点、酿酒生产现场、热电站、包装车间、大容器储酒罐、地下酒库等,让游客了解制曲、酿酒、包装的流程及酒文化的源远流长,洋河酒厂工业园已经获批4A旅游景区。适合开发观光旅游、修学旅游及体验旅游,为酒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宿迁地处苏北中心,处于区域1小时都市圈,要以白酒文化为主题,提升景区环境,完善白酒文化景观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打造苏北独具特色的白酒旅游文化名镇。

(三)旅游文化发展带

1.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带。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带以苏北境内京杭大运河流经的主干道为依托,涉及徐州、宿迁、淮安3个地级市的部分区域,拥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历代皇帝沿运河南下江南,两岸留下了大量文物遗迹,宿迁的乾隆行宫作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之所被列入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提升了新兴旅游城市宿迁的资源品质,乾隆皇帝的“第一江山春好处”也成为宿迁的一张重要名片;运河的繁荣也造就了城镇的兴盛,窑湾古镇、河下古镇即为其中的佼佼者;此外,运河更是成就了古城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历史上鼎盛时期曾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粮食储运中心、盐榷税务中心及漕船制造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孕育了诸多商贾文化、饮食文化。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带要立足水利工程、古堰、码头古渡等原真性景观,加强与大运河沿线省市合作,融入中国京杭大运河国家旅游线路,衔接苏锡常旅游圈和宁镇扬旅游圈,将其打造成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知名的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带动区域沿线旅游发展。

2.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带。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带以区域内连云港、盐城海岸线为依托,涉及两市部分县区。连云港要将其资源优势定位于滨海风光,打造海、古、神、幽、奇、泉六大特色,利用其江苏省独一无二的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增强海滨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其文化内涵,扩大连云港连岛海滨浴场国内影响力;盐城要依托江苏最长海岸线、中国海盐博物馆等资源,做好城市名片解读,打造成为中国的萨尔斯堡/SaltCity,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带也要依托连云港及盐城两地港口,做大做强工业旅游观光体验项目,丰富区域旅游产品类型,增强其旅游竞合力。

3.西游文化旅游发展带。西游记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淮安、连云港两地是西游记文化孕育的摇篮,弘扬民族文化,打造西游记文化旅游品牌是该区域的责任,也是一大优势。西游文化旅游发展带要借助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国内外影响力,整合淮安、连云港两地花果山、吴承恩故居、西游记博物馆、西游记主题乐园等西游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充分发掘西游记当中的儒释道文化资源,全力打造集“娱乐性、体验性、科技性、生态性、国际性”于一体的综合主题乐园。通过寓教于乐,让海内外的游客均能感受到“西游圣地、东方乐园”的风采,感受到西游记带给全人类的文化魅力,强化苏北地区旅游感召力,带动相邻区域旅游业发展。

(四)旅游文化发展圈

1.楚汉文化旅游圈。楚汉文化旅游圈包括徐州、宿迁、淮安部分地区,以苏北西南部楚汉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主要包括徐州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戏马台、沛县汉城、宿迁项王故里、淮安韩侯祠、漂母井等资源。“楚风汉韵”、“两汉文化看徐州”等旅游名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要强化徐州汉源文化唯一性的地位,利用刘邦故乡徐州项羽故里宿迁的历史背景,打造诸如“千年之握”等旅游品牌,加大楚汉文化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变单一的参观游览为深度体验。楚汉文化旅游圈将成为苏北地区对外宣传的主窗口,进而促进区域内相关圈带的旅游业联动发展。

2.名人文化旅游圈。苏北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众多英雄豪杰均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打造名人文化旅游圈要借助于刘邦、项羽、韩信、徐福、吴承恩、周恩来等本土名士,串联起区域内相关旅游资源,通过历史人物与苏北的梳理,进一步打开苏北地区走向国内外的突破口,塑造较好的旅游市场形象。

3.红色文化旅游圈。红色文化旅游圈以近代以来苏北境内的革命遗址及名人故居、纪念场馆为依托,将集中分布于徐海及淮盐两区域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进行组团开发。淮盐腹地为新四军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旧址所在地,盐城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新四军纪念馆,此外还有淮安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盱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遗迹;徐海一带是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场,淮海战役、宿北大战等在境内留下了丰富的战争遗存,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石。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圈要深度挖掘相关历史事件,沿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景区的整合开发,以保护为前提,增加景区(点)体验性。

4.美食养生文化旅游圈。淮安是淮扬菜发源地之一,古彭城徐州因彭祖亦被贴上养生的标签,其徐海菜也独具一格,此外,苏北境内,物华天宝,水产丰富,环洪泽湖圈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省级旅游度假区,温泉远近闻名,在当下旅游与健康养生等产业不断加深合作的大背景下,苏北地区具有打造美食养生文化旅游圈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以盱眙龙虾节、伏羊节等旅游节庆为载体,扩大苏北地区美食养生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扩大客源市场,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分院)

猜你喜欢

旅游圈空间结构苏北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基于GIS的京津冀核心旅游圈构建研究
苏北发展
自由曲面空间结构形态创建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