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新型绿色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2016-12-06邢东海

商品混凝土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氧化硅新书改性

邢东海

(北京肇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314002)

研发新型绿色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邢东海

(北京肇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314002)

混凝土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势在必行。笔者提出采用超细高强水泥、水泥内掺抗渗粉、利用粉体改性技术掺加无机微纳米材料、适应泵送性提高密实性和利用纳米硅作载体,开发多功能绿色混凝土等方法。为混凝土企业实现绿色混凝土生产提供可选择的途径。

超细水泥;内掺抗渗粉;粉体改性;绿色工程

0 前言

水泥混凝土是世界上最大量的建筑材料,也是最复杂的活性复合材料制品。混凝土的质量关系社会资源消耗、人类生存及生命安全,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道路,是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回顾中国混凝土发展的历程,存在一条波浪式前进的主链,大致是:水灰比学说引起合理用水;浇注成型方法不断改进;化学品辅助改性;掺合料品种增多;减水剂普遍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发展;泵送混凝土提高了施工效率;防水抗渗广泛重视;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混凝土的本质缺陷即将改变。

对比国外材料变革的发展现象,主链条似较简单:70 年代出现各种混合水泥、化学水泥、聚合物水泥等;90 年代大力推广超细高标号水泥,搅拌和泵送机械率先普及。因为超细水泥的推广应用,混凝土质量和施工效率明显提高,建筑自重减轻……

对比国内外的差距是,国内大量使用传统水泥带来了十分严重的资源环境破坏,混凝土次生灾害严重,危及人类生存安全。面对现实,混凝土行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争走绿色发展道路。

1 推广采用超细高强水泥

超细水泥指粒度小于10μm 的水泥颗粒占90% 的高标号水泥,水泥标号与细度成正比关系。国内超细水泥发展慢,325μm(45μ)的水泥也称“超细水泥”。90 年代上海浦东高层建筑每年进口超细水泥十几万吨,是国外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十多年来,东南亚国家的建筑工程已普及采用超细水泥。中国至今只有几家中外合作企业生产少量超细水泥,军工需要一直靠高价进口。

笔者曾发表一篇《水泥混凝土改性增强原理及方法》,全文阐述水泥混凝土结构疏松多孔需要超细补强的长寿观念及方法。水泥的强度主要决定于小于10μm 的水泥颗粒比例,粗颗粒只起填充作用,存在后期活性危害性。水泥超细后,小于10μm 颗粒成倍增长,水泥快硬高强,混凝土的致密性也因此提高,耐久性自然增长。

超细水泥电耗高不是主要问题,笔者研究20 年的难点是设备大型化困难。后来研究出小型化的工艺设备方案,100 万设备费,便可生产2~3万吨/年超细水泥。单位产品电耗不到200 度/吨。与网上投资6亿建50 万吨超细水泥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比,6亿投资可在搅拌站建600 套小型机组,使产品升级,水泥产能可达1000 万吨以上。

2 使用掺加纳米材料的水泥

水泥的细度仅180 目(88μm),一般不会因为细度而产生表面静电。水泥的碱性特点是化学成份决定的,为提高和易性,减少吸水量,采用减水剂减少用水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水泥表面改性目的是提高分散性、和易性、混合均匀性,达到均质减水、密实增强效果。掺加微细粉比表面积大、吸水量大,微粉需改性疏水,有利减水,也缓和速凝。如果使用掺有纳米二氧化硅的水泥,由于流动性改善,水泥颗粒表面极性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会自然减少。

掺加无机材料需要辅助改性的是极性强、流动性差的微纳米粉体,如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偏高岭石粉等。

试验证明,水泥中掺加2%~3% 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标准可提高到 P15以上等级,能彻底解决水泥混凝土渗漏问题。但这种外掺方法存在混合均匀性问题,也给搅拌站操作带来不便。有效的方案是在粉磨站水泥磨前计量配料加入纳米级二氧化硅粉磨。

值得指出,必须加入小于100nm 占50% 以上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气相法来达标),才能在磨内起分散作用,提高水泥流动性,既有助磨作用,也有减水效果。对比水泥内掺和混凝土外掺两种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超细水泥内掺入少量纳米二氧化硅是理想方案,在传统水泥中掺入2%~3%的纳米二氧化硅则是最方便方案。

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吸水增稠防泌水,可增加流动性。在油田固井行业,为适应泵送钻探深井操作需要掺加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大至20%~30%,可大大提高流动性,延长稠化时间,又减轻浆料体重方便泵送。

提高密实性的方法较多,如搅拌、振捣、引气、颗粒级配设计,减水剂改性等。改性的原理应掌握粉体酸碱度的特性,按正负电性或粘性调节。合理使用高分子材料交联、整合、渗透,延长硅氧链网构,发挥有机与无机材料相结合的凝固作用,是值得重视研究应用的。

3 尾语

本文简述了与转型升级相关的个人见解,希望能抛砖引玉。笔者认为,混凝土的人性化发展目标是健康长寿,超细微纳米材料的合理使用是解决水泥及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方向,群众路线要发动建工建材两大阵营的科技力量联合攻关,有了高质量的超细水泥品种,何苦需要各种添加剂减水、防水、抗渗、抗冻?何必生产专用抗渗剂、纤维网?

纳米二氧化硅的光、电、磁、波、热、力学、化学性能有独异功能,因为带负电,磁性强,可吸收紫外波,是吸光材料、光电材料、储能材料,也是性能稳定的化工催化剂、药物、颜料、金属粉的载体材料。利用多孔高比表面积的纳米二氧化硅作载体,可开发各种多功能材料,如压光、消光、吸波、抗紫外、耐老化、抗菌、自洁、抗静电、防辐射、导电等高性能多功能水泥混凝土。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子区38号115室(100037)

混凝土最新图书目录

5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详解(09新书)2009年1月北京土木建52混凝土外加剂(09新书)2009年1月葛兆明53混凝土泵车操作2009年1月54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工程应用(09新书)2008年12月阮承祥55水泥混凝土外加剂550 问(08新书推荐)2008年11月马清浩,杭56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操作(08新书)2008年10月57混凝土新技术(08新书)2008年9月刘数华,冷发光58碱-激发水泥和混凝土(08新书)2008年9月史才军,郑59新混凝土建筑流动的石头(08新书)2008年8月筑学会70541939美艳16115,李丽华80克仁6313360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08新书)2008年8月徐玉杰506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实用手册(第一版新书)2008年7月杨绍林,张永亚406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实用手册(第二版新书)2012年8月杨绍林,张彩霞5063再生混凝土(08新书)2008年6月肖建庄3764塑性混凝土防渗墙(08新书)2008年4月王清友,孙万功,熊欢6365环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08新书)2008年3月赵顺波4566预拌混凝土实用技术(08新书)2008年3月黄荣辉2367混凝土配制实用技术手册(08新书)2008年3月李继业7368混凝土工入门与技巧(08新书)2008年3月曹文达1369混凝土外加剂实用技术大全(08新书推荐)2008年1月施惠生,孙振平,邓恺8570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08新书)2008年1月张仁瑜,王征,孙盛佩3471特殊材料新型混凝土技术2007年8月李继业,刘经强,徐羽白6372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对策2006年6月冯乃谦,顾晴霞,郝挺宇6173商品混凝土2006年6月张承志7474轻集料混凝土2006年5月胡曙光,王发洲3475高性能膨胀混凝土2006年1月王栋民2376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2005年8月4477特种混凝土施工手册2005年7月雍本16178混凝土搅拌楼及沥青搅拌站2005年7月田奇4179新型混凝土实用技术手册2005年3月李继业,刘福胜7480水泥混凝土-组成.性能.应用2005年1月汪澜10081新型建筑材料教程2005年1月严捍东4282现代混凝土泵车及施工应用技术2004年11月张国忠3783新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与工程应用2004年6月姚燕5584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理手册2004年6月张应力5485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2004年4月朱宏军,程海丽,姜徳民4186混凝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实用手册2004年2月10587现代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及应用2006年6月王福良3488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新进展(09新书)6589膨胀剂及其补偿收缩混凝土3290混凝土工操作技能 VCD 8591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292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5093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8494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手册(08新书)209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5095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7096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6597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手册(08新书)20

以上最新混凝土相关标准目录,如需要代购,请联系:《商品混凝土》编辑部

电话:18618497178010-51164680汪钰

邢东海(1941—),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粉体材料研究。

猜你喜欢

二氧化硅新书改性
二氧化硅分子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分散剂对二氧化硅微粉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新书速递
新书讯
姜黄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瓦克推出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和用于喷胶的VAE乳液
P(3,4HB)/PHBV共混改性及微生物降解研究
新书推介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聚甲醛增强改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