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本土教学瑰宝
——瑶族民歌

2016-12-06肖楠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盘王瑶族声部

■肖楠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视唱练耳本土教学瑰宝
——瑶族民歌

■肖楠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2 1世纪的今天,视唱练耳教学正朝着审美性、文化性、民族性、多元化的方向拓展,在教学中,对音乐与相关文化因素的忽视,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领悟音乐的人文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我们应该在将音乐视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丰富视唱练耳教学的文化内涵。本土音乐文化是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以及其背后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视唱练耳教学中建立学生音乐审美方向的重要内容,充分掌握本土化的音乐语言是学生认识、理解其他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前提,以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为起点,逐步过渡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是处理好本土与多元音乐之间关系的科学路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本土音乐文化及其传承,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资源,构筑一种多维的视唱练耳认知学习理念。

■相互依托的本土音乐文化与视唱练耳教学

1.建立学生母语音乐语汇

视唱练耳课程不仅限于综合音乐听觉的训练与视唱能力的培养,其内在属性更是涉及音乐思维、语言、审美角度的构建,音乐审美是视唱练耳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人的审美取向由不同音乐文化背景环境下形成的听觉习惯所决定。“当你第一次唱出一个音阶的时候,你所接触到的那个音乐体系的音乐概念就开始在你的音乐世界里萌芽;当你能够准确、流利、近于下意识即可演唱某种类型的音乐时,它的‘音乐’概念已经渗透了你血液之中、心灵深处,成为你欣赏、评价、表演音乐的内置的指令性操作系统”。因此,建立学生音乐审美取向应首先考虑音乐文化环境对其审美标准的影响,正是这种渗透到实际音乐活动中,干预到音乐文化审美角度选择的影响,最终决定了他们的音乐审美价值观。

2.借助本土音乐资源提高综合音乐能力

视唱练耳课程应首先肩负起培养学生回归到对本土音乐文化环境的重新认识,唤醒其内在审美感悟这一重要任务。每一首传统民间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着相应的文化背景,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独到的本土人文风情,诉说着深远的历史源流与真挚的情感。从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与价值品位的优秀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能够使其易于理解体会背景,感知情感脉络,实现从表面了解到深入理解,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知的深化,最终实现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回归与内省,建立本土音乐审美取向,以本土音乐语汇为基础,拓宽视野,实现多元化认知,从而科学地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等综合音乐能力。

3.视唱练耳教学推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社会生活状态的变化,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的严峻的考验,学校教育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视唱练耳的综合性使得其很自然地成为大量优秀音乐文化的载体,视唱练耳的文化传播功能日益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在教学中,正逐步引入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素材,并注重视唱练耳教学在文化内涵、文化审美及文化表现层面的延伸,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构成要素、音乐风格的认知,使视唱练耳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方法、思路以及生态环境。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宝库中充满既绚烂多姿又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优秀音乐资源,视唱练耳应肩负起本土文化传承的使命,着力于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筛选、整理和重构,在人的观念与文化、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之间搭起畅通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培养植根本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周荫昌先生在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的总结报告中说:“在本质上它(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绝不是要带着青少年们走向过去,而是理解过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更好地走向未来。”

音乐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其表达的独特情感和意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音乐创作风格及音乐表现形式取决于音乐作品不同的文化属性。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一味地进行单纯的技术训练是干枯乏味、缺少内在的,是与人的审美情趣不相符的。作为肩负着综合音乐能力培养重任的视唱练耳课程应对教学的文化内涵引起充分重视,尤其是应将本土音乐文化提升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本土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建立其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尊重与审美取向。视唱练耳与本土音乐文化之间的双边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构筑视唱练耳本土教学理念,进一步发掘合适的本土音乐素材,探索将优秀本土音乐文化科学引入专业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实现视唱练耳教学与本土音乐文化的共同发展。

■瑶族民歌为视唱练耳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瑶族民歌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江西、海南等地,以其丰富的音乐构成元素、广泛的音乐题材、多彩的演唱形式等特点绽放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之林,尤其是其独特的多声部结构,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珍贵的本土教学资源,既有我国各族民歌的五声性调式共性,又有独到的多声部个性。因此,本文选择以瑶族民歌为例,探讨音乐人类学视域下视唱练耳专题课程的建设。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其民歌丰富、古朴,口头传唱是瑶族民歌传播的主要媒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瑶族文化,是别具历史价值的口头文学。瑶族民歌分有历史歌、祭祀歌、情歌、风俗歌、劳动歌,其中以“盘王歌”最具特色。

1.“盘王歌”

每逢秋收季节,瑶族人为了祭祀祖先、祭祀盘王,都会举行仪式吟唱盘王大歌。“盘王歌”是瑶族民间古典歌谣的集成,是瑶族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盘王歌有不尽相同的手抄本,1265年宋代的“盘王歌”手抄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盘王歌”版本。“盘王歌”艺术特点独特多样,别具一格。句式分别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为一句,常见引子、衬词,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及复唱等,音乐生动活泼。“盘王歌”内容有反映神话传说的,也有反映生产、生活、谈情说爱的,而每段几乎都有以情歌为内容的。

2.“双声歌”

在勉语、汉语和布努语的部分瑶族中流传着弥足珍贵的多声部民歌,称“双声歌”。其中包含“拉发调”“都番”“梧州歌”“喇格哩”“茉莉歌”等等;突显了瑶族民歌的独特魅力。

(1)“梧州歌”

流传于梧州瑶村有一种多声部民歌,称“梧州歌”。“梧州歌”中最著名的要数“蝴蝶歌”。衬词是“蝴蝶歌”的一大特色,“的”字作为衬词在歌曲中频繁出现,衬托出热情活泼的气氛,节奏轻快活泼。多声部产生的和声音程以三度为主,大二度的长时值出现并解决到同度,使音乐富有独特韵味。

(2)“喇格哩”

“喇格哩”属广西富川县的瑶歌,因曲子起始句的衬词便是“喇格哩”而得名。以sol、la、do、re或La、do、re、me音列为主,羽调式,二声部,同音较多,句尾分成明显两声部,属于支声复调,以三、四度的音程结构为主,多切分节奏,独特之处是每段都落在大二度上,不解决。

(3)“拉发调”

“拉法调”是以do、mi、sol为旋律主干音的瑶族民歌,在演唱中,“跟声”的重唱形式较为多见,这是一种即兴化的,油然而生,悠然而逝的模仿,乐段末尾处,主唱声部以长音等待,一起终止,然后再继续一领一跟的二声部模仿演唱,二声部音程关系和谐,节奏对比错落有致,颇具艺术性。

(4)“茉莉歌”

“茉莉歌”如同“喇格哩”一样,因其开头使用“茉莉”做衬词而得名。以la、do、re、mi构成的商调式为主,两句歌词为一段,两段间以变化重复为主要形式。二声部之间属同旋律变唱关系,构成分声部式支声织体。旋律热情奔放,活泼明朗。

(5)“都番”

即番瑶山歌。“都番”的演唱形式为男声或男女齐唱领唱加混声重唱,重唱中的女声部节奏较平稳,男声部会运用压缩节奏的方法局部模仿女声部的旋律,构成加花性的装饰,产生奇特的听觉效果。例如广西巴马的“都番”属于一种混声重唱的赞歌,分声部式支声型织体,以la、do、re、mi为主的宫调式或羽调式居多。

当然,以上只是瑶族双声歌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全国瑶歌曲调不下20种,从中可见瑶族民歌从调式调性、音程结构、节奏、和声到演唱形式都展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我们应把握改变我国视唱练耳长期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核心的教学现状的时机,设置中国本土音乐视唱练耳专题课程。现以蕴含丰富视唱练耳教学元素的瑶族民歌为例,论证开设视唱练耳瑶族民歌专题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策略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课程结构,科学引入瑶族民歌展开专题教学。

■将瑶族民歌引入视唱练耳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视唱练耳习题的完成要求表现出音乐性,‘表演的意志’和坚毅性,同样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情感。”陈雅先在她的《视唱练耳教学论》一书中也提到:“研究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视唱练耳教学应成为传播音乐教育新观念和新知识的前沿教育,并朝着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乐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方向发展……不断拓宽研究范畴,完善与更新视唱练耳教育教学体系。”4可见,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应在不断更新教学体系的视域下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注重培养审美能力的音乐教育前沿学科,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工作者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发掘中国本土音乐中极富价值的音乐元素,探索将其引入视唱练耳教学的科学路径。瑶族民歌以其丰富的构成元素成为视唱练耳教学优秀资源,其实用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式多样

瑶族民歌以我国的五声性调式为主,且十分多样,常见的有宫、商、羽调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不同民族调式的引入,以模唱、视唱、听记、音级训练等手段增强学生的五声性调式感,构建学生本土音乐思维。

2.流畅的旋律

在视唱曲目的选择上,旋律性是首先考虑的因素,瑶族民歌的旋律自然流畅,音程构成丰富,曲目长度适中,且易于掌握,极具教学价值。

3.特色节拍

瑶族民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曲目都不

是单一节拍,变拍子频繁出现,是视唱练耳不可多得的训练素材。

4.“双声歌”的和声结构

“双声歌”是瑶族民歌弥足珍贵的突出体现,多为支声式复调,多声部结合的和声音程常见二、三、四度,产生奇特的色彩,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又一个宝贵财富。

5.丰富的演唱形式

“双声歌”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有“跟声”“混声重唱”“合唱”“复唱”等,是视唱练耳教学珍贵的资源,有助于开拓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声部演唱能力。

6.多彩的装饰

装饰音在瑶族民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瑶族民歌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民歌装饰性强的突出体现,将其运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必将起到培养学生熟悉本土音乐语汇的积极作用。

7.即兴性

即兴性是瑶族民歌与我国很多地方民歌的一大特色,视唱练耳教学中,在一定背景下即兴演唱是对学生对音乐语汇的表达能力及创造力的综合考验。

瑶族民歌中的调式调性、和声功能、装饰音、音乐表现、节奏节拍、音乐风格、音乐形象问题等一系列音乐语言要素,使视唱练耳课程具有了鲜活的文化功能,正是这些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将视唱练耳教学与本土音乐文化紧密联结,让视唱练耳教学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视唱练耳瑶族民歌专题化教学构想

视唱练耳的本土化并非通过对教学内容直接扩充或简单引入本土音乐元素的方式就能实现,结合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与课程性质,并鉴于本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在构成思维、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专题教学是科学引入瑶族民歌的科学可行的手段之一。专题课程可通过占用已有学时的一个章节板块或增设一定专有学时开展,打破以往西方音乐教学固有思维,重构课程与教学内容,建立专题教学机制。在专题教学中,运用瑶族民歌的特色元素与构成思维开展专项训练。通过搜集整理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秀瑶族民歌作品;编写专题教材;介绍民歌文化背景并创设课堂情境;开发多媒体资源;以田野采风为指南,网络、电子源为补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比重;尊重原生态演唱形式与风格等一系列手段,为视唱练耳专题课程的开展奠定积极基础。

当然,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独特构成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将瑶族民歌引入视唱练耳教学有待实践的检验,并需要视唱练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突出视唱练耳的文化内涵,推进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本土化做出贡献。

注释:

①引自孟凡玉:《除了技术还有什么——视唱练耳文化属性谈》,载《人民音乐》2007年第11期。

②引自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第40页,2000年。

③引自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孙静云译:《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第173页音乐出版社1957年。

④引自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第9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Z].2000.

[2]孟凡玉.除了技术还有什么——视唱练耳文化属性谈[J].人民音乐,2007.

[3]冯天瑜,何晚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英)潘·杰夫.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学习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1998,(6).

[5](美)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刘沛,任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7]多声部民歌研究文选[C].全国部分省、区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座谈会.广西南宁:1982年.

[8]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9]樊祖荫.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论稿[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10]代琳,赵恕心主编.盘王大歌[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盘王瑶族声部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