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2016-12-06叶海波陈芳郑晓丽

河北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冠心病

叶海波 陈芳 郑晓丽



·护理研究·

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叶海波 陈芳 郑晓丽

目的 探析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老年患者主观幸福感,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基础上加用日常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等临床指标,应用老年主观幸福度自评表评估2组患者主观幸福感,采用状态焦虑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情况。结果 在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有所下降,研究组各指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指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感并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建议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老年冠心病;临床指标;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幸福感

在心血管病中,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性疾病,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因机体血液中脂质代谢不正常而沉着于光滑的动脉内膜,进一步堆积成粥样脂类物质并最终形成白色斑块,这种变化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2]。白色斑块会逐渐增多,最终导致动脉腔狭窄,从而阻滞血流造成心脏缺血,可引发心绞痛[3,4]。目前研究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糖尿病、痛风、不运动等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致使当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的病死率也相对较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幸福感,破坏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5]。冠心病在临床属于慢性病且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并发症,严重损伤患者身心并加剧了精神伤害,因此,当前老年慢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较差,为此笔者采取了日常生活方式干预,以其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临床指标,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个最佳的护理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患者纳入标准:有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年龄>60岁;患者心功能Ⅰ级及Ⅱ级。排除标准:患者有精神障碍,或者有老年性痴呆症以及无法完成问卷调查患者;患者存在语言或者听力障碍;有严重性其他系统合并症者。将98例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0.21±14.03)岁;体重指数(BMI)为(23.60±2.11)kg/m2,舒张压(BDP)为(79.98±3.32)mm Hg,收缩压(SBP)为(141.80±11.69)mm Hg;空腹血糖(GLU)为(6.72±2.11)mmol/L;总胆固醇(TC)为(4.90±1.71)mmol/L;三酰甘油(TG)为(1.53±0.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为(3.20±1.14)mmol/L。研究组中,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71.04±14.29)岁;BMI为(23.69±3.01)kg/m2;DBP为(79.88±3.60)mm Hg;SBP为(140.69±13.00)mm Hg;GLU为(6.49±1.89)mmol/L;TC为(4.79±1.40)mmol/L;TG为(1.60±0.70)mmol/L;LDL为(3.23±1.01)mmol/L。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干预前后测定患者各临床指标,应用安稳血糖仪(三诺公司提供)测定患者血糖,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血压,应用快速血脂检测仪(丰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检测患者TG、TC、LDL。

1.2.1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干预,包括常规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导,周围环境的干预护理,保持病房的通风以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指导等。

1.2.2 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及习惯,做好调查分析,依据患者情况,制定出利于冠心病康复的生活方式,具体实施过程要循序渐进,保证患者能够接受,逐渐地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渡,具体包括:饮食健康、合理运动、生活起居等,在准备阶段,护理人员要予以患者详细耐心的指导,包括饮食、用药及规律运动等。(1)在行动阶段,需要患者配合护理人员,落实事先制定的个性化运动、饮食及用药计划;在持续阶段,要维持以上制定的相关饮食、运动等计划,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具体的饮食干预包括:饮食的结构、注意合理化,要少食多餐,按时按量,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要以谷物为主,并兼顾饮食多样化,对于胆固醇要适当地摄入,每日不可以超过300 mg,每天可食用500 g的蔬菜与水果,充分补充膳食纤维与维生素,要选择植物油,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可超过6 g。(2)适应有氧运动,可进行太极拳、慢跑、快走或者游泳等锻炼,锻炼强度要以患者自身能够承受住的中等强度为佳,对于不经常参与锻炼的患者,在初期阶段,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随后再根据情况增加运动量。每周运动不可少于3~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 min,注意不宜早起也不宜空腹运动。(3)睡眠干预也十分重要,可在睡前予以温水泡脚,听轻音乐,深呼吸,放松心情,放松肌肉从而促进睡眠。要叮嘱患者按时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4)要帮助患者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5)采取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增加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治疗当中。具体可采取对话方式了解患者情绪,因为冠心病为慢性过程,发作易反复,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依据情况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给予足够的关心与照顾,使其身心放松,给患者开通咨询通道,予以安慰、疏导、支持、倾听等方法从而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心理,并指导家属学习照顾患者、鼓励患者的方法,帮助患者学会肌肉的放松、通过放松锻炼舒缓心情等。

1.3 评价方法 (1)临床指标:BMI、TG、SBP、DBP、TC、GLU、LDL。(2)焦虑感应用状态焦虑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共20项,分别为10项正性情绪条目,予以反序计分,10项负性情绪条目,予以正序计分,完全无计1分,有一些计2分,中等则计3分,非常明显则计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感越为严重;主观幸福指标则使用老年主观幸福度自评表进行评估,从而评价幸福感。总共24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为正性与负性情感,余14个项目为正性与负性体验,总幸福度为正性情感+正性体验-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幸福感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血压、LDL、TC、TG以及焦虑感、幸福感评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在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均要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n=49,±s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n=49,±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5

组别SBP(mmHg)DBP(mmHg)TC(mmol/L)TG(mmol/L)GLU(mmol/L)BMI(kg/m2)LDL(mmol/L)对照组 干预前141.80±11.6979.98±3.324.90±1.711.53±0.606.72±2.1123.60±2.113.20±1.14研究组 干预前140.69±13.0079.88±3.604.79±1.401.60±0.706.49±1.8923.69±3.013.23±1.01t值0.1050.0940.2570.0030.2450.0350.336P值0.9781.0000.8960.9990.9380.9971.002对照组 干预后138.21±11.72*84.30±5.09*4.70±0.61*1.40±0.44*6.18±1.10*23.28±1.27*3.00±0.48*观察组 干预后123.91±9.20#72.83±3.88#4.18±0.48#1.19±0.28#5.47±0.39#21.48±1.10#2.59±0.40#t值6.2157.3466.7428.9345.1946.8435.957P值0.0310.0020.0100.0030.0040.0280.032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感及主观幸福感比较 2组患者焦虑感干预前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幸福感干预前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感均有降低,但研究组焦虑感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主观幸福感则有所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病程长、诱发因素复杂、急性合并症较多,且研究证实,病情严重程度与患病时间呈现正相关[6,7]。在当前,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冠心病也随之成为了当前困扰老年人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目前还无法确定粥样硬化之病因,这可能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一定关联[8,9]。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了患者年龄、性别、TC、LDL、糖尿病、超重、痛风、高血压、家族史、不运动等。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会随之增多,对其精神伤害增加,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必须要予以良好的护理干预。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感及主观幸福感比较 n=49,分,±s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感及主观幸福感比较 n=49,分,±s

组别焦虑感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主观幸福感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对照组49.52±8.8146.43±7.353.8930.00425.54±10.3128.34±9.854.1760.003研究组49.45±9.0137.12±3.306.3140.00025.72±11.2634.28±10.245.9040.001t值0.90522.5141.00025.306P值0.0700.0010.1050.000

日常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依据患者自身差异所采取的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其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及重点对象,从患者病情程度与生活习惯入手,从而制定符合患者切身实际的护理方案。

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了饮食干预、生活起居干预、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干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身体情况,尤其是针对患者病程时间长、病情严重且并发症多,患者负面情绪多等问题,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处理与改善这些情况,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去面对疾病,主动接受治疗促进恢复,提高患者的幸福感指数,患者的幸福感属于持续时间长的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10,11],属于一种较为愉悦的心情,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反映指标,通过日常生活方式干预,矫正患者以往不良习惯,进行有效的放松训练,改善了患者情绪,增强了幸福感[12,13]。此外研究发现,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日常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采取多种模式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重视疾病的治疗。且干预中,还包括对家属的指导,加强了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家属的态度对患者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14,15]。

在本研究结果,研究组通过有效干预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得以纠正,建立了健康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身心处于良好状态,缓解了负面情绪,提高了机体抵抗力,从结果中可见,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如血压、GLU、TC等均有明显改善,且较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感明显降低(P<0.05),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升高(P<0.05),可见日常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更容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掌握饮食、运动等规律,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叙述,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疏导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主动接受治疗,明显改善临床各指标,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且能够降低患者焦虑感,这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也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 李忠.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87-1988.

2 屈海宏,陈长香,徐爱茹.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209-212.

3 孙玉玲.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安徽医学,2012,33:1247-1248.

4 屈海宏,陈长香,徐爱茹,等.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在提高老年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4,28:2497-2499.

5 陈胜男,邓婷,孙玫.冠心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护理研究,2012,26:3183-3184.

6 邓云龙,阳中华,陈向一.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01-3503.

7 宋慧敏.老年抑郁症与冠心病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5-246.

8 李秀荣.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33-34.

9 李桂娟,吴闯.认知行为干预86例冠心病患者护理方案的临床观察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1,8:137-139.

10 钟美容,胡明,麦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身康复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90-3391.

11 杨璧卉,王静.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吉林医学,2011,32:1836.

12 侯莉,李家容,尹秋生,等.综合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及高危患者中的预防效果.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61-2562.

13 Hao PP,Chen YG,Wang JL,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role of high dose statins administered prior t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2010,37:496-500.

14 张登科,云德刚.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193.

15 梁燕仪,毕婧玮,蔡文玮,等.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 1493-1496.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2.045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

R 473.5

A

1002-7386(2016)22-3509-03

2016-05-16)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冠心病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警惕冠心病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