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效果观察

2016-12-06冯敬六周沛武秋莲陈亚娜田娟

河北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苯磺酸糖化脂蛋白

冯敬六 周沛 武秋莲 陈亚娜 田娟



·论著·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效果观察

冯敬六 周沛 武秋莲 陈亚娜 田娟

目的 研究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患者。患者分组方法:简单随机化法。83例患者分为单一用药组(n=41)和联合用药组(n=42)。单一用药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联合用药组给予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观察指标:(1)眼底改善情况;(2)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 (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一用药组眼底改善情况更佳(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2组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近(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一用药组视力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而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更好改善眼底病变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效果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跟生活方式变化、人口高龄化、肥胖等因素相关。糖尿病属于全身性慢性疾病,可对机体重要脏器产生不良影响,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眼底病变的一种,其以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不可逆失明。目前,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尚未清晰,无特效疗法,多采取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等进行治疗[1-3]。本研究对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患者。83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单一用药组(n=41)和联合用药组(n=4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联合用药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5.26±6.29)岁;病程6个月~11年,中位病程(4.67±0.32)年;体重42~82 kg,平均体重(63.72±10.23)kg;视力0.1~1.0,其中,0.4以内23例,0.4~0.6有12例,0.8~1.0有7例。单一用药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89±6.13)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病程(4.76±0.38)年;体重42~83 kg,平均体重(63.78±10.31)kg;患者视力0.1~1.0,其中,0.4以内的有22例,0.4~0.6有12例,0.8~1.0有7例。2组年龄、病程、体重和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4],且分期均为三期;②符合中医消渴目病诊断标准[5]。

1.2.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低于18岁或>70岁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合并心肝、肺和凝血功能障碍者;⑤精神疾病者;⑥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他妨碍眼底观察的眼部疾病者;⑦入组前1个月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6]。

1.3 方法 单一用药组给予羟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片;国药准字H20030087;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2粒/次,2次/d;联合用药组给予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其中,羟苯磺酸钙的用法和用量跟单一用药组一致,而芪明颗粒(芪明颗粒;国药准字Z20090036;浙江万晟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包冲服,3次/d。2组均用药3个月[7]。

1.4 观察指标 (1)眼底改善情况;(2)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

1.5 疗效评价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显效:经治疗,眼底渗出水肿等症状多数消失,患者视力表视力增加3排及以上,或视力高于0.8;有效:经治疗,患者视力表视力增加2排及以上,临床症状中水肿、出血、渗出和微血管瘤有1项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眼底改善情况=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8]。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统一以±s表示,采取t检验,眼底改善情况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眼底改善情况相比较 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一用药组眼底改善情况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眼底改善情况相比较 例(%)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 治疗前2组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似(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一用药组视力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而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P<0.05

组别视力水平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单一用药组(n=41) 治疗前0.28±0.147.51±0.916.75±1.91 治疗后0.39±0.15*7.23±0.646.11±1.94联合用药组(n=42) 治疗前0.27±0.127.45±0.926.95±1.92 治疗后0.51±0.25*#7.22±0.596.22±1.59

2.3 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4。

表3 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相比较 ±s

表3 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相比较 ±s

组别血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联合用药组(n=42) 治疗前110.27±30.125.85±2.92 治疗后112.51±31.255.22±2.59单一用药组(n=41) 治疗前110.28±30.145.75±2.91 治疗后113.39±29.155.11±2.94

表4 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相比较 mmol/L,±s

表4 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相比较 mmol/L,±s

组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用药组(n=42) 治疗前3.27±0.121.35±0.652.27±1.121.55±0.65 治疗后3.12±0.251.22±0.592.12±0.851.42±0.52单一用药组(n=41) 治疗前3.38±0.121.35±0.642.38±1.121.55±0.61 治疗后3.39±0.151.31±0.542.19±0.521.49±0.45

3 讨论

糖尿病史一种代谢性疾病,属于终身伴随性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协同作用引发,近年来,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态势。根据权威部门预计,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2025年将上升至3.8亿人,并且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国。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0.41亿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患者占比约为34.3%,因糖尿病失明患者数量约占1.1%。在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当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主要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眼底改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不断改变的背景下,糖尿病发病率逐步升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步升高,是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

3.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 根据中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标准(1985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增生型与背景型两种类型,共计6期。其中,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1~3期;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4~6期。其中,1期背景型病变标准为: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2期背景型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为:在1期基础上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或血斑,(﹢)较少,(﹢﹢)较多,不易数;3期背景型:在2期基础上增加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血斑;(﹢)较少,(﹢﹢)较多,不易数;增生型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期:眼底现新生血管或伴玻璃体出血;增生型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期:眼底现新生血管及纤维增殖;增生型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期:眼底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视网膜脱离。

国外临床和研究中,为了便于分期,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三期,也就是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和增殖期。其中,单纯型和背景型属于非增殖期,这一时期的特征为局部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渗透性较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硬性深处、视网膜水肿及点状出血。而增至前期的临床特征是,毛细血管闭塞广泛分布,且微血管大部分异常,点状出血、棉絮样斑,静脉为串珠状。最后为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视网膜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值,导致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

3.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 当前,相关研究尚未明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损害而引发的一系列视网膜病理变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机体代谢机制紊乱,导致全身血液成分与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在此情况下,视网膜微血管壁生理作用会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玻璃体腔抑制新血管因子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因子变化,最终导致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与此同时,醛糖还原酶基因、细胞间黏附分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还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6、β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等,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过,单一基因却不足以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截至目前,惟一可以确定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由多种基因而诱发的疾病,其发病过程涉及代谢酶、细胞周期、生长细胞、信号传导,以及细胞外基质、离子通道和细胞增生等基因变化,不过仍未能明确其发病基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他尿病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血压、糖尿病病程等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1)患者糖尿病严重性、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2)糖尿病家族史、随舒张压及高血压病史。而玻璃体混浊、近视及白内障等因素均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无明显的相关性。在诊断中,血糖和尿糖检查是了解患者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而眼底检查则是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该疾病的诊断与分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是血管病变,病变机制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凝血系统、纤溶系统障碍,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缺血,破坏了毛细血管结构,最终促成血管微动脉瘤。高血糖为微血管并发症重要诱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出现微血管瘤形成、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生、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丢失等病理变化[9-11]。西医上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可有效调节微血管生理机能,降低其阻力,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浆黏稠度,促进红细胞柔韧性的增加,避免血栓形成,缓解眼底水肿症状[12,13]。

而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于糖尿病病程日久,气阴两虚、气血不和和阴阳失调所致。其以糖尿病为本,视网膜病变为标,以气血亏虚、阴虚燥热和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治疗应注重养阴益气、活血化瘀和滋补肝肾[14-16]。芪明颗粒中主要成分黄芪可益气生血,能够发挥抗缺氧作用,保护和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糖,促进细胞生理代谢的增强;枸杞子和葛根均有降脂降糖、抗氧化作用;水蛭有活血化瘀之功;蒲黄、决明子等可清肝明目,养阴益气。诸药合用,可共奏滋肝补肾、养阴益气和活血祛瘀之功,兼顾标本,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7,18]。

本研究中,单一用药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联合用药组给予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一用药组眼底改善情况更佳,视力水平改善更显著,而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视力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变化,隋华丽等[19]的研究中,试验组给予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单一用药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状况均改善,其中,试验组视力恢复程度、眼底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7%,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说明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对促进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疗效显著、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比单纯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更有效,其在疾病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安全级别方面,优于单纯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这跟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进展,与代谢障碍程度、患者病程长短、年龄、遗传因素及糖尿病控制病程等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在病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病情晚期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体征多样,主要的典型症状为微血管瘤、视网膜静脉扩张、新生血管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诊断难度并不大,在诊断中需要考虑患者糖尿病病史、眼底特征及临床表现等多种因素。而在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通常患者病程越长,则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就越高,严重性越重。尤其是部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果发现时间不长也不代表患病时间,因此部分患者的诊断确诊可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的标准。

王冰等[20]研究中,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给予单一用药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经过为期4个周期治疗,研究组视力(0.51±0.25),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0.3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血脂治疗前后检测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与本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三期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更好改善眼底病变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利焕廉,周金文,左炜,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与益脉康胶囊联合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24:915-916.

2 王依鹭,马晓华,赖美华,等.迈之灵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11,2:151-152.

3 Guo C,Zhang Z,Zhang P,et al.Novel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develop retin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ra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14,119:77-87.

4 周芸丽,高彦彬,杨婷,等.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疑难病杂志,2011,10:357-359.

5 张菁,伊力多斯·阿合塔莫夫,等.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及肾病的疗效.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294-297.

6 罗国龙.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汤治疗儿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6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3:18-20.

7 McAnany JJ,Wanek J,Zelkha R,et al.Neural constraints on visual acuity i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Opton Vis Sci,2014,91:194-199.

8 雷洪涛.探讨羟苯磺酸钙与递法明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中国医药指南,2015,24:187-188.

9 秦明.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VEGF 和 IGF-1的影响.山东医药,2015,12:39-40.

10 Mookiah MRK,Acharya UR,Martis RJ,et al.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classifier parameter tuning for automatic diabetic retinopathy grading: A hybrid feature extraction approach.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3,39:9-22.

11 谢倩,颜秀娟,孙艳,等.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疗效及护理.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4,22:267-268.

12 Tavakoli M,Shahri RP,Pourreza H,et al.A complementary method for automated detection of microaneurysms in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undus images to assess diabetic retinopathy.Pattern Recognition: The Journal of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Society,2013,46:2740-2753.

13 陆相庆,崔海滨,付彦江,等.芪明颗粒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疗效研究.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530-532.

14 Cui B,Sun JH,Xiang FF,et al.Aquaporin 4 knockdown exacerbates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etinopathy through aggrava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12,98:37-43.

15 陆诗林.比较眼底激光单用和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4,21:165-166.

16 Welikala RA,Dehmeshki J,Hoppe A,et al.Automated detection of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using a modified line operator and dual classification.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 and Exchange of Computing Methodology and Software System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Medical Practice,2014,114:247-261.

17 徐鼎,李春霞,贾万程,等.4-2-1原则指导下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591-594.

18 Mitsuhashi J,Morikawa S,Shimizu K,et al.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erythropoietin protects against retinal vascular regress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13,106:64-73.

19 隋华丽,于春洋,薛寒梅,等.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4,13:99-102.

20 王冰,李欣宇,刘明川,等.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5,14:114-115.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2.018

073000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冯敬六、周沛、武秋莲);河北省定兴县医院(陈亚娜);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田娟)

R 587.26

A

1002-7386(2016)22-3430-04

2016-04-13)

猜你喜欢

苯磺酸糖化脂蛋白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