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程信息技术

李 妮

(贵州省贵阳市电化教育馆 贵州 贵阳 550000)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李 妮

(贵州省贵阳市电化教育馆 贵州 贵阳 550000)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传统的课程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预设的既定作用,新课程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学习的生成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如何促成有效的课堂生成,是新课程的追求所在,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现实中的难点所在。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高考学科,教学内容比较灵活,留给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大的生成空间,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促成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生成,是一名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特质。

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都重视课堂的预设,但其主体和实质是不一样的。

传统课堂的预设,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预设。教师根据教案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完成固定的教学步骤。教师“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学生是否取得了真正的发展,则不是重点。这种教学的预设,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预设,而不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

与传统课堂预设不同的是,新课程中的预设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预设。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围绕学生在知识、方法、情感上是否得到了发展进行设计的。这种预设,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预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面向大多数学生,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等。

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生成

传统课堂的生成,也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生成。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机智,体现在教师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里的一些突发事件。这种生成,属于课堂教学中的特例。

与传统课堂的生成不同,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成不是课堂的特例,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师不能够简单地把教学知识看做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存在的固定思维,而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在未知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感受、体验、思考和领悟去掌握知识,这种通过生成获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学生更能够记得牢、灵活运用。

3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预先设计的轨迹,这是教师高超教学技艺的表现。”课堂必须要有预设,但这种预设,是基于学生的预设,要尽可能预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减少无效的“生成”,激发有效的生成。课堂的预设,并不是为了预防“节外生枝”,而是为了让这种“节外生枝”能够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4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操作性和互动性,既有一些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预设与生成性的特点,但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一些成熟学科的策略来加以运用,也可以运用我们自己特有的一些方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

4.1 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效度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第一个关键环节,从某种意义上看,预设的好与坏,直接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可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直接关系到预设的执行度。通过教学设计,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提高预设的效度。

4.2 教学资源要有一定的广度

信息技术虽然是偏技术类学科,但涉及到的领域却很广泛。教师如果善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教学资源的广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空洞的说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便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同时也为课堂丰富的生成性做好了铺垫。

4.3 教学思维引领要有一定的高度

说起信息技术课,别的学科老师常会说:“学生最爱上你们的课了,好玩。”这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信息技术课就是好玩,是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是不屑一顾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快乐而不肤浅”,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高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一堂课中,如果没有思想的碰撞、思维的启迪,那么预设就是机械式的预设,生成也是低层次的生成。

4.4 让学生为老师打Bug

信息技术课堂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难免出现因硬件、软件等方面的预设不足,而导致教师的生成性问题。例如,在程序的调试过程中,出现结果的不正确、在效果的展示中,出现与之前的展示不一致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往往会有一种逃避的心理,要么推脱是软硬件的问题,要么转移问题……虽然不失为一些处理的办法,但既不能让学生诚服,更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既然是一些在老师身上都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是犯的错误,在学生中更有可能遇到类似问题或错误。这个时候,更好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让学生来帮老师找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一个老师都出错的地方,学生更有挑战性),也巧妙地避免了老师暂时解决不了问题的尴尬,因为把生成性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而不是老师在那里纠结,即便一时解决不了,也有了回旋的余地。

4.5 适度调控学生参与的程度

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是保障生成性的前提。信息技术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参与,不是个别学生的参与,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的参与,不是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参与,应该是思维上的积极参与。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强化手段,切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老师的激情进行煽动,可以通过活动的趣味性进行调动。但也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如果学生参与的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但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思维过于扩散,则有可能偏离所学内容。所谓“过犹不及”便是这个道理。

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预设与生成永远是一对矛盾体,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面对一群鲜活的学生,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永远是我们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当我们能够灵活地应对这对矛盾的时候,相信你就是一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了。

G633

A

1672-5832(2016)01-0120-01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程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