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报突发灾难的基本思路探讨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灾难舆论受众

张 倩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播报突发灾难的基本思路探讨

张 倩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在突发灾难面前,地方媒体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及时传递信息、真实报道灾情、准确播报相关应对策略;并起到高效监控舆论、正确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从而,在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原事情真相、透视灾难危害、解析应对措施及引导视听言说走向等方面做出正面而积极的贡献。进而,为降低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减轻并发性社会混乱问题提供可靠而高能的舆论支持。

地方电视媒体;突发灾难;播报原则;基本策略

1 报道突发灾难的基本问题

地方电视媒体在播报突发灾难事件时,在地理方位上具有最突出的优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宜的手段获得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这些先天优势,为灾难新闻的播报、受众知情权的达成、媒介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媒体公信力的提升创作了十分有力的条件。如此地方媒体在面对公众信息需求、直面灾难事件方面更应体现正确的舆论引导。[1]

1.1 报道突发灾难的基本概念分析

突发灾难性事件多指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危害重大、急需关注和报道的重要事件。通常情况下,新闻媒体播报突发灾难的理解包括三层内涵:其一,是事件本身的原发性与不可预知性,即灾难突然发生又迅猛发展并于意料之外。其二,是灾难的危害性与不可控性,即灾难事件难于掌控、不易应对,在进行新闻播报时会势必使用不同以往的直播报道、跟踪播报、调查报道、现场播报等非常规传播手段来完成报道。其三,是播报突发灾难本身不仅涉及基本的技术性、传播性问题,还涉及伦理道德与法律条例等相关问题。

通常情况下,突发灾难事件的爆发会给生态环境、社会舆论、经济形势、文化发展、生命安全等造成特别重大的消极影响。对其事件的报道如果未能揭示事件真相、透析灾难本源、遵循传播规律,且未能有序地引导试听舆论,那么势必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人心惶惶、社会动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不可知或不可抗拒性灾难发生之前,确立一套有效的突发灾难播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需求。

1.2 报道突发灾难的播报机制讨论

其一、面对突发事件,地方媒体积极应对,确立良好的播报章程和基本规范为保证高效有序地播报突发灾难事件提供便宜。就此制定应急播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在正常情况下,新闻媒体需完成基本的信息播报、政令传达与舆论监控等基本任务,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既要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既定的新闻任务,又要确保对突发灾难的有序报道。由是一套高效可行、合乎体制、复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应急预案及其传播机制势必得到建立和完善。地方媒体新闻工作者李海涛,曾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了《关于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一文,并在其中提到“地方新闻媒体作为当今重特大事件的报道主要力量之一,一方面要做好基本的信息播报、政令传达,另一方面要高度注重社会伦理、社会责任的跟进。”[2]新闻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媒体在信息传播、舆情监控与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报道突发灾难的关键要素

面对突发灾难事件,媒体要播报的重点问题、关键要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迅速到场、快速播报,其二、直击事件、分析形势,其三、全面深入、引导舆论等。下面我们将就其中若干问题展开讨论。

2.1 迅速到场、快速播报——保证第一时间报道

在突发灾难爆发的第一时间进行及时报道,就是指在灾难发生后还未引起较多意识和舆论关注的最短时间内展开播报。这种在第一时间展开的报道,能在人们的强烈知情欲与灾难爆发时所造成心神恐慌等心理因素作用下,产生十分强大的收视效果。并极有可能形成对舆论的正确疏导以及对受众关注点的有利导向。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在新闻报道的传统价值观念中“贴近性是新闻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够贴近当地民众的生活现实、反映当下观众的猎奇心理,是实现新闻有效传播的不二法门。”[3]第一时间与贴近性并不是没有基本伦理规范的盲目跟进、刻意夸大的播报。作为地方媒体,如果将所处辖区内的突发灾难进行了最快反映的报道,则会将其媒体公信度、媒体影响力、信息发布权威性以及受众认可度提高到一个十分高大的层面。

2.2 直击事件、分析形势——进行客观真实报道

在突发灾难爆发后进行的现场直播中要做到直击事件、告知真相,在之后的跟踪报道中要做到阐明情形、分析形势。从而对受众的知情权进行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从分调动地方媒体的传播优势将灾难的现状、危害、影响与救助事宜做最有效的报道。这当然不是让媒体人完全置身灾害之外,忽略人情伦理,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客观、真实、公正、理性的报道。

此外,“作为新闻界所公认的定论——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同时体现了该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身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首先要保证报道的党性原则,同时要用专业的报道确保人民群众对新闻的正确认识。

2.3 全面深入、引导舆论——保证社会舆论平衡

在全面展开突发灾难的报道中,要注意正确的引导舆论,确保社会舆论环境的相对平衡,避免由于灾难事件的信息传播引发社会舆论混乱的次生灾害。在灾难爆发后的连续报道过程中,受众心理往往由于长时间受灾害信息围绕,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向心力影响,很容易造成情绪失落,使得心理承受重大压力,心弦紧绷欲裂的。久而久之出现不理性的言论或行为爆发,引发社会舆论环境的混乱。因此,在进行深入全面的报道过中要做到有效的舆论引导。这一点要求新闻工作者,亟需对灾难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又应以饱含真情实感的评述展开引导和抚慰,并充分关心群众心理走向。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全面做好报道工作,舒缓受众心理、调控社会舆论、引领正相关因素的有效传递发挥积极动员作用。

3 报道突发灾难的伦理问题

随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知情权、信息发布透明性以及社会主体参与性等原则的逐渐深化,在报道突发灾难这种重特大灾难时的新闻伦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面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传统多采用,以大无畏、大奉献、敢抗争、同患难的“英雄史诗式的叙事框架”,加以渲染和播报,最终导致灾难事件的报道成为贴上“时代标签”打造特定“灾难英雄神话”,消融普通民众心声强权话语模式。这种与特定时代背景与特殊灾难事件相伴生的传播模式,干扰和混淆了受众的主体认知,主导了受众的视听走向。[5]这一忽略受众主体性的传播模式,起初在表面上虽然起到了规避社会舆论混乱、引领大众视听主流、鼓动民众积极相应;但久而久之,随着受众主体地位的逐渐消解,将倒推大众产生对“灾难式英雄神话”的审美疲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最终酿成不利的传播后果。

3.1 受众主体、互动机制——体现时代性传播理念

当代媒介受众的自我主体意识越发突出,在面对重大灾难、事故等问题的报道中,对知情权、透明性、参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保证信息全面、客观的同时,进行有重点、有深度的评论和剖析,在事件关键性环节展开调查报道、跟踪播报,实现最有效的知情权和高保真的透明性报道。

同时,增加受众参与性与互动性报道的改良,增加受众意识的反馈,设计交流互动机制,保证新闻受众发自内心的主体性意识得到宣泄。从而,革新传统的宣讲式、单向性传播的新闻伦理观念。实现以受众的主体需求为方向,注意新闻报道的互动机制,体现新时代传播理念的发展。

3.2 满怀人情、关怀人伦——注重情感内涵化报道

在报道中注意反思功利性或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冷血播报,将针对灾难播报的新闻内容融入人文关怀。由于灾难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生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在报道的持续进行中要逐渐增加满怀人情温暖、深切关怀人伦心灵的情感元素。

同时,注重情感抚慰、包含积极情愫的报道在舒缓受灾民众心理的同时,能够为广大受众展开一幅充满希望的灾后重建新气象。从而,使更多的受众在关注灾情、关心灾情建设、关怀灾民健康的过程中,看到一个令人充满信心、包含积极信号的未来景象。并更加有效地鼓舞观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帮助和支持灾区重建、灾民救助的慈善事业当中。

4 总结

本研究,为地方媒体在播报突发灾难事件时正确引导观众的视线与认知,为稳定社会舆论提供了借鉴。从而,促进受众全面、正确的认识灾难及其危害,并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受众产生正面的作用;借此,引导广大受众自发地从灾难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并积极地参与灾后建设事项;依此是地方媒体起到最大的社会动员要用,并产生长久的媒介综合效益。

[1] 赵艳会.地方新闻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中国地市报人.2015(12).

[2] 李海涛.关于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J].新闻传播.2014(03)

[3] 程娜.《第一时间》——媒体担当责任第一[J].记者摇篮.2012(07)

[4] 王勋涛.当好“喉舌”的“三个境界”[J].新闻战线.2012(07)

[5] 付晓晓.灾难报道的英雄叙事:以《人民日报》为例对不同历史时期灾难话语的分析[J].新闻世界.2014(07)

张倩,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2级4班。

P694

A

1672-5832(2016)01-0095-02

猜你喜欢

灾难舆论受众
雷击灾难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