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叙事表达探讨

2016-12-06陈在武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故事片虚构纪录片

陈在武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纪录片叙事表达探讨

陈在武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随着媒介技术、传播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纪录片创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给纪录片的拍摄也带来极大的影响。造价千万的数字动画纪录片、虚构事实的假纪录片、以故事化叙事为表达方式的“类故事片”等纷纷搬上银幕。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纪录片在未来的创作实践中,是否应该严格遵守“再现”的原则,其“真实性”是不是代指“再现事实”等问题。在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参考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创作,分析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发展趋势,及利弊要旨。

纪录片;叙事;表达;故事化架设

1 纪录片创作的传统理念与手法

1.1 再现的技艺:陈晓卿《龙脊》

《龙脊》这部作品在纪录片领域常被形容成是”散文诗“,而这样的评价源于它具有像散文一样的表达特点——形散而神聚。这部作品形式上的真实而在叙事表达上有所削弱。整部作品分成五个段落,始终关注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在学习这一板块,导演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纪录,紧紧的围绕”读书“这个中心,凡是和读书有关的都罗列在一起,而那些无关的事物则能省就省。结尾的时候是以一个关于收获的预言来象征着孩子们终将学有所成。这部纪录片没有刻意的去组织生活中的戏剧性,正如导演自己所说的:“这部作品开篇篇幅很长,是随心所欲的不加限制的自然的取景拍摄,拍的内容多而繁杂。到后来才发现,开篇没有做好筛选,到后来拍摄的内容完全偏离了主题。”[1]

像《龙脊》这样的作品,包含了两个矛盾的因素——节奏和信息,当纪录片中以信息表现为主的时候,就成了我们一般认为的纪录片,当节奏的表现强调到了极致的时候,此时的作品更倾向于MTV的艺术作品。

1.2 表现的手法: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

《意志的胜利》是导演莱尼·丽芬斯塔尔拍摄的关于1934年在纽伦堡召开帝国代表大会的纪录片,这部影片作为电影史上一个奇特的个案,是由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构思,为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拍摄,是记录德国国家大阅兵以及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代表大会的盛况和会议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等有关内容。巴萨姆在说到《意志的胜利》这部作品时曾表示:“这部纪录片,导演里芬斯塔尔将电影的四项基本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除了视听元素之外也因为该片还具有其他元素的加入,所以它的成就不仅限于形式上的。巴萨姆所提到到的除此之外的元素主要是指:主题、心理学的以及神话上的叙事。正因为有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里芬斯塔尔的这部作品超越了传统纪录片及宣传片的限制作为一个新的纪录片类型存在于纪录片领域。”[2]用巴萨姆的话说:“她的艺术就是感知真实状况本质,并把那个真实时刻的形式、内容与意义转化为电影。透过她对神话的运用,里芬斯塔尔丰富了稍纵即逝的时刻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并延伸了那一时刻的意义。她由此转化为了实景的记录性片段成为她自己观看现实的神话式视野”[3]巴萨姆的表述无疑是对里芬斯塔尔的赞许,从客观上来说,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政治意图和真实的历史背景是背离的。

1.3 通相对的再现,绝对的表现

过这两部作品的对比很明显的感觉到,“再现”这个词的理解是多样化的。《龙脊》中是隐藏了作品的目的性,用影像说话;《意志的胜利》则是带着鲜明的政治意图,用影像表达。两者一个是开放式的一个是封闭式的。但是无论是哪一个,都无法绕过表现手法的运用达到纯粹的再现。摄影机本身是“不会撒谎”的。那么,不同的纪录片作品表达不同拍摄意图,这种意图是拍摄者或者观众主观的理解结合对历史的认知从而判断某部作品是否符合再现性的原则。而摄影机又是“可以撒谎的”,影像已经不是像照相术那样的映照着物体、人、和事件的本质了,而是将这些人、事物、事件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从而来满足制片者意图的表达。

2 纪录片叙事的创新性探讨

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真实”等同于“再现”,是衡量纪录片好坏的最高标准,所有虚构的表现手段都是对“真实”的极大挑衅。“以上世纪90年代初繁荣一时的上海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为例,当时强调的是做到‘三真’,即真人、真实、真情实景。主要创作手段就是:跟踪、采访、纪录,镜头追求客观,后期制作避免剪辑,尽量保持原状。”[4]

中国传统的纪录片给人以刻板说教的感觉,纪录片市场再度热闹起来是在一些“虚构”纪录片、“类故事片”、数字动画纪录片出现之后。到了21世纪后,纪录片的收视人群发生了转变,一类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观众,而另一类则是学生群体。传播学角度来说,这是受众对信息的反馈现象。与此同时,大量国外影片流入中国市场,如《探索》、《传奇》等等,“片中采用‘真实再现’的手法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采用搬演或者扮演的方式,通过视听设计,表现过去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从而达到补充叙事、烘托情景的作用”。[5]观众乐于接受这种新的纪录片形式。自此,真实的意义被拓宽,不再拘泥于“再现”的框架,用虚构的策略达到本质的真实。

3 故事化表达的方式和类型

在真实的意义被拓宽以后,在保证本质真实的情况下,纪录片的拍摄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叙事和表现手法。

3.1 故事片模式的纪录片——类故事片以《外滩》为例

这类纪录片主要是以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为原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符合历史事件中历史人物的性格的演员,将历史事件再现在银幕上,以故事片的表达方式完成纪录片的拍摄。

作为中国类故事片的一次尝试,纪录片《外滩》中,导演周兵在各方面都是煞费苦心。在历史人物的挑选上,他选择了从上海开辟外贸口岸到建国前的五个代表人物,分别是英国人赫德、中国商人叶澄衷、大亨杜月笙、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以及来自日本的李香兰,这些人物就具有传奇色彩,其曲折的命运精彩的人生经历与一座城市联系在一起,从而展现外滩从19世纪50年代至今的变化。片中大胆的尝试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是的这部片子赋予感情色彩,像是一座城市的自白,深情而真实的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给这座城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在具体拍摄时,导演更是抛弃了纪录片真实再现虚实交替的原则,而是直接以电影制作手段来完成这部作品,主要剧情由演员表演,剧本由编剧编写,旁白和对白都经过精心设计,道具服饰更是十分精致,演员阵容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容小觑的:李香兰的扮演者许玮宁、高斯饰演周璇、台湾老戏迷金士杰担任杜月笙这一角色。当然,作为类故事片的第一次尝试,《外滩》也有其不足之处,耗时之长花费之大让这部作品成为了纪录片中的“奢侈品”。

3.2 假纪录片——以《总统之死》为例

纪录片是什么?基本上来说是指:制片人根据自身对外界的理解和认知,以记录真实为基础,以现场拍摄为主要创作手段,对实际存在人、事、物进行客观的记录和较为真实的再现的一种影片类型。“那相对而言,假纪录片则是对拍摄主体的虚构。在纪录片《总统之死》中,导演兰杰虚构了采访前美国联邦调查局有关人士以及布什被杀后采访英国政府人士的情景”[6]。“兰杰在布什到芝加哥的真实影像资料的基础上,虚构了布什2007年到芝加哥演讲的画面。影片采用电脑技术将布什的头接到演员的脖子上,演出了布什被两颗子弹击中头部的画面”。[7]

在纪录片的历史上,《总统之死》是一次打破常规的创新,除了形式上的纪录之外,内容上可以说是完全的虚构,但是其要表达的主题确是真实的。这次的大单尝试又一次将纪录片和故事片的边界线拉近趋于一致。

4 结语

在学习、研究和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自纪录片出现至今,关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讨论声从未间断,但这并不一定是当下纪录片发展和创新的在关键所在。其真实性固然重要这无可厚非,但仅仅局限于狭隘的绝对真实、只聚焦别无它彩的客观现实,往往会忽略所拍摄事物的完整面貌,最终导致纪录片的可观赏性大打折扣。因此在保证客观性的基础上,进行对纪录片叙事表达的研究对纪录片的学理探讨和技艺创新都有十分重要地现实意义。

[1] 吕新雨.记录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2003:180.

[2] 肖平.中国电视[J].江西财经大学影视研究所,2005(4).

[3] 聂欣如.纪录片和神话的建构——从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到伊文思的《愚公移山》[J].新闻大学,2010.

[4] 许盈盈.情景再现的样式和限度:文献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初探[J].新闻大学,2013

[5] 程丹.浅谈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J].新闻世界,2014(6)

[6] 2007年4月DVD特别推荐[J].家庭影院技术,2007(3)

[7] 程媛媛.游走在“虚实”之间的新类型电影——浅析伪纪录片[J].西江月,2013

陈在武,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2级4班。

J952

A

1672-5832(2016)01-0090-02

猜你喜欢

故事片虚构纪录片
虚构
京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
虚构的钥匙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老阿姨》喜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纪录片之页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