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喻复活的认知研究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武汉理工大学复活隐喻

肖 真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死喻复活的认知研究

肖 真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死喻复活的认知研究在隐喻研究领域中相对薄弱。本文旨在借鉴隐喻映射理论的基础上对死隐喻复活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当隐喻性程度不断减弱时,活隐喻会变成死喻。而死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复活,其复活的本质上就是二度隐喻。

死隐喻;复活;映射理论;隐喻认知

1 引言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进行的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性的。”(Lakoff,G.& Johnson,M.1980:3-5)近年来有不少隐喻研究论文问世,但死喻复活研究鲜有文章涉及。本文拟从认知角度研究死隐喻复活现象。

2 死隐喻的基本阐释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重要的认知机制,能揭示人类的认知规律。隐喻的重要作用在于让我们从不同视角去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通过联想和创造在不同概念和事物中发现并建立各种联系,从而对概念或事物作出多维度甚至是全新的认识。Ungerer和Schimid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用作者的术语来讲,即从始发模型向目的模型的映射。(Ungerer,F.& Schimid,H.J.2001:114-120)通过映射,人们在本体和喻体间创建联系,以达到认知的目的。而人们对死隐喻的认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对死隐喻程度的判断也不同。束定芳(2000)根据隐喻的新鲜程度将其划分为死喻、一般隐喻和新鲜隐喻三类。死隐喻在最开始出现时都是具有较高的隐喻性和鲜明隐喻特征的新鲜隐喻,只是在长时间频繁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丧失其隐喻特征,最终才变成死隐喻或词汇化隐喻。隐喻性有程度之分,但隐喻性程度的判断是主观的,而且没有完全“死去”的隐喻,即使是死喻,在适当的语境下还可以复活。

莫伊(Mooij,1976)也指出,一个词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意义和第二性意义两种,如果一个词的第二性意义不需要通过基本意义推断出来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死喻。如“加油”“山脚”“桌腿”“酝酿”“洗脑”等词语都属于死喻,因为人们已经感觉不到它们与字面意义之间的差别了。例如,“加油”一词,其原义是“添加燃料油或润滑油”,而后在隐喻的工作机制下被赋予了“进一步努力”的引申义,即“加油”一词从“机械域”被映射到“非机械域”。人们对这两个概念域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推断从而理解其隐喻义。所以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小李,加油!”这句话时并不需要付出额外的认知努力去理解它,因为“进一步努力”这一隐喻义的反复使用已经成为了“加油”一词的常规意义的一部分,即该词汇已经成为了死喻。

3 死喻复活的语用分析

事实上,人们仍在普遍地使用死隐喻。虽然死喻失去了最开始时的修辞效果,但却成为了人们日常文化和语言的一部分,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看,死隐喻其实一直活着,并没有真的“死去”,它们只是通过不断的使用来暗示出它们能够满足某些语义的需要,成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下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所有死隐喻的复活都需要在特殊具体的语用语境中实现,而且真正复活的死隐喻必须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成为语言交流的一部分。死隐喻复活的语用阐释是将死隐喻放入鲜活的语用语境之中,使其在话语的交流和使用中回复其生命力。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死隐喻违反语用原则、打破语用平衡是其复活的必要条件。人们便需要重新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该语境下话语的真正涵义。死隐喻复活的过程也就是字面性的死隐喻违反语用原则,重新获取修辞效果,和重新吸引人们认知注意力的过程。

4 结语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或者语言现象,而是人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以及自身体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机制。死隐喻的形成是由于人的认知而产生的,因此隐喻是否死亡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死隐喻的复活本质上是二度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新的认知。并且死隐喻的复活对人们创新性地使用语言具有重要的贡献。例如很多网络热词的诞生正是来源于死隐喻的复活现象,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消耗自己的认知努力来重新理解隐喻的使用,从而到达该隐喻复活后的语言效果。

[1]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Ungerer,F.& Schi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肖真(1994-),女,汉,江西吉水,硕士,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I106.4

A

1672-5832(2016)01-0056-01

猜你喜欢

武汉理工大学复活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巨人复活转
《活的隐喻》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terpretation of Reasons Why Barbarism Defeats Civilization in Lord of the Flies
小熊当当找复活蛋
A Study of Stance Markers in Argumentative Writing: A Corpus—based Approach
A Corpus—based Study of Evaluative Adjectives on Tulou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