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语语法》中有定无定的界定

2016-12-05张梦如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光杆

张梦如

摘 要:石毓智句法结构赋义规律认为:对于没有任何修饰语的光杆名词,以谓语中心动词为参照点,动词之前被赋予有定特征,之后被赋予无定特征。想要改变动词前后语法范畴的有定无定特征必须借助标记。但是汉语当中依然存在一些光杆名词作宾语现象,单纯从句法语义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很难具有说服力,因而本文尝试从语用角度和认知角度切入,并借助语言经济性原则以及应用语言学相关知识来分析光杆有定名词作宾语现象。

关键词:有定无定 光杆 有定宾语 语用认知 语言经济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35-01

1 典型用例

本文缘起于石毓智《汉语语法》关于有定无定的举例P18:

A.你淋着雨了没有。 B.雨淋着你了没有。

石毓智认为,这两句话的“雨”并不一样,前者可以是任何的一场雨,后者则是指特定的某一场雨。并且同样的对比可以从“下雨了”和“雨下了”看出来,即前者为无定,后者为有定。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过于牵强,因为不管是A还是B都是说话双方所共同知道的“雨”,即说话人在说出这两句话时是知道外面正在下雨或者已经下过雨的,因此将A中动词后的“雨”解释为无定,并不符合我们正常的认知习惯。

而且石毓智强调:句法结构赋义规律是篇章话語层面上的,在用作句子成分的从句(包孕句)里不起作用,也就是说,光杆名词在谓语动词前后的有定和无定对立,在从句当中就会消失。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石的说法前后存在矛盾,从篇章话语层面来分析,我们就要引入“功能视角”,那么A和B当中的光杆名词“雨”就一定是谈话双方都知道的,因为如果两者不知道这个“雨”的话,就不会发生以上对话,因为不存在交际的意义。或者,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即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在从句层面上不起作用,那么在A 和B当中,我们可以分别把“你淋着雨了”和“雨淋着你了”看做是主语从句(均包含主谓结构),把两句中的“没有”看作是谓语中心,那么根据石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两个主语从句当中,A中的“雨”不一定是无定,而B中的“雨”也不一定是有定,但是石却肯定的将前者定义为无定,将后者定义为有定,这不得不说违背了自己的“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在从句层面不起作用的观点。

2 从语用学的角度去理解句子中宾语位置上的光杆名词到底是有定还是无定的三种情况

那么我们怎样来从语用学的角度去理解句子中宾语位置上的光杆名词到底是有定还是无定呢?根据陈平(1987)的说法,应该是发话人对受话人能否“将实际所指对象从语境中辨析出来”而确定的。他认为只有在下面这三种情况下,听话人才具备有效辨析的能力,说话人也才会使用有定形式。

2.1 回指

即指旧有对象,因为该名词性成分是回指性的,所以听话人并不是第一次听到或知道,即听话人的头脑当中已经存储了关于该名词性成分的相关信息,再一次听到只是激活原有信息的过程。而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讲,他正是判定出在听话人的认知当中已经存储了关于该名词性成分的相关信息,因此才会通过对话来激活该信息,从而达到交流互动的功能。

通过回指来看前面的A和B两个例子,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两例中的“雨”同时存在于说话双方的认知当中,即外面正在下的雨或已经下过的雨,如果非要将A中的“雨”解释为无定,即说话人预测听话人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雨是哪场雨,那么这就有必要在A中加上一些标记,如:“你淋着一场雨了没有”?但是,很显然这个句子并不符合我们日常的谈话习惯。并且,说话时加上“一场”二字也不符合我们所提倡的语言经济性原则。

2.2 当前指

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存在于说话现场,并且可以靠非语言手段来指示。由于所指对象就存在于说话现场,那么肯定是说话双方都知道的。我们不妨再来看看石老师书中的例子:

C: 乙:还得填表。

甲:填表也没用,今天没房了。

乙:得,折腾了半天,表白填了。(马季《多层饭店》)

石老师解释说,在本例当中,前两句的“表”位于动词之后,都是无定的;最后一句的“表”位于动词之前,指顾客乙已经填过的那张表,因而解释为有定。这样的解释看似有道理,但未免有些太过狭隘,首先,乙说“还得填表”,这里的“表”应该是有定的,因为谈话双方都知道,这里的“表”是为了有房间住才填的,那么甲又说“填表也没用”,实际上这里就又存在一个回指的问题,根据第一种情况,我们也能知道,这里的“表”依然是有定的。

2.3 关联回指

所指对象与此前所出现过的定指成分有从属或连带关系时,也自然获得定指性。

D:XXX的居民姜凤琴因严重头痛到辽宁市急救中心就诊,做了CT检查,未发现异常。(来自CCL语料库)

在本例中,“异常”一词为处于宾语位置的光杆名词,但是毋庸置疑,我们很清楚,此处的:“异常”就是指居民姜凤琴的大脑状况,是从属于姜凤琴的,这就体现了前后成分的关联性,我们毫无必要在“异常”之前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来说明这到底是什么异常。

3 结语

以上,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了有定光杆宾语现象的存在,从而证明了石毓智所说的“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存在一定的局限范围,即吸纳进了语用因素之后,该规律似乎就不那么严谨了。并且,根据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和一些应用语言学的知识,我们也得出结论,在有些情况下,光杆有定名词作宾语才更符合我们的会话和认知习惯。但是,尽管我们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情况下,我们才去判定有定无定呢?其实,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已经发现,是语境的动态性迫使我们对有定无定的区分产生动摇,但是单独一句话本身并不是有定的,是上下文的语境因素限定了它,因此,我们才常常会觉得很多名词性成分是有定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采取这样一种策略,在静态情况下确定无定形式。因为在加入了语境因素之后,很多处于无定句法位置上的光杆名词就具有了“有定”特征,这样再去分析无定现象,就必然会受到过很多困扰。

参考文献:

[1] 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2.

[2] 郑天则.有定形式和无定形式的语用功能[J].南开学报,1998.4.

[3] 完权.话语互动中的光杆有定宾语句[J].当代修辞学,2015.4.

猜你喜欢

光杆
双调偏密封装置及新型复合套杆在弱碱三元井的现场应用
双向压缩压力自适应盘根盒结构设计
光杆乐队
抽油机悬绳器专用扶正挡板的研制与应用
新型抽油机光杆防断装置研制与应用
浅谈光杆脱出悬绳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光杆名词的定指性分析
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及措施
液压式抽油井光杆冷矫直器的研制与应用
激光熔覆液体式多元共渗光杆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