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理工大学对贫困生实施“隐形补助”

2016-12-05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补贴款饭卡助学金

据媒体2016年3月25日报道,南京理工大学已启动“暖心饭卡”项目,旨在解决该校贫困生的吃饭问题。该校教育基金会通过对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将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受资助对象,学校直接将补贴款打入学生饭卡,学生无须填表申请,不用审核。此前几天,301位受资助的同学的饭卡上,就多出了几十到300多元不等的补助。以后,他们每个月还将收到同样金额的补助,直到毕业。“这样做,学校是想在确保学生尊严的基础上,给贫困生送去温暖。”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王虎表示,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因为面子原因不愿意申请贫困生助学金,公开的评审和公示可能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隐形补助”是对贫困生的一种人性化关怀

对南京理工大学来说,采用这样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补贴是一种人性化关怀。相比传统的助学金发放形式。这项“暖心工程”是直接将补贴款打入学生饭卡,顾及到了学生的自尊心,将物质资助与同情体谅相结合,明显更加贴心。而且,其利用大数据分析圈定受助学生,然后根据消费情况给予金额不等的补贴款,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事实上,南京理工大学此项举措绝非孤例。早在2005年,中科大就为贫困生发放“隐形补贴”66万,并且效果很好:由于救助措施到位,十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郑州大学在2010年也推行了这项举措。

相比之下,一些学校的助学金发放却往往并未顾及学生的尊严,有的甚至还要拍照写成新闻稿进行公示。像洛阳某中学曾经在当地媒体上公布过贫困生预录名单。不仅公布了名单,还“晒”出了50名预录学生的家庭详细地址、困难情况。而今年1月,湖北大悟县某中学更是让100多名贫困生举着助学金拍照……这些助学方式简单、粗暴,虽然透明,却无视了学生个人的自尊。贫穷其实也是一种隐私,特别对于处于青少年敏感期的学生来说,贫困并不光荣。它更像隐藏在衣服里面的一道伤疤,让人不愿轻易展示。希望各个学校都能够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和体谅,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发放补助。

别让“暖心饭卡”遮蔽了公平问题

南京理工大学推出“暖心饭卡”项目,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偷偷给贫困生充饭卡”,主要就是为了保障贫困生的隐私和尊严,其出发点应予以充分肯定。然而,一切都在“偷偷”中进行的做法,似乎从让贫困生“竞选”、上台“晒贫困”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高校用来资助贫困生的资金,无论是来自财政给学校的拨款,还是来自社会捐赠,都具有高度的公共性。因此,在发放贫困生助学金或其他补助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精准资助和保护受助者的隐私和尊严,还应当将受助学生的基本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开,接受其他学生和相关方面的监督,以公开性和可监督性保证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正性。这里说的公示公开,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他们的基本信息,这与保护他们的隐私尊严并不矛盾。

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应当具有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观念,享受了一定的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居民申请低保或承租、购买保障性住房,个人基本信息要在街道、社区进行公示,接受其他居民和相关方面的监督。同样的道理,大学生享受了贫困生助学金或其他补助,也应当承担公开个人基本信息的义务。对贫困生而言,让院系或班级的其他同学知道自己获得了资助补助,非但不是什么丢脸之事,自己反而应当变得更加坚强努力、奋发有为。如果一个大学生脆弱到了连自己的贫困都不敢让人知道的地步。他也不配得到以“助学贫困”名义发放的资助补助。

猜你喜欢

补贴款饭卡助学金
浪漫的开始
把别人户头的补贴款提出来用,该如何定性?
把别人户头的补贴款提出来用,该如何定性?
农民粮补不翼飞皆因镇长在捣鬼
会计骗补五年多东窗事发罪难脱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