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雏器——桂林甑皮岩首期陶

2016-12-05陈向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雏形田螺泥塑

陈向进 周 海

陶雏器——桂林甑皮岩首期陶

陈向进 周 海

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甑皮岩首期陶烧成温度低于250℃,通过模拟甑皮岩首期陶的考古试验,发现甑皮岩首期陶是甑皮岩先民运用双料混炼工艺制作的陶器雏形遗存,双料混炼是甑皮岩人有意识的行为,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万年前甑皮岩先民的一项发明创造,甑皮岩首期陶是甑皮岩陶器产生前经历的一个雏形阶段。我们据此推测,陶器起源经历过一个陶器雏形的发展阶段。

甑皮岩首期陶;双料混炼;陶雏器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个甑皮岩,这里有件神奇的陶片(图1、图2),它烧成温度极低,胎质疏松,遇水易解离,疑似没有完全陶化,却奇迹般历经万年岁月留存至今并重现人间,它就是甑皮岩遗址第一期发现的距今12000年的陶釜(以下简称甑皮岩首期陶)。它是典型的“陶雏器”,是陶器的祖先,是“陶祖”。

一、陶器雏形

根据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桂林甑皮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考证甑皮岩首期陶为半圆头盔形器皿(图3),疑似先人用于烧煮田螺的器物,材料为泥夹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家考证其未经250℃以上温度烧制。

甑皮岩首期陶具备陶器三个特点:1、通过一定方式成型;2、经过火炼烧制;3、能煮田螺,具有特定用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称它为陶釜,英国BBC电视台2009年纪录片《人类旅程》介绍甑皮岩首期陶为世界最古老的陶器之一。

图1 甑皮岩首期陶残片(外壁)

图2 甑皮岩首期陶残片(侧面)

图3 甑皮岩首期陶复原图

也有专家认为它不是陶片,属“夹砂泥塑器”,因为它烧成温度低于250℃,尚未完全陶化,尚属泥塑器物。

为什么会引起专家争议?

争议焦点在:烧炼温度未达250℃没有陶化是不是陶器?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的专家组织了模拟甑皮岩首期陶的考古试验。

试验显示,在特定情况下,未经烧制的泥塑器可直接烧煮田螺而不裂。

我们将模拟甑皮岩首期陶的考古试验称为“双料混练试验”。

1、陈向进,高级工程师,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广西经济委员会;

2、周 海,研究馆员,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

试验是将天然陶土与砸碎的石英石按特定比例配合,加适量水运用双料混炼工艺充分揉练为坯料,坯料会具有一定的粘结力及抗裂性,用其捏塑而成的半圆头盔型“泥塑器”仅需晾干数日,不用烧制就可用于烧煮田螺等食物(图4),“泥塑器”直至田螺煮熟都不开裂(图5)。

我们分析认为,甑皮岩首期陶是甑皮岩先民捏塑晾干的“夹砂泥塑器”,用于烧煮田螺等食物。在不断烧煮食物的过程中经受不同程度的火炼,形成一定致密度;虽然没有烧炼到陶化的温度,没有完全陶化,但已具备陶器的基本特征及使用功能;正是这样的器物在更高的温度烧炼后可完全陶化。因此,此类器物是特殊的泥塑器,是陶器的雏形。

通过模拟试验,我们认为:甑皮岩首期陶是甑皮岩陶器产生前经历的一个雏形阶段。我们据此推测,陶器起源经历过一个陶器雏形的发展阶段。

二、双料混炼

模拟考古试验表明,“夹砂泥塑器”能承受火炼而不开裂的奥秘在双料混炼,骨肉相融及特定比例双料混合是承受火炼而不开裂的关键。

什么是“双料混炼”?

双料混炼是指利用一种自然泥土与另一种材料(土壤、石料、贝壳或其他材料)以骨肉相融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加适量水互相羼和,经过一定方式混练后,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及抗烧炼能力的坯料,用此坯料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烧炼甚至炼而不裂的工艺。

双料混炼工艺的基本点:1、两种材料按一定配比混练;2、混练至骨肉相融;3、混练后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及抗烧炼能力的坯料;4、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烧炼甚至炼而不裂。

经充分研究以及多次考古模拟试验,我们认为:甑皮岩首期陶是甑皮岩先民运用双料混炼工艺制作的陶器雏形遗存,双料混炼是甑皮岩人有意识的行为,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万年前甑皮岩先民的一项发明创造。

双料混炼的发明,使陶器雏形的产生成为了可能,促使了陶器雏形的诞生,推进了陶器的起源及发展。

图4 双料混炼试验烧煮田螺

图5 双料混炼试验田螺煮熟

三、陶雏器

何谓“陶雏器”?

本文将采用双料混炼工艺制作,通过一定方式成型,未经烧制就具备承受火炼不开裂的功能,具有一定用途,在使用中经受火烧形成一定致密度,尚未完全陶化的夹砂泥塑器定义为“双料混炼陶雏器”,简称“陶雏器”。

甑皮岩首期陶是典型的“双料混炼陶雏器”。是它,将万年前的桂林先人带入了煮食文明的阶段。

陶雏器的出现,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需求,触及了陶器起源的脉搏,最终促成陶器的产生。这对进一步认识陶器起源及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桂林发现的双料混炼陶雏器是万年桂陶的祖先,堪称“陶祖”,是“智慧之源、文明之祖”的罕见例证。人类文明因陶雏器的诞生开启了陶文化发展的灿烂篇章。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桂林甑皮岩.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雏形田螺泥塑
田螺姑娘的夏天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摸田螺
田螺
吃田螺
桦甸市农广校引进大型机械引导农民成立农机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