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红军魏家余:黄沙百战穿金甲

2016-12-05

共产党员·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北镇战友

魏家余,1924年3月出生,江苏省沭阳县人。1937年1月参加工作,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历经战斗百余场,全身20余处受伤。1956年转业到辽宁北镇,历任煤建公司书记、粮食局业务组副组长、粮食局办公室主任。1983年9月离休,离休前系北镇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

魏家余,12岁参军,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100余场战斗,身上布满了伤痕。

他严于律己,教育子女几近苛刻。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用红军精神进行教导,8个子女在其教诲下个个出类拔萃。

今年92岁高龄的魏家余,身体硬朗,积极乐观,吃糖葫芦,嗑瓜子,吃烤串时专挑鸡脆骨。老伴儿说:“这是红军精神给予了他青春的活力。”

魏老如今已经不能与人畅快地用言语交流,但是他会时常对你竖起大拇指。这个简单的手势包含了太多的含义,既是对他人的褒扬和赞许,也是在展示自己的身体依然强健,更是表达一种“身经百战”的自豪。

经常把勋章拿出来擦拭端详

北镇,一座温馨的小城,午前的阳光洒在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街道上漫步,让人感到这是一个生活节奏舒缓的城市。

在一个老式小区,叩开魏家余的家门,吃过早餐的老人正侧卧在床上小憩。二女儿魏献英轻轻摇醒了老人,老人起身后,忙将记者几人迎进了客厅。

老人面颊红润,身形富态,衣着干净利落,虽然已经92岁高龄,但仍旧站姿挺拔,精神矍铄。

魏献英介绍,老人目前身体不错,就是记忆力有些衰退,听力不太好。老人有8个孩子,两儿六女,除大女儿在锦州外,其余的孩子都在北镇,大女儿已经65岁,最小的一对龙凤胎儿女49岁,最大的曾孙女已经18岁了。

老人现在的生活很简单。“我们姐几个轮流来照顾爸妈,洗衣服做饭,24小时不断人。父亲每天早上7时起床,吃过早饭后看会儿报纸电视。现在父亲记忆力不行了,看完就忘,就是看个热闹吧。”

老人上了年纪,孩子们对他的照顾也越发细致,几乎天天洗头。老人比较享受泡脚,女儿有时候一天给他洗好几遍。端坐在沙发上的老人努力地听女儿讲述,听到孩子们照顾他的细节时,不住地伸出大拇指晃来晃去,眼睛也随之笑成了一条缝。

魏献英说:“父亲经常把他的勋章拿出来擦拭、端详,这些勋章在他眼里都是珍宝。看到他现在生活得这么快乐,我们也跟着高兴。”

魏家余的五女儿魏献玲说,老人的食欲不错,满口的牙齿也非常好。“一天三顿饭,饭量和我们差不多,除了腿脚因为年轻时受伤有些不利索,其他的都很好。他爱吃糖葫芦,一次能吃一整串。嗑瓜子花生什么的也不在话下,夏天吃烤串还专挑鸡脆骨吃,能吃好几串。”“父亲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前几年腿脚还行的时候,带他下楼溜达溜达,推着民政局给的轮椅带父亲到处转转,现在大多时候是在家待着。父亲爱打麻将,我们没事就陪他玩麻将,但是凑不够人,就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你摸一张,我摸一张,摆着玩,逗老人开心。”

邻家小朋友都爱听老人讲战斗故事

魏家余和老伴儿赵素芬当年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魏家余身有残疾,而赵素芬长得非常秀美,家境也不错,但听过魏家余的事迹后,她顿时对这个帅气英俊的小伙子产生了仰慕之情,毅然嫁给了魏家余。两人相依相伴,日子虽然清苦,却充满爱意。

魏家余一直教导孩子们时刻不忘自己是红军的后代,时常用红军的精神激励他们,要求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魏家余时常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孩子们也把父亲当成他们的骄傲,时不时地向小伙伴们“炫耀”。结果,每到空闲时间,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就会聚到魏家余的院子里,听他讲战斗的故事。

每年过年,一大家40多口人聚在一起,是老两口最快乐的时刻。魏家余的老伴儿赵素芬常说:“现在我和老伴儿身体都挺好,日子过得也不错,这些都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大家对我们的照顾!”

抗日战争中炸毁鬼子碉堡

魏家余老人年事已高,记忆力有些衰退,过往经历已经很难复述。五女儿魏献玲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手写材料,题目是《父亲的回忆》,里面记载着魏家余老人的一些经历和事迹。

材料显示,1925年10月,魏家余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家境贫寒。12岁的时候,也就是1937年1月,魏家余参加了工农红军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征途。魏家余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历经战斗百余场,全身20余处受伤,至今头、胸、腿部还留有伤疤。在一次战斗中,魏家余腿部被弹片击中,险些截肢。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魏家余所在的游击队编入新四军3师347团,师长是黄克诚,团长是汪洋。在此期间,魏家余担任过勤务兵、通讯员、团长警卫员以及班长。

这一时期,魏家余参加了洪泽湖地区及安徽等地的反“扫荡”游击战。在盐城的一场战斗中,日伪军利用碉堡中的机枪顽抗,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魏家余心急如焚,抓起一个炸药包纵身一跃,冲出掩体,左闪右躲,迅速来到碉堡前,将炸药包安放到机枪口附近。随着一声巨响,机枪哑了火,战友们趁机冲进尚未完全坍塌的碉堡,击毙了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魏家余缴获了一挺“歪把子”机枪。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可是十分珍贵的战利品。此役过后,魏家余受到嘉奖,被评为“战斗英雄”,并升为班长。这一时期,魏家余参加了大小战斗20余场。

解放战争中带出一支“钢铁连”

1945年9月,抗战胜利之后,魏家余随部队来到东北,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魏家余所在部队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116师347团,魏家余任团警卫班班长。这一时期,他参加了解放阜新、彰武、白城子、红庙子、绥化和四平保卫战等战斗十余次。

四平保卫战打得十分激烈,魏家余随团长汪洋上了战场。在一处地堡前,一颗炮弹在他们身旁炸响,魏家余背部被弹片击中,瞬间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时,天已经黑了,身旁留下了多具战友的遗体。他以为团长已经牺牲了,凭借着微弱的星光,一边掉眼泪,一边摸索,找到一具和团长身材差不多的遗体背了回去。回到团部,他意外地发现团长正在疗伤,顿时喜极而泣。

此后,魏家余又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在辽沈战役中头部受伤,至今伤疤还依稀可见。由于战斗英勇,魏家余被升为连长,魏家余的连队也被授予“钢铁连”的称号。

抗美援朝战场上巧遇堂弟

1950年冬,魏家余投身到抗美援朝战争,先是参加了第一次云山战役,随后参加了抢渡清川江的战斗。

这场战斗非常激烈。江水很深,魏家余和战友们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和敌人的枪林弹雨渡江。上岸后没多久,全身湿透的衣服又被冻硬,身旁的战友不断地倒下。魏家余腿部也负了伤,但他仍然伏在地上,用冻得发红的双手端起枪,将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直到后援部队赶来。

在随后的一场战斗中,魏家余与另一支部队会合。这时,他发现有个人非常眼熟,过去一看,竟然是他堂弟魏家胜。战场相见,兄弟二人非常激动,抱头痛哭,随后又相互鼓励,继续投入战斗。

在一次战斗中,魏家余被弹片击中小腿,受伤严重。在当时艰苦的医疗条件下,医生建议截肢,但是魏家余说,宁可让战友拖着自己的尸体回祖国,也不能将自己的腿留在敌人的战场上。他要求带伤坚持战斗,最后在战友的苦劝下才随其他伤员回国治疗。

回到祖国后,魏家余的伤势逐渐好转,但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嵌入腿中的弹片无法取出,腿部不时化脓肿胀。最后,他的腿奇迹般地保留下来,却落下了残疾,至今每到阴天还会隐隐作痛。

1956年,魏家余因腿伤时常发作,行动不便,转业到地方,在北镇担任合作社的辅导员,后又担任过食品公司、百货公司、粮库等单位的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北镇战友
花样宇宙世界
辽宁:2021 年北镇葡萄减产不减收
战友是什么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好战友,亲兄弟
无言的战友
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