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曲县2014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及成效

2016-12-04陈文恩

绿色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陈文恩

(甘肃省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甘肃 舟曲 746300)



舟曲县2014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及成效

陈文恩

(甘肃省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甘肃 舟曲 746300)

摘要:以甘肃省舟曲县2014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通过创新机制,完善即有的招投标制和工程合同制、建设监理制等管理制度,提高待治理区域有坡耕地的重点农户参与积极性等方式,使项目落地生根,达到实现项目的最终目的,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舟曲县;甘肃省;做法

1引言

舟曲县2014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区域为坪城项目区,地处县城西北方12 km,行政区划上属城关镇东部(涉及真牙头、寨子、锁头、西半山、坝里行政村)和坪定乡的大部分地区(垭头、靖边、西寨、坪定、柳坪、武滩山、奂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8616人,耕地面积992.24 hm2,其中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5.95%。年平均降雨量434 mm,治理前林草植被度为18.6%,平均海拔2200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白龙江水系的一级支流,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2.24%[1]。

2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2.1项目建设要求与农户需求相结合

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工作调查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入户访问、材料宣传以及座谈会等,这样能够让群众全面的了解坡地治理的目的和策略,了解国家进行坡地治理的决心和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且,业务部门还需要全面的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在设计实施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农民的意见,并且在调查论证的前提下进行方案的优化,从而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确保项目具有较强可行性。比如西半山村在进行工程规划的时候,共印发宣传资料75次,召开群众座谈会5次,收回各类建议及意见23条。通过上面的形式,让农民了解相关的情况并认同相关的工作,鼓励农民参与进来,并进行监督。将干部所想、项目所需以及群众所愿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群众参与到坡地治理中的热情,从而给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单位做好监督工作、中标单位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做好从上到下的宣传,决策时必须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公开相关的条件,确保竞争的公平性,并且择优比选,入围的需要进行公示。2015年,城关镇与坪定乡共26个村报名参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施工分队比选,锁头、寨子、坝里、武滩山、柳坪、西寨等11个村因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筹资投劳措施具体实在、管护机制健全、干群关系和谐、效益潜力明显而被择优选取,筹建施工分队。

2.2实行“三议”

在水保业务部门做好设计和规划后,工程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受益群众的筹资等则需要通过村支部、村委会和项目理事会来进行决议,初步方案制定后,则需要村民代表审议,并通过村民大会来进行决议,在决议形成后,还需要公示;锁头村通过 “三议”程序对白恩湾坡地综合治理点开发做出有地农户拥护的决议:全面整理修筑石坎坡改梯田152.53亩,修建生产道路1 km、排水沟1 km,受益户人均投劳力12个,在进行地块分配时,则通过项目理事会和村委会来进行平衡协调,对于出现了青苗损失,则需要受益户自己承担。由于意见统一,人民群众比较齐心,参与的时候也比较积极,施工速度加快了很多,建设任务86天就高质量的完成了。

2.3落实“三自主”

三自主为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谁监督、资金怎么筹集、投劳如何分摊都有群众代表参与,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群众满意。柳坪村就通过村民大会选举出了由7人组成的项目理事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确定1人管钱1人管账2人监督,并成立由3人组成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相关部门现场监督的情况下,村委会以及项目理事会组织了相关的工作,利用公开招投标制度进行了施工队伍的确定,理事会并和施工对位签订了相关的合同,并通过村务公布栏公示了相关的内容。该村在建设整个工程的时候,共投工投劳7056个,具体问题被很好的解决,并且在群众的监督下,工程质量也比较高。最后再通过完成的工程量和质量,由施工组织单位向村项目理事会兑现工程补助资金。通过对比分析,采取“三自主”这种村民自建模式,比施工单位直接组织实施要节省开支10%~15%,加快了建设的速度,群众很好的参与了进来,工程成本有了一定的降低,治理的成效得到了提高,人民群众对此非常欢迎。

3构建新机制,实行“三先三后”办法

3.1实行项目承诺制,先承诺再安排

项目村根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承诺,然后业务部门再进行规划制定并建设。承诺内容主要包含了管理理事机构、宣传发动、投工投劳、质量监督、安全措施、土地协调、建后管护等方面。在入围的11个项目村内实行重点示范村和一般建设村的位置竞争、滚动调整的办法,对承诺事项不折不扣执行的村优先安排项目,而对承诺的事项履行不力的村组则削减项目。锁头、真牙头、柳坪、垭头4个村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了自己承诺的事情,配合工程的实施,也被确定成重点示范村,对其进行了重点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设;坪定、西寨、西半山3个村对承诺事项不同程度缩减,被确定为一般村;而奂坪村对承诺事项落实不力被取消了相关的资格,其项目也被调整到了重点村中去。

3.2程序方面实行先投工建设后补助的策略

项目村根据规划的内容和实践做好建设任务,然后要求进行验收,相关人员验收后,并进行评比,在达到质量和进度要求的情况下,提请水土保持部门拨付相应比例的阶段补助资金。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村提出申请,县水务、水保局、发改局、财政局、纪检委、乡镇、村委、项目理事会及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联合检查验收,达到要求再按工程完成量拨付补助资金到村。在第一期阶段验收时,锁头、靖边等四村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拨付了80%的阶段补助资金;武滩山、寨子等三村因进度、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分别只拨付了60%~70%阶段补助资金,并相应调减了一些建设项目。通过这种形式,①加快了工程进度,②确保了工程质量,③调动了群众参与投入工程建设的积极性,④促进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

3.3先投入后确定权益

根据“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项目理事会需要根据需要组织收益的农户来做好基础开挖、二次搬运以及土方回填方面的工作,并做好建后的管护工作。把产权确认和投入结合在一起。对于农户自用的哪些沟渠、梯坎、作业路等,土建部分需要农户自己负责投劳,因为项目补助而形成的资产则需要划归给农户个人。受益户比较多的跨村的水利水保工作,则需要根据农户的实际收益情况来进行筹资和投劳,而项目补助的资产则需要归工程管护协会或者集体所有。在工程结束后,必须进行管护主体的确定并做好移交工作,重视管护措施的优化,并确保管护的效果。水保工程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在进行管护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从而确保水保“公益”工程不再有名无主,而是“各有其主”,通过投入带动与权益驱动,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

4保障项目成效,强化“三个联动”

4.1项目实施与新农村建设联动

在进行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时候,蓝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主线则是通过坡地来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农田,从而给农村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奠定基础。按照“山、水、田、林、路、园”整体推进的思路,将坡耕地改造、道路水系、面源污染控制、院落村庄布设、人居环境改善、区域产业培育等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治理。去冬今春,全县整合水利、水保、农发、交通、国土、扶贫、林业、农牧等涉农项目,在项目区城关镇集中打造新农村示范片。其中坝里村实施坡改梯162.6亩、排水沟1.2 km、田间道路1.2 km,工程总投资53.93万元,其中坡耕地项目补助49.38万元,带动群众和社会投资4.54万元。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给该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全村现流转平整土地150亩,规模发展优质品种青稞100亩(开发青稞酒),藏药材50亩,可带动农户养殖生猪500余头,该村群众预计人均增收500元。这个过去有名的“贫困村”,现在山顶松柏苍翠,山腰梯田层叠,庭园花果围绕,机耕道达村社,文明路连院户,成为林茂粮丰、青山绿水、人居和谐的新农村。真牙头通过整合整村推进项目田间道路建设资金,协调配合施工单位,结合梯田建设项目及其生产道路建设补助金,打通了主公路与该村农田集中分布区连接的生产道路的最后1 km,不仅提高了农田生产能力,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条件;为流转土地,规模发展后续产业奠定的基本条件。

通过项目实施,①治理了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改善了群众的生存条件,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②修成了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同时,通过项目的发动、参与建设,使群众了解了政策,让群众感受到尊重,给群众带来了好处,增强了群众参政议政能力,和谐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民。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效果初见成效。

4.2推行政府统筹协调,主管部门与相关单位联动

对于水保进行统一的规划,做好建设和监督工作。水务局以及水保局需要全面进行项目的规划、指导技术,同时做好验收和资金控制工作;财政局则需要对投资进行评审、调度资金并做好监督工作;发改局则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并做好批复立项;林业和农业部分需要投入捆绑项目;纪委则需要做好监察监督工作;项目的村镇则需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在工程结束后,做好管护工作。项目村、水保局和项目理事会则需要进行任务合同的签订,明确具体的事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并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添加到年度目标考核工作中,项目监督办则需要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后,则需要兑现补助。审计局需要及时的进行审计,不给工程留下隐患。落实责任制度,真正的做到目标责任、工作情况以及绩效评比的公开,做好全面的公示,这样才能够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切实将坡耕地水土流失变成人民群众的民生、德政工程。

参考文献:

[1]赵国秀.梯田建设显成效民族地区促发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4):56.

[2]尹成戌、张小明.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舟曲县坪城项目区2014年实施方案[R].舟曲:舟曲县生态(水土保持)咨询中心,2014.

收稿日期:2016-04-29

作者简介:陈文恩(197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99-02

猜你喜欢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浅谈坡耕地玉米作物根系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坡耕地运输车爬坡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