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山水画点景“渔者”表现主题的演变

2016-12-03王刚吴国良

大观 2016年10期
关键词:渔父渔夫

王刚 吴国良

摘要:宋元山水画点景“渔者”在画面中呈现出不同的画面主题;两宋时期点景“渔者”多是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画中点景“渔者”,或张网捕鱼,或乘船摆渡,或停舟靠岸等,展现出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而在元代山水画作品中,点景“渔者”多为画家的精神寄托,或避世,或隐居,或追逐理想的生活等,在画面中多是一人一舟,或垂钓,或游荡,呈现出极强的隐逸性主题。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点景“渔者”;渔夫;渔父

清代蒋骥在《读画纪闻》云:“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可见山水画点景人物的作用作用。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精彩纷呈,画家们把这些“画中之人”置于林泉山景之中,使得“人物”和“山水”相互匹配、相互映照,也就使得这些“画中之人”在山水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山水画点景“渔者”主要包含“渔夫”与“渔父”两种人物形象。“渔夫”与“渔父”虽然看起来十分的相似,但在山水画面中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渔夫”主要是指在江河湖泊中以打渔捕鱼或是撑舟摆渡为生的渔民,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且多是以场景化的形式出现在山水画面中,或乘舟捕鱼,或停船渔归,或摇橹摆渡;而“渔父”则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文人,多是以单一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山水画面中,一舟、一杆、一人、一世界,游荡在天地之间。在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中点景“渔者”呈现出十分明显的转变,由两宋时期的“渔夫”转变为元代的“渔父”。

一、两宋山水画点景“渔夫”的现实生活性主题

通过对两宋时期山水画点景“渔者”分析中,可以看出此时点景“渔者”多为表现真实生活气息的“渔夫”,劳作于江河湖泊之中,人物多身着粗制麻衣,或撑舟远渡,或乘船摆渡,或拉网捕鱼,或停船登岸等,代表作品有《渔村小雪图》、《早春图》、《渔父图》等。

在王诜《渔村小雪图卷》(绢本,设色,纵:44.4cm,横:219.7cm,现藏故宫博物馆)中描绘有点景渔夫数十人,各自有在劳动,或撑舟出湖,或拉网捕鱼,或协作拉网等。画面中点景渔夫共分为五个场景,其中一场景描绘的是三艘渔舟,上方渔舟上一位渔夫手持舟尾撑杆,貌似在撑舟登岸;下方两艘渔舟上,其中一位渔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安坐船头,持竿垂钓;其二为两名渔夫,船头渔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与坐于船坞旁的渔者貌似在交谈,但像是受到某些影响,正回头望向水面。

在许道宁《秋江渔艇图》(绢本,设色,纵:48.9,横:209.6厘米,现藏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中点景人物共有四处,数十人。在平静无澜的江面之中,描绘有四艘渔船,左侧渔船之上有渔夫两人,一人船尾摇橹,一人坐于船头,双手扬起,貌似在挥洒鱼饵;右上方渔舟上两人,一人船尾手持撑杆,一人身披蓑衣,坐在船头持杆垂钓,行进的渔船在江面上划起层层的水波;右侧两艘渔船分别有渔夫两人,左侧渔船,船尾渔夫站立手持撑杆,正奋力撑船前行,另外一名渔夫坐在船尾,貌似在整理捕鱼的物品;其右下方的渔船上,船尾渔夫正在撑杆,船头坐有一人,手持物品,貌似在参奏。整体上从对画面中点景渔夫的刻画上,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但由于所占画面比例较小,无法十分细致的考证其忙碌的细节,但从整体上来看其生活性十分的明显,或撑船,或垂钓,或拉网等,一些动作的刻画表现均具有较高的技艺。

从众多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点景“渔者”,是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的下层“渔夫”,在画面中呈现出撑舟捕鱼或摇橹摆渡的劳作场景,使得画面的主题呈现出浓厚的社会生活气息。

二、元代山水画点景“渔父”的隐逸性主题

山水画面中的点景“渔者”多是以“渔父”形象,他们或身着长衫乘舟远渡,或身披蓑衣乘舟垂钓,一人一舟,一杆一水一世界的画面,展现出画家不同的精神向往;此时画面中的“渔父”形象多是画家自我的化身,以一种纯粹的心境游荡于大自然之中,去洗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绝望。

在赵孟頫《洞庭东山图》(绢本,水墨设色,纵61.9厘米,横27.6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中,描绘的是太湖边半岛洞庭东山的景色。远处山峦挺拔,树木稀疏;中段水面宽阔,微波荡漾,一叶扁舟随波而渡,舟上渔父比例甚小,甚至无法窥其容貌。赵孟頫在画中自题有“洞庭波兮山崨嶪,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桂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①后两句展现出画家对渔父逍遥生活的向往,只愿挂印遁去的隐逸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甚唏嘘。在其《双松平远图》(纸本,水墨,纵27.6厘米,横107.3厘米,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远处山峦重重叠叠、延绵逶迤;中段水面空旷辽阔,平静无波,仅有一页扁舟游荡,扁舟之上有一“渔父”撑杆垂钓,在一舟一人,一杆一水的大自然中释放自我的精神世界,任由溪水自流,任由精神的畅游。在其山水画作品中,点景“渔父”已然成为其自我的化身,也表现出其虽贵为庙堂之高的臣子,却不能施展抱负以及无所顾忌的去留,身困官场之中,他的无奈之情只能化身渔父承载于一小舟之上,任由其随波逐流。

吴镇山水画以“渔父”为题的作品十分重多,如《渔父图》(1336年)、《渔父图》卷(1345年)、《渔父图》轴(1342年)等,即使在他的一些不以“渔父”为名的山水画作品中,也多描绘有点景“渔父”形象。在这些山水画作品中自题有众多的《渔父词》,如在《洞庭渔隐图轴》中,题有:“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②在画面中有时侧重于渔父的安逸悠闲,有时侧重于渔父的孤傲冷寂,有时又侧重于渔父的洒脱豁达,但在画面中渔夫形象都是一舟一人、一舟、一杆、一线、一水一世界的景象。在画面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于点景“渔父”的钟爱之情,茫茫水面之上,那种一舟一人的静谧世界任由自我精神的遨游,何等的洒脱,引无数人所向往。

元代山水画中的点景“渔者”多是具有画家自我化身的“渔父”形象,画家通过对画面中点景“渔父”的塑造,传达出自身对于理想生活或是精神自由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抱负,只能借助“渔父”的形象来加以传达。

总体而言,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中点景“渔者”,多为现实劳作的“渔夫”形象,他们在画面中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或乘舟出海打渔,或捕鱼归来停船靠岸,或摇橹摆渡载客,或结伴拉网捕鱼等;而在元代山水画中点景“渔者”多为“渔父”,且“渔父”形象多为画家自我的精神化身,一人、一舟,一条鱼线,一根鱼竿,任由舟楫在辽阔的水面上飘荡,洒脱、孤寂,暗示出自我精神的畅游。

【注释】

①[元]赵孟頫.《洞庭东山图》画面题诗.

②[元]吴镇.《洞庭鱼隐图轴》画面题诗.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卢辅圣.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典山水编(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3]巢勋.芥子园画传—第一集山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顾敏.两宋山水画“点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5]杨慧娟.宋元山水画中的渔父题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6]李琪.吴镇山水画渔父情结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渔父渔夫
渔夫和富翁的故事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浅析《渔父》中渔父的形象特点
《渔父》的“清”“浊”之辩
渔父:一颗自由的灵魂
天皇版“渔夫”
放弃和拥有
关于渔父的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