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对越武器出口解禁之后

2016-12-02王宇航

航空知识 2016年8期
关键词:军售战机南海

王宇航

5月23日,正在越南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外界普遍认为该决策将促进美越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发生质的飞跃。同时,两国关系从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战争敌对状态,到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并与美国建交使美国解除对越经济制裁(此时美国对越南仍保留与国防有关的禁运规定),再到今天美越的全面交流合作,这一进程显示两国关系在不断走向新高度。此次,美国全面解除对越南武器禁运的政策将与两国就共同推动完成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所达成的共识产生互动,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掌舵美越关系的未来走向,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越南的“全面革新开放”国策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契合点。其中,两国间即将开启的航空装备军售不仅对互为供需双方的美国和越南影响巨大,由此产生的涟漪还将波及整个亚太地区。

曾被搁置的需求

长期以来,越南军队一直是支严重依赖俄制武器装备的武装力量。在越南战争后期,当时的北越军曾大量缴获和接收南越军使用的美式武器,而且部分装备至今仍在服役,这个现象在当前越南军队的航空装备体系中也很普遍。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接收原南越空军装备,越南空军曾一度拥有超过1000架飞机,其中美制飞机的占比高达40%,但由于零部件短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批美制飞机中的固定翼飞机基本停飞,而为数众多的UH-1直升机则被用来承担运输、投送以及训练任务予以延期服役。同时,越南海军中目前尚有2架“超美洲豹”直升机、3架CASA-212-400型海上巡逻机、3架“水獭-400”型水上飞机在役。上述机型都迫切需要从西方获得零部件供应,尤其是那些无法替代的特殊部件。此前因对越武器禁运的障碍,即使越南从第三国迂回采购带有美国技术专利的装备也是困难重重,常遭封杀。例如,越南某公司曾于2011年竞购9架原属以色列空军的贝尔212直升机即被美国阻止。如今,对越武器禁运的解除扫清了摆在这项需求前的最大障碍,如与美国企业建立合作,无疑使越军中的这些美制航空装备获得了最直接、最稳定的零部件货源。而对美国企业而言,担当这批老机型的零部件供应商是最快削减库存,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和为新项目采集资金的有力途径。因此,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就零部件供应开展合作是美越目前在航空装备军售领域最急切、最可行的交点。

着眼未来的需求

针对零部件供需的合作仅仅是弥补美越两国过去因政治隔阂而造成的欠账,决定未来航空装备军售是否成功仍然取决于大型军用固定翼飞机这一领域。从越南在与美国接触过程中形成的采购清单看,双方各取所需却也针对性极强。

据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透露,早在2013年巴西防务展期间,越南就流露出希望采购6架P-3C反潜机的意愿。目前正值南海局势复杂多变,这时将P-3C拉入清单对美国而言可谓一举多得。首先,越南本就与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的主权上存有争议,作为在南海非法侵占中国岛礁最多的国家,一旦6架P-3C入役越南海空军,其反潜作战能力将得到空前加强,凭借P-3C超过8000千米的航程和接近2500千米的作战半径,越军不仅能够轻松巡航本国海岸线,更可使其侦察及反潜作战的范围覆盖我国整个三沙海域。如P-3C从越南南端芽庄空军基地起飞,以750千米的时速可在1小时内飞抵我国南沙海域南威岛上空,理想状态下其可在任务区滞空超过10小时,在此期间通过运用圆周形阵和扩展形阵等方式投置声纳浮标,并结合多种探测设备对南海水面下处于大潜深状态的潜艇开展复合探测。由此,结合美国在菲律宾获得的5个空军基地,未来美越两国将在南海围绕侦察、反潜行动形成东西对进,针对我国在海南及南海的兵力部署,甚至包括大气、水文、地球物理等南海海洋环境开展信息共享,进而绘制南海最新地形图、实施航道勘测,为今后美军舰艇尤其是航母和攻击型核潜艇在该海域的行动预备准确且完善的数据资料。

不过,在美国刚刚取消对越武器禁运的当前,越南获得技术最新且功能完备的P-3C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前洛马公司已表示最先提供给越南的应为降低配置的版本,预测最显著的特征应是拆除了机腹武器舱和机翼下的10个挂架,使其无法携带反潜鱼雷、深水炸弹及AGM-84反舰导弹等进攻性武备,同时作为美国核心技术的水声系统也不会完整地交给越南。

除P-3C外,出于对性价比的考虑,越南在反潜机采购方面还留有一个备选方案,即采购全新的SC-130“海力士”巡逻机来替代P-3C。SC-130“海力士”巡逻机以C-130J运输机为平台,通过换装模块化对海监测设备即可达到与P-3C相近的能力,不仅费用大大降低而且平时只要拆除监测设备便可当作普通运输机使用,这一附加价值或许对越南这样的用户更具吸引力。

就在洛马公司全力销售反潜机的同时,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也拿出了自己的产品,F/A-18“大黄蜂”战斗机。在此之前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曾向印度强力推销“大黄蜂”,甚至提出将在印度建立平行生产线,但到最后获得“白象”青睐的是法国的“阵风”。至于越南同样不适合作为F/A-18的目标市场,尽管作为舰载机研发的F/A-18“大黄蜂”有过被澳大利亚、科威特、瑞士、马来西亚等国采购作为路基战斗机的成功案例,但当下,越南装备的俄罗斯苏-30MK2正处于生命周期最佳时段,同为第三代重型战机的F/A-18“大黄蜂”无论是在飞机性能还是维护保养上都不占优势。这种情况下若继续坚持,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付出了极高的营销成本后无功而返。

除F/A-18“大黄蜂”外,与P-3C同样出自洛马公司的F-16轻型战机也在针对出口越南进行着尝试。当初通用动力公司在研发F-16时,就是参考了在越南战场环境作战的经验来全面强化了该型战机的近距格斗性能,使F-16成为第一款能够进行9g机动过载的战机,这一特殊渊源或许直接赋予了它在与其他型号战机竞争越南市场时的优势。同时,轻型空优战机正是目前越南空军中的空缺,急需类似战机在苏-30MK2执行综合作战任务时与其形成高低搭配。

无论越南采用上述哪款机型,能否有效维护始终是影响其决策的重要因素。如果被选用机型在役量过低,不仅零部件的供应链难以稳定,更重要的是诸如空空导弹、机载雷达、红外成像仪、磁探测仪、摄像器材、声呐等关键设备及挂载武器也将得不到可靠货源,即便本着维护关系勉强支撑,美国也势必通过提价将高额成本向越南转移。同时,越南三军长期以俄制武器为主战装备,能否使新入役的美制机型与已有俄制装备平台形成电磁兼容,确保链路畅通以保证联合作战是在技术层面将要面对的新课题。此外,如与美国进行情报共享,越南现用的军事情报指挥系统需与美国C4ISR系统对接,由此越军对美军将无秘密而言,且越南并非与美国价值观相同国家,美军极可能在其提供的设备中预留隐蔽接口,关键时其可以此瘫痪越军网络或侵入越军指挥系统获知越军动态,甚至通过特殊路径向越军发布假信息。对非直接当事国的影响

在众多复杂经济、政治诱因下促成的美越军售,其影响范围早已超出两个直接当事国。

首先,作为越南传统军火供应商的俄罗斯企业开始在这一市场感受到竞争压力。不过经过自己数十年的培育,从延续性看越南在主要航空装备上替换俄系产品的可能性并不大,并且在目前对主战装备进行批量替换所产生的转换成本也非越南能承受的,在近期给俄罗斯企业的压力更多在于增加采购选项后越南提升了自己的议价能力。

其次,在美国的示范引导下日本、韩国及西欧的军火企业也将纷至沓来,加快推动本国与越南间的军贸。在航空装备领域,鉴于日本有意向越南海警部门出售巡逻舰,由此或会促使越南向日本采购与之配套的舰载直升机。同时,在日本施行新安保法和全面加强与越南合作的大背景下,日越双方在军售方面的更多潜在交集将不断浮出水面。韩国方面,尽管在航空装备领域可拿出手的自主装备不多,但此前成功向菲律宾出售FA-50战斗教练机的经历极大地激发了韩国将该机型推向东南亚市场的信心,且越南也确有采购现代高级教练机的需求。但面对以俄制战机为主战装备的越南空军,FA-50这款为培养美制三代战机飞行员而研发的高教机能否适应越南这一特定市场仍将是个疑问。至于西欧国家,尤其是德法等军火出口大国也不会放弃机会,但在航空装备领域短期内缺乏合适的结合点,在此将以担当美越军售补充为起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给我国南海局势增加变数。除前述对华影响外,中国一方面需时刻警惕美越借两国关系升温契机就美国使用金兰湾等越南基地形成共识。而对中国来讲,避免局势恶化的根本措施是加快我国南海岛礁建设,全面完善南北分别以永暑礁和永兴岛为支点的群岛防御体系,进而对南沙群岛至西沙群岛间距离达800千米的海域及其上空进行有效监控和防御。正如孙建国将军在今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所说,中国信理不信邪,服理不服霸,在南海问题上他国间做什么我们难以左右,中国要做的只是站稳立场和强化自身。

责任编辑:王鑫邦

猜你喜欢

军售战机南海
次世代战机
北海北、南海南
未来战机大猜想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战机发展史
南海的虎斑贝
美对台军售不是为两岸再平衡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美高官称继续对台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