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爱“爆头”的“爆头哥”

2016-12-02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代课童鞋升格

开篇点题,设下悬念。

用传闻凸显性格特点,埋下伏笔。

外貌描写,刻画严肃,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但是情节在推动方面显得动力不足,可以在原来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让“爆头哥”的形象呼之欲出。

对比表现,从前文情节的紧张度来看,情节的张力越强烈,放松以后的反差也就越鲜明,表达的效果就越好。

“爆头哥”是谁?他是令整个九年级都为之胆寒的老师。同学们都谈其色变,他就是九(1)班的数学老师。

今天第三节课一下课,就有人冲进来说:“‘爆头哥在九(5)班上课!”有几个捣蛋分子立刻闻风丧胆,但还抱着侥幸心理说:“会不会是上公开课?”但是,当大家得知我们的陆老师不在学校时,不仅是他们,我也彻底崩溃,因为,“爆头哥”要来给我们代课了。

上课铃响了,不出所料,他来了。只见他穿着一身灰色衣裤,眉头紧锁,头往前伸,弓着背,一只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另一只手拿着教科书,走路时头随着脚步一颠一颠,这派头活像现代版的“许文强”。

开始上课了,他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但接下来的事令我大跌眼镜!他操着一口纯正的“杨舍普通话”为我们讲课:“童鞋们,看这扎(只)三阔(角)形,正佛(不)正洽(确)?”这一口标志性的“普通话”令我们忍俊不禁。

只听他用奇特的语调又开始教育起来:“童鞋们,不要在我讲的时候做,叫你做时又错啊,嘿嘿!”我们开始慢慢放下心中的戒备,我憋笑快憋出内伤,有些同学早就笑出来了。他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其实一节课你们只要认真处理这张讲义就够了,不要多做什么……”这一直讲了好久,每句话都直戳我们的要害。“要不是这节课长,我就不跟你们说了,要说起来,一节课也不够。”开口说话的“许文强”是这样的平易近人,原来让我们闻风丧胆的他,现在经过了解,跟我们也变得亲近起来了,我不禁喜欢上了这个外表冷漠、内心火热的老师。

“爆头哥”代课事件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其实,有时候老师对学生严厉是关爱的表现,而有些学生不仅不理解老师的爱,还去给老师起外号,诋毁老师的声誉。所以有时候,我们对这种传闻要怀着理智的心态,因为“爆头哥”不一定爱“爆头”!

总 评

“老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也很难写出新意。本文写了让人闻风丧胆的“爆头哥”代课一事,未见其人,先闻其骇人名声。通过上课见面前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他为人严厉,却又和蔼可亲的形象。通过传说和外貌渲染表现“爆头哥”的脾气火爆,通过课上标志性的“普通话”和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展现“爆头哥”不一样的一面。但在情节的推动上感觉动力不足,波澜不够,“爆头哥”深入人心的形象,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这样两端对比越鲜明,艺术感染力越强。

升格指津

[]

原文能够把老师写到这个地步,在情节的发展中完善丰满形象,读来不老套,也算是中上作文。但是如何在情节上进行有起有伏的升格,使它成为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呢?原文整体上情节完整,顺着“爆头哥”这一条线写下来,写了“爆头哥”的“爆头”和不爱“爆头”,对于情节的处理是一起一伏,一张一弛。但如果想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增加这种张力,使它逐步推动,把“爆头哥”爱“爆头”的个性写到淋漓尽致,呼之欲出,然后再从严肃形象的最高点,缓缓地一点一点放松,松到“爆头哥”亲切和蔼的形象妥妥地深入人心,就需要在情节上做一些推动,而且这种推动又必须是合情合理、切乎实际的,不能因为要增加情节的曲折,而故意杜撰一些离奇的情节。文章的情节可以进行艺术再加工,但不能天马行空,要实实在在地符合情境才行。

我们来看看,经过点拨后的作者是如何通过重新增加情节的起伏度,让自己的文章脱胎换骨、成为佳作的。

猜你喜欢

代课童鞋升格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童鞋”,你是来搞笑的吗
“童鞋”,你是来搞笑的吗
代课老师
上学是会呼吸的痛,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中
代课
我国代课教师问题反思*——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
如何才能终结高校“代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