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直板乒乓球运动员马琳技战术的全方位考量与评析

2016-12-02周慧敏江旭恒

关键词:直板王皓马琳

周慧敏,朱 欢,江旭恒

(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北 恩施 445000;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1418)

中国优秀直板乒乓球运动员马琳技战术的全方位考量与评析

周慧敏1,朱 欢2*,江旭恒3

(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北 恩施 445000;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1418)

通过查阅文献、观看比赛录像等方法,对马琳的技战术体系进行了详细考察,全方位分析了其技战术,以期为直板选手技术结构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马琳的技战术有以下特点:发球迷惑性强、威胁大;接发球手段多样;正手侧身抢冲能力强,其标志性的侧身暴冲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反手推挡结合直板横打,且推挡技术多样化;反手周旋时配合一板侧切能够有效打乱对方的节奏;战术应用变化模式算计周密.马琳技术体系不足之处主要是反手横打技术及正手远台相持能力较弱,但这并不影响马琳技战术体系的高度,其高质量的发球、极具威胁的正手暴冲及复杂多变的战术仍是今后选手技术体系构建中应借鉴的地方,尤其是直板选手.

马琳;技战术;考量与评析

2013年12月,马琳同王励勤、陈棋等人一起从国家队退役,结束了其18年的运动员生涯.虽然马琳的18年运动生涯中没有获得世锦赛的单打冠军,但其在世界乒坛中绝对是一个极具价值和分量的运动员.马琳的技战术打法对中国传统直板打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前三板技术.马琳技战术突出的特长有效地弥补了反手技术的不足,是积木理论视角下运动员能力界定的典型代表.现在随着台内拧拉技术在乒乓球比赛接发球的强势使用,使中国传统直板打法饱受冲击.不可否认,王皓的技战术特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是未来直板打法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在直板打法濒临淘汰的情况下,将马琳直板中的优势与王皓技术中的特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有意义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马琳的技战术特点的全面剖析,以期为今后直板选手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1 马琳技战术总体特征

在乒乓球打法上,马琳的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是中国直板打法的典型代表,其不仅秉承了中国传统打法中精、细、变、活等特点,同时又赋予中国传统直板打法新的内涵.马琳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球变化多且质量较高、迷惑性强,往往能够创造抢攻机会;二是接发球手段多样化,具备传统的接发球手段,可台内挑打、可挑直线和挑斜线,尤其是侧身一板暴挑质量很高;三是正手侧身强冲能力极强,侧身暴冲是其标志性的得分手段,反手推挡结合直板横打,且推挡多样化,包括加力推、吸推、挤退等,在与对手反手周旋时配合一板侧切能够有效地打乱对方的节奏,并随时侧身用正手暴冲解决战斗;四是战术应用变化模式算计周密.但马琳技战术中的不足主要是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反手横打技术,以及正手远台相持能力不足.

2 马琳技战术的具体分析

2.1 极为刁钻的正手发球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擅长前三板的选手.马琳发球不仅秉承了前辈转、变、活等特点,而且进一步丰富了直板发球的多样性.依靠高质量的发球,马琳在发球环节有时可直接得分,即使不直接得分也可为后续的正手抢冲创造良好的机会.在接发球过程中,马琳依靠手腕上的小动作常有出其不意的接发球效果[1].总体而言,马琳的发球主要由以下特点:正手高抛发球与低抛相结合,正手发球主要以高抛为主,利用球下降时的动能大大增加对球的摩擦;同时其正手兼具低抛发球,提高了发球的突击性.高抛与低抛相结合的发球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手接球空间位置与反应时间的差异,对对手的接球节奏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二是马琳发球变化丰富.发球中的变化是其最大特点,同时这也是其技战术体系中一个特色.马琳发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旋转和落点两个方面.在旋转上(统计情况见表1、表2).马琳的发球主要是中路的侧上旋为主,并配合下旋和不转球[2].在转与不转两方面,马琳发球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一般选手难以正确判断.而发球旋转的变化较大是基于其在击球时假动作的加入.三是马琳发球的动作较为隐蔽,造成选手对马琳的发球难以形成正确的判断.在落点方面,马琳主要以正手偏反手位的小三角为主,同时配以正手小三角.在台内拧拉接发球技术,尤其是横板反手拧拉未被选手掌握时,马琳发球的落点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对整体技术体系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表1 马琳2016年中国公开赛6场单打发球旋转的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Ma Lin’s serve rotation in 6 singles matches in 2016 China Open

表2 马琳2016年中国公开赛6场单打发球落点的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Ma Lin’s serve placement in 6 singles matches in 2016 China Open

2.2 接发球手段多样

马琳虽然不拥有王皓等人一般强势的台内反手拧拉技术,但其对接发球的处理却富有特色.整体上,马琳的接发球技术较为细腻,应对策略多.主要表现接球方式较多[3].马琳对于接发球的处理除了一般选手所用的摆短、搓长等技术,台内挑打是马琳重要的接发球手段.台内挑打是接发球中常用的一种

技术手段,它具有速度快,突击性强,动作小,落点变化灵活等特点,比赛中可通过台内挑打破坏对方的节奏,随后形成连续进攻的优势.马琳正手的台内挑打不仅速度快、落点好,同时在动作上具有较强的迷惑性,选手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马琳利用多样化的接球方式,可对对手技战术的运用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马琳对接发球的落点控制较好,尤其是对来球落点的控制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接发球中落点的变化可对对手的进攻起到较强的牵制作用.由于马琳在接发球落点的控制极为精准,使对手较少有直接强攻的机会.马琳这种细腻的技术风格与其性格有较大的关系.从比赛可以看出,马琳的每一分、每一球都是精打细算,从不盲目出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马琳还是一个意志力较强的选手,其战术变化、心理素质在国家队队员中都是出名的.

表3 马琳三场重大比赛反手位短球接发球方式的统计[3]Tab.3 Statistics of Ma Lin’s serve way in backhand drop shot of three major competitions

2.3 多样化的推挡技术

推挡是直板选手反手位回球常用的手段,它具有速度快、动作小、落点难以控制等优势,尤其是高质量直板推挡技术对对方的进攻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面对强势的弧圈球的进攻,一般的推挡难以招架.马琳在一般推挡技术基础上,发展了推挡技术,如加力推、吸推、挤推等,尤其在对手进攻质量不足的情况下,马琳的一板的推挤对对手后续的进攻具有较大的威胁性.虽然从技术层面来讲,直板推挡较直板横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不可否认,在今后直板的发展中,推挡仍在反手相持技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对于直板选手而言,推挡作为过渡性技术用于被动状态下的相持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作为主要的反手技术手段.在适当的情况下,实现被动状态下的推挡到适宜机会的反攻必不可少,因此选手仍需具备一定的反手横打能力,实现推挡到横打再到正手反击线路的转变是直板选手生命力保持的重要支撑.此外,在被动推挡的不利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推挡的质量和落点变化,强制压制对手的反手位,以达到降低对手进攻的目的.

2.4 很强的正手弧圈能力

对于以传统直板打法为主的选手,正手弧圈球的杀伤力是决定整体技术高度的关键因素.若没有很强的正手抢冲能力,传统直板打法选手将无法立足.相比于一般的弧圈球,马琳的正手弧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于高质量的正手高抛发球为正手抢冲制造机会,如加强前三板,依靠在发球上旋转与落点变化等赢取进攻机会.二是弧线高,旋转强,出手稳健.韩国选手柳承敏与马琳打法极为相似,都是突出前三板.但相比于柳承敏搏杀式正手强冲,马琳的正手更加稳定,正手弧圈球摩擦较为充分,旋转性较强.相比于柳城敏较为单一的正手强攻技术,马琳场上周旋的策略较多,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往往让对手意想不到.三是速度快,落点刁钻.在击球的上升期,马琳正手弧圈速度较快,往往让对手在防守时对不上点.比赛中,对于防守较好的运动员的弧圈球旋转,好的手感可对来球旋转进行有效的控制.但速度与落点却是选手防守时最难适应的.马琳倒地式爆冲不仅可使球如子弹一般获得极大的动能,同时使回球落点较为刁钻.

此外,马琳发球后正手反拉弧圈球的能力也较为出众.即使马琳拥有较高质量的发球,但在比赛中的发球环节仍常被对手拧拉.面对对手的拧拉,马琳除采取常规的推挡技术,有适宜的机会时,马琳也采取正手的大力反拉.由于马琳正手近台进攻能力较强,反手斜线与直线充分结合,对拧拉球的反拉质量较高,回球路线灵活.但与反拉高吊弧圈球相比,马琳反拉前冲弧圈球能力相对薄弱[4].

2.5 战术应用变化算计周密

不少选手在与马琳的比赛中总有一种跟着马琳节奏走的感觉,比赛的节奏常被马琳控制.这是因为马琳从最开始的发球和接发球环节就对后续的技术衔接和相持有了明确套路,能较好的控制场上节奏.尤其是马琳回球对落点的控制,往往使对手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优势.在这一点上,马琳与刘国梁较为相似,二者都善于在比赛中动脑子,善于算计.在战术的应用上,马琳善于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球节奏的控制上,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被动相持中反手一板高质量的侧切以破坏对手的节奏,然后寻找机会正手反冲(见表4).

反手侧切过来的球不仅旋转,而且近网,可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对手的进攻.在被动不利的局面下,运动员马龙常进行一板反手位的高质量侧切.虽然侧切属被动战术的应用,看似给了对手强冲的机会,但由于侧切后球的旋转要远远强于一般的搓球,加之对手急于杀板的心理往往导致其强攻失误.与横板侧切相比,直板侧切无论在技术动作的难度及发力等方面都难以掌控,故直板选手中很少人能较好的掌握这一技术.马琳不仅侧切质量高且有着较高的成功率,虽然其在技术创新层面不如王皓、张继科等人,但马琳善于计谋及战术的变化对选手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比赛中单项技术固然重要,但比赛的结果绝对不是单项技术的单纯输出,而是技术与战术的综合.

表4 马琳29届奥运会三场单打比赛正手反拉对方弧圈球得分情况[4]Tab.4 Statistics of Ma Lin’s scores of pull on the anti forehand loop drive in three singles matches of 29th Olympic Games

2.6 技战术不足之处

2.6.1 直板横打技术不足

马琳在乒乓球小将的冲击下显得的力不从心,一方面由于年龄大,导致整体技术实力下滑外,更为重要的是技战术体系的滞后.马琳虽然秉承了传统直板打法的凶狠,突出前三板,但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反手位有效击球的难题.比赛中,马琳直板横打缺少一定的连续性,通常只有一板,不能作为一种相持的手段,一旦退到中远台则横打更是无用武之地[5].有学者对2007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马琳与柳承敏比赛分析研究后发现,在相持阶段,当对手给马琳反手位回球质量较差时,马琳可用反手将其拉球,但得分率降低.同时在被动相持阶段马琳的反手技术使用次数较少,一般依靠推挡技术过度[6].

在台内拧拉尚未成为主流接发球技术时,马琳依靠正手控短的策略对对手的发球形成了有效控制,同时依靠高质量的正手发球,往往可抢冲得分.但随着台内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全面使用,马琳发球中的优势较难彰显.例如,面对马琳的发球,张继科、马龙等人一般都采取强势的台内拧拉,压制马琳的反手位.由于马琳不具备很强的反手进攻能力,面对如此情况,马琳只能采取被动的反手推挡,显得力不从心.此外,由于不具备一流的台内拧拉接发球技术,马琳在接发球上只能采取控短,但控短后又易遭受对手的拧拉,进而又陷入被动的局面.需要说明的是,马琳在接发球时虽然拥有进攻性台内挑打技术,但这项技术使用时多针对偏正手位的短球,而对于反手小三角则较难施展.相比于台内拧拉以转制转,台内挑打则是利用娴熟的手法对一般旋转的球进行挑,无论是在稳定性或是击球的质量上,台内挑打都无法与台内拧拉相比,因此,台内挑打也仅仅是马琳接发球技术中的调味品,不具备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范围内直板选手较少,特别像王皓具备一流反手横打技术的选手更是少之又少,虽同属台内拧拉,但王皓的直板拧拉却让对手难以适应.因为无论在动作结构或是球的旋转等方面,直板拧拉都与横板拧拉不同.虽然马琳在技术上不具备一流的直板横打技术,其技术体系不如王皓完备,但马琳与王皓的交手中却胜算较多,甚至在王皓巅峰期的2007和2008年的比赛中,马琳依然可战胜王皓.究其原因,由于他们多年在一起训练比赛,马琳对王皓的技战术特点,尤其是技术的短板较为了解,从而导致善于思考的马琳以采用战术上的变化致胜,然而,在面对马龙、张继科新型的横板打法时,马琳则难以适应,失去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马琳的反手横打技术不够成熟,应用较为谨慎所致.马琳一般不轻易使用横打技术,而王皓则是将横打作为一项常规技术用于比赛.由于王皓过分依赖反手技术,对来球的判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轻视,故与马琳的比赛中效果并不理想[7].

2.6.2 中远台相持能力不足

传统直板打法强调前三板,但一般中远台的相持能力有所欠缺,此外,握拍的不同也决定了直板选手在力量方面不能与横板选手所媲美.直板选手一旦进入了中远台相持,变化则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如马琳与王励勤的比赛,马琳主要依靠近台的强攻,而王励勤则选择将马琳拉到中远台相持,表现了很好的正手多板相持能力.马琳一旦被王励勤拖到中远台,其回球的质量便会降低.有学者对马琳在第48届世乒赛单打的决赛中相持阶段的使用率及得分率研究发现(见表5),马琳在相持阶段平均得分率仅为46.7%,而与王励勤的决赛中更是仅为41.4%.在当今男单的高强度对抗中,正手的相持能力是得分的

关键,而相持能力的不足也成为了马琳世乒赛不能登顶的关键因素[8-9].

表5 马琳在第4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中相持阶段技术评估Tab.5Technology assessment of Ma Lin in men’s Singles in stalemate of 48th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虽然马琳已经退役,但直板打法还需要延续.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推高,比赛中多板相持的概率越来越多.针对直板选手反手技术较弱,今后提高其正手的相持能力并加强跑动能力,特别是强化中远台相持中的大范围的跑动训练特别重要[10].

3 结语

马琳继承了中国传统直板打法并作了较大发展.另外,马琳的发球技术、精细的控球能力、很强的正手强冲技术及变化莫测的战术仍值得今后选手学习.相信在今后直板技术的构建中,马琳技战术体系中的优势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马琳在赛场上不怕困难,敢拼敢打、不放弃、不气馁的优良作风更是深深值得每一位运动员学习.马琳现在已从国家队运动员转变为国家队教练,相信在其执教过程中,定能将自己的经验和优点注入到队员的技术体系的构建中,为中国的乒乓球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邱团,李超,陈础.中国乒乓球主力队员马琳与马龙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52-55.

[2]王春亮,潘韬.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特点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4(3):51-52.

[3]陈国元,李仪.马琳和王皓接发球时处理台内短球的技术特征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6):70-72.

[4]胡静涛.对马琳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4):33-44.

[5]燓恒学,刘呈浩.马琳在第48届世乒赛中的技术分析-兼谈直板直板进攻性打法的发展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1):52-55.

[6]葛洪,肖丹丹.2007年乒乓球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马琳反手技术使用的微观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9(3):86-89.

[7]沈贵庆,卢耿华.马琳与王皓的比赛中战术组合特征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4):74-78.

[8]冯淑娟,谷晨,孙雷,等.第48届世乒赛马琳技战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275-276.

[9]窦洪茵.第48届世乒赛马琳1/8决赛技术运用状况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98-100.

[10]蔡冠蓝.我国优秀直板进攻性选手马琳与王皓的主要技术诊断及技术评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5):48-50.

责任编辑:毕和平

A Full Range of Considerations and Evaluation of Technique and Tactics of Chinese Straight Table Tennis Player Ma Lin

ZHOU Huimin1,ZHU Huan2*,JIANG Xuheng3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China;2.Guangxi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ongzuo 532200,China;3.Shanghai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Shanghai 201418,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ology system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player Ma Lin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game video observation,and gives a full range of considerations and evaluation of his technique and tactics,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ight technical architecture for the future players.The study shows that Ma Lin’s technique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deceptively strong and threatening serve,receiving many means,strong ability of forehand sideways,the iconic sideways acceleration as the main means of scoring,backhand block combined with straight cross and block technology diversification,backhand play with a lateral cut effectively disturbing other’s rhythm,tactical application variety,calculating carefully,etc.Although Ma Lin technology has certain deficiencies,such as not having true sense of backhand cross playing technique and insufficient repelling forehand distant station capacity,it does not affect the height of his technology and tactics system.Ma Lin’s high quality serve,threatening forehand explosive power and impact force,changeable and complex tactics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ther players,especially straight player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echnology system.

Ma Lin;Skills and Tactics;Considerations and Evaluation

G 846

A

1674-4942(2016)03-0346-05

2016-05-13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科研课题(KJS201613);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教研课题(KJY201408)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直板王皓马琳
对中国乒乓球队直板运动员薛飞的技战术分析
我是小小绘画家
乒乓球直板正手撇拉技术的实验分析
Limit Cycles by Perturbing a Piecewise Near-Hamiltonian System with 4 Switching Lines
马琳
乒乓球直板横打技术特点与应用前景分析
马琳:在再婚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世界优秀乒乓球直板运动员前三板技战术运用规律及趋势研究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