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什塘铜矿生产探矿对比分析及勘探类型确定

2016-12-02李树军

现代矿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探矿铜矿品位

李树军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赛什塘铜矿生产探矿对比分析及勘探类型确定

李树军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结合近期获取的赛什塘铜矿生产探矿资料,在对比分析矿体地质特征、地质储量及品位特征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了该矿床勘探类型,确定了较合理的生产探矿工程布置间距,对于提高矿山后期生产探矿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类似矿山生产勘探亦有借鉴作用。

地质特征 地质储量 品位 矿床勘探类型 生产探矿 勘探工程间距

赛什塘铜矿于2000年建矿,2003年试生产以来,经过13 a的开发利用,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生产资料。由于该矿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体规模较小、变化大且稀疏零散,为满足矿山年产50万t铜矿石量的生产任务要求,结合生产需要,长期以来采用边探边采的生产工作方式,随着矿山的不断开发,资源的不断消耗,生产面临严峻考验,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无法继续沿用以往的生产方式。为此,本研究结合该矿区已有的生产探矿成果,进行生产探矿对比分析并对勘探类型进行讨论。

1 矿区地质概况

赛什塘矿区位于青海省中偏东部,行政区划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赛什塘牧场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5°15′40″~35°18′44″,东经99°46′07″~99°50′03″,面积12.19 km2。该矿区处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衔接转换区、鄂拉山构造带东南端,苦海—赛什塘蛇绿混杂带东缘,为近EW、NW—NNW向与NE向多组构造交汇处,构造面貌复杂多样,成矿条件优越[1-4]。该矿位于EW向构造与NNW向构造交接部位,地层主要为雪青沟复式背斜南西翼或孤峰向斜之北东翼上的赛什塘背斜。受后期岩浆活动影响,矿区构造较复杂,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次之。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下二叠统,次有第三系贵德群、第四系地层。下二叠统岩组(P1a)为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也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岩石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局部受动力变质作用,构造破坏强烈,地层分布较乱,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条带(纹)状变质粉砂岩、大理岩等。赛什塘侵入岩是以酸性为主,由同一深源母岩浆分异经多次活动形成的复合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组成。

2 生产探矿对比分析

该矿地质勘探阶段提交的地质储量和Cu矿石品位与生产探矿后的地质储量、品位差异较大。本研究选取该矿区数个较典型的矿体进行地质勘探和生产探矿后地质储量及品位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4条典型剖面的矿石量总误差为 -1 487.9%,品位误差为-14.99%,表明地质勘探阶段与生产探矿阶段的矿石量误差较大,品位误差较小,即地质勘探阶段虽然基本控制了矿石品级,但对矿体规模的控制尤其是对矿体连续性的控制程度较差。

表1 地质勘探与生产勘探期间地质储量及品位对比分析

生产探矿后矿体在剖面、平面上的面积变小,矿量明显减少,变化幅度30%~50%。

3 勘探类型

赛什塘铜矿在一期勘探时期,在对比分析矿床成因、主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厚度稳定性、主要组分(Cu)的矿石品级及其均匀程度的基础上,确定的矿床勘探类型为Ⅱ-Ⅲ勘探类型,但经后期较长时间的生产探矿实践发现与一期勘探提交的资源量、矿石品位及矿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重新确定合理的勘探类型。

3.1 矿体规模

赛什塘铜矿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3类,具体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矿体规模划分标准

由表2可知,赛什塘铜矿床规模为小型,单矿体走向长150~300 m,延深一般为100~200 m,类型系数为0.3。

3.2 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

赛什塘铜矿体总体形态复杂,主要为不规整脉状、透镜状,形态歪曲程度相对较大,局部呈囊状、短柱状相态,内部夹石较多,分枝复合较多且无规律,总体形态复杂,类型系数为0.2。

3.3 矿床构造影响程度

赛什塘铜矿成矿后的构造在局部地段被断层错断较多,总体上对于矿体的延伸破坏不大,类型系数为0.2。

3.4 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表3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3.5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根据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可将赛什塘铜矿体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3类,其有用组分均匀程度具体划分及相应的类型系数如表4所示。矿区矿体Cu品位变化较大,一般为0.5%~3.63%,平均1.22%,Cu品位变化系数130.24%,属较均匀型,类型系数为0.4。

表4 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综上所述,赛什塘铜矿类型系数之和为1.5,据此将赛什塘铜矿床勘探类型定位为第Ⅲ勘探类型,局部地段为第Ⅲ勘探类型偏复杂型。根据重新确定的勘探类型,确定了矿区生产探矿工程布置间距,见表5。

4 结 语

结合赛什塘铜矿地质工作成果,对矿体地质特征、地质储量及品位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该矿体的勘探类型以及勘探工程间距

表5 勘探工程间距 m

地质勘探阶段储量级别工程间距(走向×倾向)生产探矿阶段储量级别工程间距(走向×倾向)111b50×50111b(12.5~25)×(12.5~25)122b100×50122b(50~25)×(50~25)333200×100333(100~200)×(50~100)

进行了重新确定,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陈玉清,李长生,宗德奎,等.白音诺尔铅锌矿勘探类型及生产探矿[J].有色矿山,2002,31(3):16-18.

[2] 刘 恒,丁天柱,何 鹏,等.关于赛什塘铜矿生产勘探工作的几点认识[J].有色矿冶,2012,28(2):10-12.

[3] 刘 恒,李领贵,丁天柱,等.青海赛什塘铜矿探采对比简要分析[J].矿产勘查,2012(2):230-235.

[4] 廖方周,朱登胜,缪 君,等.赛什塘铜矿勘查类型及生产探矿网度分析[J].现代矿业,2014(9):124-125.

2016-06-18)

李树军(1989—),男,助理工程师,813000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团结南路2号。

猜你喜欢

探矿铜矿品位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关于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地质探矿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