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密度钵苗机插对水稻产量及其群体形成影响

2016-12-02陆亚琴於永杰

北方水稻 2016年5期
关键词:如东县粒数穗数

李 华,陆亚琴,於永杰

(1江苏省如东县作物栽培指导站,江苏 南通 226400;2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通 226400)

不同密度钵苗机插对水稻产量及其群体形成影响

李 华1,陆亚琴2,於永杰1

(1江苏省如东县作物栽培指导站,江苏 南通 226400;2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通 226400)

以常农粳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钵苗机插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株距12cm、14cm处理不仅能保证适宜的穗数,而且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从而获得高产;过大的株距18cm处理则总有效穗数减少,虽每穴穗数增加,但穗型变小,从而产量下降。

水稻;钵苗机插;密度;产量

传统机插秧为毯状苗机插,这种栽培模式主要弊端在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难以提高,移栽后植伤大,缓苗期长,制约了水稻个体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群体对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水稻钵苗机插采用机械将钵育壮秧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有序地无植伤地移植于大田,实现了土钵壮秧的机械化精确栽植。该技术经日本引进中国,最初仅局限于东北寒地水稻的零星地区,近几年,江苏加强了对这种栽培方式的研究,多年多地生产实践已初步证明其增产优势[1-3]。该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钵苗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高峰苗数较小,成穗率高,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增产6.0%~12.6%,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3-5]。

栽插密度是水稻栽培调控最关键的技术途径之一,本试验以中穗型常规粳稻常农粳8号为供试品种,探索此类型品种钵苗机插采取何种栽插规格为宜,为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3年~2014年在如东县掘港镇十里墩村稻麦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进行,两年数据趋势基本一致,文中数据以2013年为例。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土壤基础肥力为有机质16.8g/kg、全氮1.15g/kg、有效磷19.12mg/kg、速效钾61.08mg/kg。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选用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常农粳8号。

1.3 试验设计

每667m2大田备育秧营养土70kg于冬前用复合肥(N-P2O5-K2O=18-10-12)40kg培肥,播种前用无锡产杰伟牌壮秧剂0.5kg培肥。播前种子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浸种60h,5月18日钵苗用钵苗播种机2BD-300(LSPE-40AM)播种,秧盘为D448P型水稻钵苗育秧盘,播4~6粒/孔,播潮谷约65~70g/盘。秧田水分管理为旱育秧方式管理,即秧苗1叶1心期揭膜后灌1次透水,速灌速排,以后直到移栽,不卷叶不浇水。6月18日用2ZB-6(RX-60AM)钵苗插秧机机插,行距33cm。设4个不同株距处理,分别是12cm、14cm、16cm、18cm,各处理面积333.5m2,不设重复。以传统盘育毯状苗机插为对照,5月29日播种,播潮谷160g/盘,水分管理也为旱育秧方式管理,6月18日用洋马VP-6高速插秧机移栽,秧龄20d,机插行距为30cm,株距为13.7cm,4本苗/穴。

大田施氮总量21.9kg/667m2,N∶P2O5∶K2O=1∶0.3∶0.5。氮肥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分2次施用,促花肥于倒4叶时施20%,保花肥于倒2.5叶时施20%;磷肥全做基肥;钾肥50%做基肥,50%与促花肥一起施用。其余田间管理同高产栽培管理。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茎蘖动态:每处理选长势比较一致的连续10穴,定点调查茎蘖消长动态。

产量考察:成熟期各处理取5穴代表性稻株,测定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1可知,钵苗机插株距12cm、14cm两处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较大,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1.6%、9.5%,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增加12%、9.1%,其他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株距16cm处理与毯状苗机插产量基本持平,而株距18cm处理产量则比毯状苗机插降低3.9%,这主要因为株距的加大,造成667m2有效穗数不足,分别比毯状苗机插少5.4%、6.7%,且株距18cm处理,每穴穗数达18.6个,穴内竞争大,钵苗的大穗优势有所弱化。综上所述,适宜的株距12cm、14cm处理不仅能保证适宜的穗数,而且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从而获得高产;过大的株距18cm处理则导致总有效穗数减少,虽每穴穗数增加,但穗型变小,每穗粒数减少,从而产量下降。钵苗机插水稻株距以12cm、14cm为宜,不宜大于16cm。

2.2 不同密度钵苗机插水稻茎蘖消长动态

不同密度机插钵苗茎蘖消长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图1)。由于密度不同,基本苗也不同,且株距越大,茎蘖数越少,这种差异一直保持至成熟期。机插钵苗成穗率均高于机插毯苗;株距18cm处理,因基本苗少,单株生长生态环境较好,分蘖发生率高,每穴茎蘖数多,高峰苗期推迟约7d左右,且高峰苗与其他处理无明显差异;机插毯苗成穗率最低,茎蘖动态呈大起大落态势,钵苗各处理稳升缓落,高峰苗低于毯苗,抽穗期、成熟期除株距16cm、18cm茎蘖数少于毯苗外,株距12cm、14cm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栽插规格对机插稻的影响主要在于群体内部相互竞争环境资源,栽插密度过高或过低加剧了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粒数之间矛盾,限制了个体和群体生长优势的发挥,对群体源库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造成影响,最终影响产量[6-8]。本试验高密度处理(12cm、14cm)有足够的穗数,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的穗粒数,形成最大的群体颖花量,最终产量高。密度太低(18cm)群体生长总量不足,单株生长生态环境较好,分蘖发生率高,导致每穴茎蘖数多,穴内竞争加大,钵苗大穗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产量反而得不到提高。

从本试验数据看,钵苗机插水稻株距以12cm、14cm为宜,不宜大于16cm。

[1]孙妍,叶世超,曾凡华,等.灌南县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7):57-58,61.

[2]谢成林,周兴涛,姚义.不同机插方式水稻高产群体特征及其产量研究[J].作物杂志,2014(3):109-112.

[3]李华,陆亚琴,祝志刚,等,水稻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生产力比较研究[J].中国稻米,2013,19(6):60-61.

[4]胡雅杰,邢志鹏,龚金龙,等.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865-879.

[5]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1):50-59.

[6]朱聪聪,张洪程,郭保卫,等.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1):122-133.

[7]宋云生,张洪程,戴其根,等.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的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1-22.

[8]张洪程,郭保卫,戴其根,等.水稻钵苗精确机插高产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3.

(责任编辑:王丹)

Effect of Different Density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with Rice Pot-mat Seedling on Rice Yield and Group Formation

LI Hua1,LU Ya-qin2,YU Yong-jie1
(1 Rudong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Nantong Jiangsu 226400,China;2 Juegang Community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Nantong Jiangsu 226400,China)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nsity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with rice pot-mat seedling on rice yield and group formation were researched which used Changnongjing-8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appropriate row spacing which were 12cm and 14cm not only guaranted appropriate numbers of spikelets,but also increased the total grains per ear significantly,thus achieved the high yield;the oversize row spacing which was 18cm decreased total effective ears,although it increased the numbers of spikelets per hole,ear type was smaller,thus slowed production.

Rice;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with rice pot-mat seedling;Density;Yield

S511.048

A

1673-6737(2016)05-0014-03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SXGC[2015]117)。

2016-03-18

李华(1974-),女,高级农艺师。

猜你喜欢

如东县粒数穗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黄淮北片水地小麦育种现状及性状演变分析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The Mosquito and the Lion
A Harvest season.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