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思考

2016-12-01黄敬标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黄敬标

摘 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了初中历史对学生品行素养常见的影响方向,其分别为历史事件具备强烈的爱国品德感染力和历史事件具备民族团结的培养力两方面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总结并阐述了历史教学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要深入历史事件当中挖掘品行教育内容,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多途径地进行品行引导,借助初中历史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借助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道德素养;影响方向

历史教育属于公民人文教育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历史事件都是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与情感的反应。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未成熟,因此,初中阶段是学校对他们思想和道德培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行的重要黄金时期。初中历史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初中历史对学生品行素养常见的影响方向

1.历史事件具备强烈的爱国品德感染力

相对于简单枯燥的道德说教来说,历史事件更具感染力,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事件较为生动有趣,更容易打动学生,可以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将有关道德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以及抗战楷模张自忠等事迹,为学生展示,在国难当头之际,我们的战士所表现出的勇敢抗战,不畏艰险,为国捐躯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与教育。对于当代青年而言,爱国精神虽然不再是杀身成仁的精神,但这样的历史是值得铭记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历史教育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有着一定的责任。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2.历史事件具备民族团结的培养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一个不断融合与完善的过程,我国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原始社会后期的炎黄结盟,到秦始皇创建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再到汉族政权与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对峙,以及民族大迁徙与融合,中国历史面临着种种的分分合合。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分分合合的分析,引导学生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为维护民族和平团结做出重要贡献和牺牲的历史人物,如汉代时期,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两族人民的团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宋辽议和有利于宋辽边境的和平等。这些历史事件均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平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通过历史教学,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

1.教师要深入到历史材料当中挖掘品行教育内容

如上所述的两种方向的道德影响,教师还可以从历史材料中挖掘出更多方面的道德影响,从而使道德的历史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从古代历史学到现代历史学的发展,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对于历史事实均十分重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之前,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理解,从教材中挖掘出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并使之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但是在《史记》写作过程中,依然能够秉承正义,对历史做出公正的评价等,这些内容对于道德教育而言,是极好的资料。教师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此外,针对一些历史性观点而言,教师应当对正面、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借鉴,而对于一些落后的内容进行剔除,让学生能够对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进行正确的分辨。如“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将迷信的部分去除,吸收其中正确、科学的内容。

2.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多途径地进行品行引导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载体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学。例如,对“甲午中日战争”“巴黎和会”等历史事件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这些内容相关的视频,从而以直观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对教学进行大胆创新,例如组织学生对历史课题进行探究,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查找与学习课题相关的内容,而探究的课题可以是关于道德方面的。例如对“巴黎和会”这一课题进行探究时,让学生思考民国政府拒绝各个国家公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且对这一事件的代表顾维钧人品以及价值观的方向进行详细解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影片内容,在课堂上模拟巴黎和会现场,将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让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并且根据书本历史知识,从当时不同国家的利益出发,对会议事务进行协商,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那个时期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冲突,进而帮助学生较为立体地进行各国的评价,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借助初中历史实施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兴则国家兴,道德衰则民族衰。开展历史教学,一定要注重公民的道德规范教育。因此,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而端正学生的思想。

例如,在元朝建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入课堂,并为学生讲述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高风亮节。又如,明代的于谦,主张“国家社稷为重,君为轻”,并且利用《石灰吟》这首诗表达自我情感。教师为学生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思想和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品格。此外,教师可以围绕端午节、寒食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展开讨论,这不仅起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4.借助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赖以生存的和长期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其在“治水”的这一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公天下”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值得当代人民大力弘扬和传承。屈原精神,为国家的兴亡而忧,充分体现了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在,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民族精神。

初中教师在中国近代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和中国抗战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红军长征中坚定的革命信念与乐观主义、抗日战争中坚持抗战和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保卫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主线,详细地为学生讲述,充分突出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从而对学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和引领的作用。

对中国现代史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王进喜和雷锋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查找课本上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在课堂上交流,然后让学生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总结历史人物身上都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物的善恶具有较准确的判断能力。

总之,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此外,教师为学生介绍伟大历史人物,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体会历史人物身上的高尚品德。

参考文献:

[1]陈艳娟.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2(9):45.

[2]吴剑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才智,2012(21):101-102.

[3]周向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27):61.

[4]白文才.藏区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分析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5(1):62.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