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少年的“和田创造”

2016-12-01刘怡胡振海

少先队活动 2016年8期
关键词:和田中队专利

刘怡+胡振海

从诞生100多项小发明到如今全校师生每一天都自由生长的想法与创意;从追求专利获奖到教会每一个孩子创新的方法;从课余兴趣小组活动到课堂教学的整体变革,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30多年来,坚持做了一件事情——创造教育。

1980年,学校开展了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论文、小制作”为代表的“五小”活动,学校创设“周末创造俱乐部”和“星期天小发明家协会”等兴趣小组,让发明成了校园新风尚。1984年,学校推出了独具匠心的“创造十二技法”风靡全国。1999年,学校成为全国创造教育学习观摩的样本。上海实施二期课改,学校找到了继续前行的方向——创造教育立足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如今的和田路小学,孩子们都拥有这样共同的名字——“小创”,少先队组织成为创新的孵化器,少先队员人人争当“智慧少年”,让创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理想。

有创意的校园环境

和田路小学以“创造教育”闻名,校园里你会惊喜地发现处处有创意的火花绽现。学校把创造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中。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创造”空气。

星光广场。三十六颗闪耀的星星,呈螺旋式排列在星光广场上,每颗星星上面都印刻着历年来获得国内外各类创造发明奖项的学生作品,是学校对于有创造能力的智慧少年给予的最高评价。易取牛奶箱是2008届顾应懿同学发明的,趣味发电秋千是2007届张辰铁同学发明的,两项作品都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拔得头筹。在星光广场上,和田路小学的创造小明星们留下了自己辉煌的足迹,留下了启迪,更树立了榜样。

创意长廊。走进教学大楼,艺术气息扑面而来,12幅大型创意作品映入眼帘,这就是和田路小学的“创意廊”。看过的旧杂志,只需要“加一加”或“减一减”,一幅创意现代画产生了。自行车轮、锯子、水龙头、不锈钢晾衣架,这些冷冰冰的金属部件在创意者的眼中可是无价之宝。创意廊的有趣之处还在于作品的名字全出自学校大队开展的“我为美景取美名”活动,共收集创意名400多个,经少代会和教职工大会的筛选,最终产生“漆图八画”“穿越时空”“零排放”“生活变变变”等有趣的创意名。

有魔力的创造学院

凡是走进和田路小学的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学校别具一格的创造学院。这一整栋楼的创造学院在全市独一无二,不断爆发出创造能量,成为学校创造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载体。

创新实践室。创造学院在三个楼层上分别设置活动室。艺术创新实践室:开展艺术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展研究型学习、创造型学习,培养创造习惯;数字化体验活动中心:提供数字化互动学习的体验,激发创造欲望。创造学院陆续推出了“家居小艺”(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各种生活用品、装饰品)、“未来城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未来城市模型)、“能源实验”(了解环保科技能源并进行现代能源的实验)、“平面设计”(利用计算机进行服装、建筑、机械等主题设计)、“虚拟创造”(在虚拟创造的开放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等课程。

创造课程。创造学院针对不同需求与不同基础的学生,开设了时间跨度不同的三类课程。“微课程”:旨在提供基础的创造力发展普及教育,通过一次创造活动的体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乐趣;“短课程”:旨在掌握基础的创造方法,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完成自己的创造作品,收获创造的果实;“长课程”:针对部分具有创造特长的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素养与创造才能,为未来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每个入院活动的学生,至少都能参与并完成一项创造任务,带走一份属于自己的创造成果,收获一份独一无二的创造乐趣。每项课程还分别设置十个具体内容供学生自己选择,课程任务以任务单的方式呈现,学生按照任务单的提示自主选择所需的材料进行活动,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指导教师与学生志愿者才会给予相应的帮助。

创新护照。创造学院的护照,是一本包含了队员创造活动任务指导、创造课程参与记录、创造成果展示、创造性评价功能的手册。每个来到学院的学生都有一本创造学院护照,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在上面敲上一枚图章。学校大队部每学期都会策划和实施诸如“我就是我——我想创造自己的人生”等系列活动,如果积极参与学校的创造性队活动,就可以获得“小创章”,去“小创商店”换购心仪的奖品。每学期,大队部都会根据队员获得小创章的数量,在期末评选“智慧少年”并进行奖励和表彰。

创造专利署。在大队部的组织下,创造专利署正式成立了,共设立了“生活、才艺、运动、创意、学业”五项专利,每个人都有申请专利的机会。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好方法、一份充满个性的语文小报,“学业专利”的宗旨是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所长;展示在社团活动中学会的摄影、绘画、陶艺的本领,朗诵自编小诗、载歌载舞,“才艺专利”的宗旨是有才艺就来秀 ;呼啦圈三五个一起转,“运动专利”在展示自己体育才能的同时,鼓励多尝试新奇的创意玩法;妈妈不会煮面发明自动煮面机来帮你,晚上睡不着不妨买个多功能讲故事枕头,只要有萌发的金点子或是与众不同的想法并去尝试解决,就能取得“创意专利”。

有智慧的创造活动

创造活动在校园里无处不在。师生赋予了“小创”9个创造习惯:多看看不同的做法、多学学身边的榜样、多说说身边的发现……这便是和田路小学推进创造教育的奥秘所在。

创造习惯一:多看看不同的做法。升旗仪式原来由大队部负责,自从改为让中队承办,变得大不一样。四(2)中队升旗仪式的主题是“多用用自己的慧眼,发现周围同学的创造好习惯”。在班队课上,中队辅导员组织队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组织哪些活动和环节,既契合主题又有新意;大家分头行动,找资料、排节目、写稿子;晚上,中队QQ群闪个不停,不时有队员发来资料和新的创意。中队顺利通过大队部验收,十余名队员代表中队登上升旗台,讲故事,念快板,来一场关于创造好习惯的有奖问答,集体智慧完美呈现。

创造习惯二:多学学身边的榜样。大队部发起了“多学学身边的小创榜样”活动,要求各年级各中队实施独具特色的创新文化活动。四(1)中队成了“纸艺制作大家园”,“小创”们大显身手,小小一张纸千变万化。“小创榜样”层出不穷,王韦超在全校TED演讲交流会上大胆、流利地简介自己的创意作品,徐宇辉在数学节中敢于上台挑战难题,原先性格孤僻的小张在一次诗歌创作活动中写了儿歌《生活在圆的一天》也成了“小创榜样”,性格因此变得开朗起来。榜样,真好!

创造习惯三:多说说身边的发现。学校开展 “美丽苏河湾,梦想家行动”的系列活动,五(4)中队的活动主题为“变废为宝”,中队以小队形式开展了“游览苏河湾——小创的发现”活动,经历一番游览、观察、搜集、交流之后,动脑又动手,一件件富于创造力的作品出现了:有萝卜船、西瓜船、可乐瓶小艇,有各种废弃材料搭建而成的环保型办公楼和住宅小区等。队员们有了生活新发现,把包装纸做成了敬老贺卡,把果壳碎布制成课间游戏的毽子等。变废为宝,乐无穷。

创造习惯四:多玩玩新鲜的活动。能选进学校吉尼斯纪录的人都有独门绝技。操场上,毽子翻飞,绳儿飞舞,你跳花样,我来双飞;走廊上,魔方旋转,单脚独立,你们PK用时最短,我们比赛坚持最长;石凳旁,男生掰手腕,女生十字绣,你拼力量,我比技巧;教室里,诗词大联盟,歌曲串串烧,你背古诗,我猜歌名……一时间,“我的吉尼斯”成了校园热门话题。孩子都相信:只要你有,就可能最棒,只要你是第一个,你就是纪录的创造者。

创造习惯五:多做做勇敢的尝试。小祖同学从小爱动脑筋,他为爷爷发明了一个带着放大镜的万能充电器,让爷爷脸上笑开了花。小祖的这个小发明,已经向学校专利署提出了“生活专利”的申请。获得专利证书的小祖还有进一步的想法:如果这个带放大镜的手机万能充进入市场,每个家庭只需要两到三个,就能满足所有需求。有了“和田专利审核署”的保驾护航,一个个小小发明家正在涌现,进行着一项又一项勇敢的尝试。

创造习惯六:多找找相关的信息。小创点播台是少先队重要的宣传阵地,由中队轮流承办。这一回,五(1)中队像电视选秀大赛一样搞了中队主持人选秀赛,由中队委员担任评委,参赛的内容就是让选手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音乐歌曲我来点”是这个中队的特色栏目,小DJ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少儿歌曲,抄好目录贴在显眼的地方,让队员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一举措受到了不少队员的青睐。正是由于队员的创造好习惯——多找找相关的信息,小创点播台的收听率日益攀升。

创造习惯七:多试试新奇的创意。和田路小学创造教育三十周年庆典活动暨“508和田创意空间站”活动的节目丰富多彩:教师用锅碗瓢盆、废铜烂铁和撕开的净水桶当乐器演奏了一段校园音乐,与众不同的演奏方法,告诉大家,这就是创新;酷似机器人表演的机械舞,从服装到道具都来自队员的巧手,这就是创新;各式各样、主题不一、五彩缤纷的花车巡演,花车材料来自生活中各种车辆的再加工,这也是创新。时装秀更是别具一格,队员们都穿着自己设计并用各类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服装,散发着创意气息。

创造习惯八:多想想解决的方法。男生厕所常常飘出难闻的气味,大队部和卫生室就号召全校同学文明用厕。三(3)中队男生自由组合,在每天不同时段到厕所进行不文明现象的观察。队会上,小马同学做了汇报,大家纷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一致决定写一份倡议书在升旗仪式上朗读。这个想法得到大队部的支持,校园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到两天,学校厕所的墙面上、水台边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香水书签、样式别致的小香袋。男厕所的门口也经常能看到文明志愿者的身影。相信孩子,就让他们多想想解决的方法。

创造习惯九:多改改设想的方案。每周四中午,学校大礼堂里就会弥漫着浓郁的学术氛围,这里进行的是创造学院的“TED学生创新作品发布会”,一个个智慧少年有序地上台推介自己的创新作品。听,一位队员正在讲述创作红绿灯行人自动栏杆多次修改设计方案的过程。孩子们很喜欢发布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是他们平时观察生活细节、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动脑思考、动手制作过程的体现,他们也很乐于点评他人的作品,享受创新思维碰撞的好时光。

在和田,创造不是那些资优生的特权,也不是个别特长生的专利,而是通过课程系统设计、载体的搭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习创造、体验创造和有兴趣创造。习近平总书记“从小学习创造”的嘱托正在和田的校园里变成行动。和田创造,已经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发生着神奇的反应,生发智慧,化为梦想,绘就美丽中国的创新梦。

校长的话

“和田,创造,创造教育”也许永远会是和田路小学的主题词。

上世纪80年代初,孔德容老校长带领和田人从科技教育起步发展为创造教育特色,领潮流之先,创教育品牌,使和田路小学走向创造兴校之路。自此,“创造引领发展”成为几代和田人的追求。我们从没放弃,奋斗不止。

36年坚持创造教育理念矢志不渝,36 年坚持用符合实际的方式走自己的路,36年坚持相信与依靠每个教师,36年坚持每个孩子都能创造,每个孩子都会创造。坚持的力量,坚持的精神,使创造教育日久弥新,使和田路小学熠熠生辉。

创造,从来不是简单的事,和田精神支撑起创造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和田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初创品牌期的高瞻远瞩,蓬勃发展期的众志成城,高原瓶颈期的艰苦奋斗,发扬光大期的创造无限,和田精神是和田路小学的灵魂,和田路小学,浸润于创造,成就于创造。

在和田的校园中,我们看到了和田精神。创造了无数佳绩的学生科幻画长廊,创造了区域第一的特色校园,创造了上海第一的小学创造学院,创造了全国第一的小学生3D打印课程。

在和田的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和田精神。登上世界的领奖台,挥汗在全国的运动赛场,昂首于上海创新活动现场,活跃于和田校园的时时处处。每个孩子都能创造,每个孩子都会创造,和田精神代代相传。

在和田教师们身上,我们更看到和田精神。在项目讨论会上,一群热情昂扬的老师们为一个创新问题探讨争执;在教研活动的现场,老师们为研讨某个教学细节反复推敲;在学生主题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老师们身先士卒与学生共创共学。

和田,于我,于我们,究竟是什么?

和田就是那股精气神儿——点燃创新之火。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 张军瑾

猜你喜欢

和田中队专利
我为中队代言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五(5)中队
中队赞歌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