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之瘾

2016-12-01王聪涵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成瘾者多巴胺激素

王聪涵

一位老师上课时发现有同学不认真听课,在玩手机。老师走过去,收缴了手机,谁知那个同学当场大哭求饶:“老师,求求您,还我手机吧!我玩的手机小游戏,马上就要升级了……”呵呵,明显是一个手机成瘾者,似乎是离了手机不能活呀!

瘾从何来

瘾是什么东西?生理科学对瘾的来源早有研究。

在各种各样的刺激下,人身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激素,其中有些激素与调节人的精神状态有关。比如给人带来愉悦的多巴胺,让人增强力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帮助人减少痛感的内啡肽,还有给人勇气的催产素。这些激素可统称为快乐激素。

日常状态下,人体释放出的快乐激素量是很少的。少量释放快乐激素是为了让我们维持心情平静和体态平稳。一旦快乐激素释放过量,人就会表现得得意忘形、手舞足蹈,容易失态出丑。

一个人在完成了某项任务之后,身体就会释放快乐激素,引发人的愉悦感,就像我们平常取得一些成功之后会获得的满足感和光荣感。

快乐激素让人产生愉悦感,是对一个人的奋斗进行精神奖励,然后让人继续奋斗下去,直到取得成功。生理科学家发现,奋斗的收获与快乐激素的释放量成正比,即越成功快乐激素的释放量就越多,所以说越奋斗越快乐,越快乐就越奋斗。

一个人如果通过奋斗令人体释放快乐激素,保持高昂的工作或学习热情,那么这个人将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基于奋斗成功而产生的快乐激素并不是人体的负能量,而是让人坚持完成艰巨任务的正能量。它是激励人类坚持从事长期、有计划的活动,更好地适应环境,最终成为地球主宰的化学秘方。

可是,有些情况下人体释放的快乐激素却是一种负能量。人是有惰性的,所以人有时候讨厌奋斗。有些人虽然讨厌奋斗,但不讨厌快乐。不奋斗,哪来的快乐呢?原来,真的有不需要奋斗也能收获快乐的途径。生理科学家发现,通过吸食烟酒或毒品等方式替代奋斗,也能刺激人体释放快乐激素,从而让人得享愉悦,并且人体很容易对这种用替换物质带来的愉悦感产生依赖。然而,一旦吸食不到烟酒或毒品等,或是吸食的总量不足,人就会出现空虚、失落、头痛、痉挛、惊厥等身体上的痛苦感,这种痛苦感又迫使人拼命去追食烟酒或毒品等,因为烟酒或毒品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巨大,所以吸食者是饮鸩止渴、慢性自杀。

我们这里所说的瘾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或依赖性。生理学家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们瘾从何来:源于一个人没有走上以奋斗为乐的正道,却走上了借不良刺激寻乐的邪路!

科学探索

人脑里有太多的奥秘,以前脑细胞传递信息的方式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958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首先发现了人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脑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中介物质,这才渐渐揭开了脑细胞进行信息传递的许多奥秘。多巴胺的发现,成为人脑科学的里程碑,正是基于这个伟大的发现,卡尔松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趣味链接

广东韶关动物园的一只猴子长年累月地受到了变相吸烟训练:驯养员的二手烟、扔掉的烟屁股成了这只猴子每天晚上的提神物。许多游客看到猴子吸烟时的样子非常滑稽,也会主动扔烟给它吸。不到半年时间,这只猴子就染上烟瘾无法自拔,并且身体日渐羸弱。

不可吸食为何成瘾

许多物质被人吸食后,才会刺激人体产生快乐激素,让人成瘾。这些瘾主要包括茶瘾、烟瘾、酒瘾、毒瘾等。

那么问题来了,手机作为网络终端是一种不可吸食的电子产品,不可吸食为什么也能刺激人体并成瘾呢?网络终端制造者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解释。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非吸食物质,也会刺激人体释放快乐激素,令人成瘾。非吸食物质成瘾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小说成瘾

有的人在看小说时,会感觉很刺激,这种刺激就会催促人体释放快乐激素。比如男生读武侠小说,女生读言情小说,常会深陷情节之中,不能自拔。读小说让人感觉刺激,获得愉悦,经常如此,读小说就成了一种瘾。

社交成瘾

有的人会对社交网络上瘾。每天一上网,必定拼命刷屏发状态,发信息,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天天忙得不可开交。为什么忙得不可开交?因为社交网络对这样的人也是一种强力刺激,可以使人体释放快乐激素。如果一个人上了社交网络就成了一条兴奋的龙,离了社交网络就成了一条无趣的虫,那么这个人就有了社交网络成瘾的倾向。

信息成瘾

有人有这样一种渴望:他想成为世界上知道事情最多的人,成为信息之王,别人谈什么他都能插话,别人问什么他都懂。知道的信息多,就能得到别人的崇拜,而别人的崇拜就会刺激人体释放快乐激素,让人产生满足感。渴望掌握超量信息的人,最容易信息成瘾,你看他天天忙着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各种信息,唯恐知道的比别人少。

游戏成瘾

游戏容易让人上瘾,一些粗糙的、操作简单的过关类小游戏更容易让人上瘾。画面精美,情节复杂的大型游戏因操作过于杂乱,太累人,反倒不容易让人成瘾。那些小游戏只需简单地操作就能获取胜利,刺激人体释放快乐激素,算是获得愉悦的捷径,所以许多人玩小游戏是玩它千遍也不厌倦。

说了这么多的非吸食物质成瘾的状态,你应该明白手机为什么会让人上瘾了吧!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网络终端设备,借助网络,将小说、社交、信息、小游戏等皆可让人成瘾的非吸食物质刺激统统整合到一起了!现在你拿着一部智能手机,里面总会有一款非吸食物质刺激到你上瘾。只要你对智能手机的某一种功能上瘾,智能手机就会轻易俘虏你,成为你爱不释手的“唯一”,甚至让你爱它胜过爱自己!

科学探索

人类对某种刺激上瘾,自古有之,但早期人类的各种瘾并不太大,算是小瘾。但是向前推500年,人类的各种瘾却迅速膨胀起来。这500年间,人类的各种瘾为什么会大爆发,社会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许多瘾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有利益集团在背后刻意推广:瘾的暴发与经济利益居然有着暗藏的对应关系,你有瘾并非完全是你的错,而是有人想用你的瘾赚你的钱,控制你!所以说对瘾保持警惕是必要的。免得丢了钱,丢了健康,丢了前途,丢了自己。

趣味链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青岛市民张先生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孩子们却一个个抱着手机玩,气得老人扔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盘子离席而去。这与其说是一种不经意的习惯,不如说是对亲情的冷漠——回爷爷家,别玩手机了,就陪爷爷说说话吧!

手机成瘾危害大

健康专家整天担心手机成瘾的危害,他们认为手机成瘾对人的健康是有危害的,并且对青少年的健康危害会更大。

首先手机成瘾会损害身体健康。

手机成瘾,整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玩手机,会挤掉许多运动时间,让你成为一个“宅”人。生命在于运动,玩手机,不运动,生命就会毁于不运动。再者,一个手机成瘾者常常有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劲头,却没有离开手机一刻钟的勇气,从早到晚捧着手机玩,饭吃不香,觉睡不足,导致面黄肌瘦体弱多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手机作为一种发光电子产品,长期盯着手机屏幕看,它发出的光线会影响身体褪黑激素的合成,影响青少年长个子。健康专家认为,痴迷手机已经成为损害人体健康的杀手——痴迷手机,等于慢性自杀之言并不为过。

其次手机成瘾还会损害精神健康。

健康专家对一些手机成瘾者进行心理测试,想看看手机会不会对人的精神健康带来损害。测试发现,手机成瘾者的精神健康会受到明显侵蚀,主要表现在:手机成瘾会导致人的意志力减弱,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悲观、懒散、消沉,严重的会产生暴力行为,如毁坏物品,对家庭成员施暴等,个别极端者会导致抑郁症。青少年手机成瘾还会导致人格障碍,对人冷漠,缺乏爱心,不善于与人沟通,甚至遇到事情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手机成瘾者和传统的毒瘾者类似,甚至正常的人性都会湮没,成为一名精神变态者。

更可怕的是手机成瘾会祸害下一代。

健康专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手机成瘾会强化一个人的冲动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着一个人的冲动性,并且能够遗传给下一代。换句话说,手机成瘾者的癖好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可怕吧?你不控制自己天天玩手机的冲动,以手机为瘾,那么你的下一代便容易天生对手机成瘾。

手机成瘾破坏身心健康,损害人际关系,所以我们要有节制地玩手机,不能成为上瘾者反被手机玩了……

科学探索

夜间,有些人喜欢关灯玩手机,殊不知这种玩法危害很大。夜间玩手机,眼睛和手机屏幕更近,容易导致近视,屏幕释放出的热能会被眼球吸收,使原本透明的水晶体就像蛋白被煮熟了一样,逐渐变混浊甚至全白,形成白内障。荧幕越亮、越鲜艳,散发的热能越强,对眼睛水晶体的伤害越大,导致白内障风险就会倍增。

趣味链接

英国一家媒体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在一棵树上挂100张一美元钞票,并且每张钞票还附上小字条,写有“看!免费金钱”“不要问,只享受”等字句,研究员设置摄录机拍摄整个过程,结果发现那些爱玩手机的路人,统统看不到钞票——经过“摇钱树”时只顾着玩手机,连其他人摘下树叶也没有在意。虽然也有行人将视线离开手机,望向树上的钞票,但结果都是径自走过,显示他们根本心不在焉。

如何去除手机“瘾”患

既然手机成瘾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正视手机成瘾的问题。如何远离并戒除手机成瘾?这要根据不同状态区别对待。

一般情况,多数手机使用者并没有成瘾,只是对玩手机特别喜欢罢了。玩手机过度,就容易上瘾。所以说喜欢玩手机的人,可视为手机成瘾的潜在人群。为了避免由过度喜欢发展成瘾,手机用户需要有意识地用体育锻炼、琴棋书画等爱好来替代玩手机的爱好,制订合理玩手机的计划,不让手机成为每天的耗时大户,这样可以避免从喜欢手机发展成手机成瘾。

有一部分手机用户存在着轻度成瘾的症状:对手机有依赖,一旦没有信号或是其他原因不能用手机上网时,就容易感觉烦躁无聊,无所事事,有手机可玩时才能平静下来。手机轻度上瘾的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戒除的,只要这些人有三天五天不玩手机的意志,那么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可明显降低。当拥有了不玩手机“不过如此”的经历之后,大脑就会通过释放多巴胺,奖励你成功地远离手机的行为,让你感受到戒除的愉悦。然后,你再远离手机三五天,大脑会继续释放多巴胺奖励你,让你把戒瘾的行动坚持到底。只要意志坚定,戒除手机成瘾并非难事。

深度成瘾者一旦没有手机可玩,行为表现就有点吓人了:人会变得暴躁,不可理喻,寝食难安,血压升高,情绪不稳,易哭易闹……手机深度成瘾者,单凭个人意志是无法戒除瘾症的。这时需要医学疗法介入:可给深度成瘾者注射多巴胺阻断剂,目的是让其在玩手机的时候体会不到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反而会心生厌恶感。这样,玩手机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成瘾者就不再想玩手机。可是,通过注射多巴胺阻断剂的方法,并不能真正戒除手机成瘾症,因为中止注射后,手机成隐者再看到手机,立即又会成瘾如初。所以,告诫每一个手机用户,玩手机要有度,如果成了深度成瘾者,那可能会无药可救了!爱惜生命,少玩手机,远离瘾症……

科学探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医生在给伤员做手术时,紧缺麻醉药吗啡。后来德国科学家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出美沙酮,用它来替代紧缺的吗啡。美沙酮起初是麻醉药物,可是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又发现它具有治疗海洛因成瘾的新药效,于是被当成了戒毒药剂注射给毒瘾者。可事实上,人体对美沙酮同样会成瘾。药物戒瘾并非上策,往往让人在戒除了旧瘾时又生新瘾,所以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无瘾”。

趣味链接

法国一位男子正在打电话,当他准备挂掉电话,收起手机时,一个恐怖分子站在几米外向他开枪。幸运的是手机替他抵挡住了子弹,救了他的命。这名男子当时在法兰西体育场外获救。在受访时他说:“这是我的手机,它抵挡了子弹袭击,救了我的命,要不然我的脑袋可能已经被打碎了!”看来,手机用得好是可以救命的呢!

(编辑 孙世奇)

猜你喜欢

成瘾者多巴胺激素
正确面对焦虑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贪婪的多巴胺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知觉机制研究
网络成瘾者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持续注意任务事件相关电位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