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不想造车,但奇点们还在狂奔

2016-12-01范文清

汽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奇点主机厂造车

范文清

11月9日,在奇点汽车品牌战略发布会开始前两小时,唐纳德·特朗普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很多分析家认为特朗普胜出的概率在5%-10%。

特朗普胜出的消息传来,奇点汽车CEO沈海寅精神一振。两年前,在沈海寅决定成立奇点汽车时,他对身旁的兄弟说,“我们成功的概率或许只有5%-10%,干不干?”

同一个概率,特朗普颠覆了人们的预判,奇点汽车能否实现对传统汽车业的逆袭?沉默了近8个月后,沈海寅在此次发布会上宣布:奇点汽车已经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的融资,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将落户安徽铜陵,总投资80亿元,年产能将达到20万辆。

与其他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业的侧重点相同,奇点的视角也落在智能驾驶领域,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联合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院士一起开发、落地“驾驶脑”,为奇点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的提升做技术储备;第二,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包括车载机器人、车载智能交互在内的研发;第三,加深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方面的合作布局。

第三条路径

事实上,布局智能驾驶是当前汽车圈和IT圈都在考虑的事情,只是两者的发展思路不同。

以谷歌和百度为例,互联网公司的智能驾驶研发路径主要是通过激光雷达等技术的不断研发、装配,一路狂奔直至无人驾驶。这条路径的缺点是需要突破很多法律门槛,研发成本也比较高,距离现实生活相对遥远。相比之下,汽车公司对自动驾驶的发展相对保守,他们会逐步提升ADAS层级然后到高级智能驾驶再到自动驾驶。这条路径的不足是,研发周期长,迭代速度慢。

所以权衡利弊下,智车优行选择了第三条发展路径,他们称之为“自主驾驶”:即初代产品从用户基本刚需的智能驾驶功能入手,后期通过提前铺设的云平台、处理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让汽车在不需要改变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升级和迭代,通过大数据和自学习逐渐向“自主驾驶”过渡,使汽车能够在用户手里实现双代双控。

为了使“自主驾驶”概念落地,奇点汽车一方面与李德毅院士一起开发、落地“驾驶脑”,共同研究开发智能汽车驾驶脑项目,并将其运用到奇点汽车的量产车型中。沈海寅透露,驾驶脑的研发、测试将为奇点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的提升做技术准备,第一代奇点汽车将在2017年年底小批量量产。

另一方面,奇点汽车还将与东风网力及其全资子公司物灵科技一起,共同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双方利用整合平台进行包括车载机器人、车载人机交互在内的大数据系统和深度学习开发,共同打造智能引擎。

除此之外,沈海寅透露奇点汽车还将延续与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在ADAS系统方面的研发,未来将继续深化在视觉、算法等方面的合作。

互联网“造”不出汽车

奇点高度智能化的目标决定了它要对生产链条进行深度掌控,所以外界更关注奇点的制造环节如何落地。

之前,沈海寅曾向笔者透露,奇点将与整车企业合作,通过代工方式量产汽车。但在11月9日的发布会上,沈海寅的这一想法略有改变,他选择和乐视一样与地方资源合作,自建工厂,只是相比乐视200亿元的大手笔,奇点的投入规模为80亿元,将与安徽铜陵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预计2017年底动工,产能规划为每年20万辆。在此之前,奇点汽车的生产将与国内一些具备生产资质的主机厂合作。

“现阶段,奇点会先和国内主机厂合作作为主机厂的子品牌来生产,同时我们也会积极争取新能源汽车牌照,争取将新能源牌照落户到安徽铜陵。”沈海寅说。

事实上,在沈海寅看来,互联网本身是造不出汽车的,它必须与现有的汽车工业相结合才能完成目标。他不赞同传统车企通过垂直整合来“闭门造车”的做法,认为现在新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快速造车。

一个最新的案例是,在美国硅谷一个110人的团队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制造计划,这件事对沈海寅的触动很大。“它表明只要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发挥协同能力,互联网公司造车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沈海寅并不认为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制造环节,相反IT企业应该把更多精力投放在智能驾驶的技术研发上,制造环节应该交给整车或者有制造经验的团队去做。这一点与蔚来、乐视的想法不谋而合。

事实上,当前虽然苹果停止了造车的想法,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造车热情却越来越高。今年11月底,蔚来汽车将在英国伦敦推出第一款高性能电动跑车以证明自身的造车能力。已经被人遗忘的游侠汽车也在近期突然宣布“死而复生”。国内互联网造车的队伍没有缩小,名单反而越拉越长。

“互联网造车瞄准的方向,从来都不是组装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车,他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智能化背景下的系统,给汽车附能。”一位互联网的专家说,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颠覆并不需要造出一部完全不同的汽车,而只需要开发一款可供智能化内容搭载的平台软件,而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造车”大军中的原因。

猜你喜欢

奇点主机厂造车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商用车排放升级、市场下滑之下主机厂和经销商如何共生
校中有笑
奇点迷光(上)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揭开“审核”的神秘面纱(一)
——各大主机厂审核要求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