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15年福建省三明市水稻品种推广趋势分析

2016-12-01李齐向

中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两系三明市杂交稻

李齐向

2006-2015年福建省三明市水稻品种推广趋势分析

李齐向

(福建省三明市种子站,三明 365000)

对2006-2015年福建省三明市水稻品种推广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显示,水稻播种面积逐渐减少,推广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常规稻品种推广面积显著减少,两系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显著上升,大面积推广品种主导效应减弱,品种更新速度呈先减慢后增加的趋势,种植品种逐步向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转变。对水稻(繁)育种、栽培管理、企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水稻;品种推广;三明市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明市是福建省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已建成8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9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和1个国家级产粮大县,每年提供商品粮2亿kg左右,居全省第2位[1-2],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表明,品种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3],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的水稻新品种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推广种植优质、高效水稻品种,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农户需求的变化,三明市水稻种植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本文对2006-2015年福建省三明市水稻播种面积、推广品种数量、常规稻品种推广面积、两系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大面积推广品种主导效应、品种更新速度、品种综合性状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全省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三明市种子站2006-2015年福建省粮油作物品种推广面积统计。将这10年间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将品种分为早稻、中稻、晚稻,常规稻和杂交稻,杂交稻又分两系和三系杂交稻。利用WPS office 2016对数据进行分类、作图及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播种面积分析 2006-2015年三明市水稻播种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表1),由2006年的16.33 万hm2减少到2015年的14.44万hm2,减少幅度达11.55 %,其中,早稻面积由2.63 万hm2减少到1.37万hm2,减少幅度达48.02 %;晚稻面积由2.52 万hm2减少到1.34万hm2,减少幅度达46.88%;中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由11.18万hm2增加到11.74万hm2,增幅5%。由此可见,三明市水稻播种面积的减少,主要是早、晚稻面积的减少,中稻播种面积明显高于早、晚稻。这主要是受三明市种植结构及种植模式的影响,如早季种烟,烟后制种等。进一步分析表明,三明市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表1 2006-2015年三明市水稻播种面积统计表 (万hm2)

2.2 推广品种数量分析 近10年来,三明市推广水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多,由2006年的123个,增加到2015年的227个,增加了84.55 %(表2),说明福建省水稻品种选育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从品种类型看,增加的品种主要是杂交稻,常规稻品种数量最多年份是14个。杂交稻以三系杂交稻为主,品种数量由2006年的105个增加到2015年的169个,增幅60.95%;两系杂交稻增加明显,由9个增加到49个,增幅444.44%。进一步分析表明,水稻推广品种数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杂交稻品种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引起的,常规稻品种数量变化不大。

2.3 常规稻品种推广面积分析 自谢华安院士在三明市研发出全国使用时间最长、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以来,三明市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杂交稻品种审定数量和推广面积逐步增加,常规稻品种审定和推广面积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种子市场供给方品种选育结构调整的结果。从推广面积分析,近10年来,三明市常规稻品种年推广面积明显低于杂交稻品种(表3),且呈减少趋势,年推广面积由2006年的2万hm2减少到2015年的0.7万hm2,减少幅度达65%,而杂交稻年推广面积基本上稳定在14万hm2。

表2 2006-2015年三明市推广水稻品种数量统计表

表3 2006-2015年三明市不同类型水稻推广面积统计表 (万hm2)

另据分析,常规稻品种在三明市早、中、晚季都有种植,但主要是作早稻种植。2006-2010年种植面积占年度常规稻种植面积的70%左右,最高年份达到86.99%,2011年开始有所下降,并维持在50%左右(表4)。近5年来,作中稻、晚稻种植比例有所增加。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常规稻将与杂交稻共存并相互促进,选育和推广利用丰、抗、优常规稻品种有利于提高三明市水稻种植面积。

表4 2006-2015年三明市常规稻品种种植类型及所占年度常规稻种植总面积比例分析表

2.4 两系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分析 由于两系法杂交水稻配组自由和米质等方面的优势,两系杂交稻品种数量及推广面积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强劲。由表3可知,近年来,三明市两系杂交稻推广面积增加明显,由2006年的0.92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 2.73hm2,增加幅度达196.74%;三系杂交稻面积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3.23万hm2减少到2015年的11.01万hm2,减幅约16.78%。两系杂交稻已经成为三明市水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5 大面积推广品种主导效应分析 统计显示,大面积(年度推广面积≥0.33万hm2)推广品种数量逐渐减少,由2006年的10个减少到2015年的5个(表5)。大面积推广品种推广面积之和递减更为明显,由2006年的7.63万hm2减少到2015年的1.86万hm2,年度推广面积比例由46.70%下降到12.85%。说明大面积推广品种主导效应减弱。

从表5还可以看出,大面积推广品种主要是杂交稻,常规稻品种只有3个,为佳辐占、漳佳占、泉珍10号。2006-2015年推广面积第1名品种分别为Ⅱ优明86、Ⅱ优辐819、Ⅱ优航148、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宜优673、福两优366等,其中Ⅱ优明86、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宜优673为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仅有宜优673连续4年占据年度推广面积第1名,可见超级稻在本市水稻品种推广中优势明显。年度推广面积超过0.67万hm2的品种有Ⅱ优明86、佳辐占、Ⅱ优1273、Ⅱ优辐819、特优627、D奇宝优527、Ⅱ优1259、Ⅱ优航148、特优627、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宜优673等共12个品种。可见拔尖类品种更新较快,单个品种年推广面积增加不易,对育种要求越来越高。

表5 2006-2015年三明市大面积推广品种统计分析表

另据统计,2006-2015年三明市水稻播种面积为151.10万hm2,推广品种数为1920个次,其中主栽品种(年推广面积≥1万亩)推广面积为123.45万hm2、品种数达629个次,非主栽品种(年推广面积<1万亩)推广面积仅27.65万hm2,品种数达1291个次,可见这些“小品种”面积之少,数量之多。

2.6 品种更新速度分析 2006年以来,尽管推广品种数量明显增加,但品种更新速度呈先减慢后增加的趋势(表6)。杂交稻品种更新率由2007年的29.08%下降到2013年的10.14%,2014年、2015年有所回升,分别达到14.49%、15.14%。这可能与福建省严格品种审定制度,实行品种审定退出机制,有效推广审定品种数量减少,及农户种植习惯等有关。常规稻品种更新率更低,多数为2005年以前审定的品种,且多为“小品种”,3个大面积推广品种佳辐占、漳佳占、泉珍10号分别为2003年、2005年、2004年审定的品种。可见,本市常规稻品种推广面积减少,主要是常规稻品种少,尤其缺少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等造成的。

另据分析,品种推广年限长短不一,短的1年,长的超过20年,如汕优016等。一般推广年限较长的品种为年推广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或广适性品种。

表6 品种更新速度变化统计表

2.7 推广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对年度推广前10名品种高产(比对照增产5%及以上)、优质(米质达到部颁三等及以上)、抗病(稻瘟病抗性达到抗级及以上)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如表7所示。2006-2015年推广前10名品种多数为高产品种类型,高产品种推广面积占年度推广前10名品种总面积比例的76%以上,其中4年达100%,3年在90%以上,2年在80%以上,可见高产仍是种植户追求的首要目标。优质品种个数、推广面积比例显著提高,进一步说明福建省在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稻瘟病抗性上进展缓慢,推广前10名品种抗性达到抗级及以上的品种较少,推广品种多为中感、感稻瘟病品种,因此,福建省稻瘟病抗性育种有待提高。

表7 推广前10名品种综合性状分析表

以上分析说明,当前本市种植农户选择品种已由高产逐步向高产、优质、抗病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转变,因此,在水稻品种审定、引种、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综合性状,选育出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与杨长桃等[1]对闽西北杂交水稻组合演变规律,谢嫦等[2]对福建省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对策探讨,以及杨仕华等[4]对全国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三明市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主要是早、晚稻面积减少,究其原因,除了受政策和结构调整的影响外,也与缺少具有丰、抗、优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有关。三明市早稻种植以早籼为主,早籼品种生育期较短,但米质差、产量低、售价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早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近年来,受“烟叶—杂交稻制种”等种植模式的影响,晚稻种植面积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引进或培育优质、高产、高抗的早籼品种将有利于提高本市水稻种植面积。

推广品种在产量、米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稻瘟病抗性上没有多大改善,推广品种多为中感、感稻瘟病品种,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是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缺少农艺性状好的抗源材料,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受数量性状控制,以及稻瘟病致病菌生理小种、遗传机理复杂等造成的[5]。搜集并有效利用具有稻瘟病抗性的抗源材料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的关键。在现有恢复系抗性水平较强的情况下,组合的抗瘟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育系,筛选抗瘟性强的不育系并进行广泛配组,有助于提高杂交组合的抗瘟性[6]。引进或培育具有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是改善本市推广品种缺少抗稻瘟病品种的有效途径。

近10年来,由于两系杂交稻米质优、产量高,深受农户欢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在推广种植过程中存在发芽不理想、抽穗不整齐、易感稻瘟病和稻曲病等问题,给两系杂交稻大面积推广种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良种良法配套。此外,两系制种受温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大,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在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抽穗时期、父母本播始期安排等环节要严格按照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制种安全。

相关研究表明,审定组合数与大面积推广组合数以及推广组合数与推广面积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7]。就本市水稻品种推广而言,品种数量增多,而大面积推广品种数量、推广总面积缩小、品种主导效应较过去明显减弱。此外,组合间的同质化严重,品种间的差异不大,有根本性突破的品种少。单个品种推广面积的下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明市当前种子企业缺乏重量级企业,优良品种推广范围和推广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有待于种子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据悉,2016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受理了25个国家水稻联合体试验,加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省级水稻联合体试验,品种审定数量增长形势将更为明显,对企业品种管理体系、种子经营理念、推广模式的创新等提出更高要求。

[1] 杨长桃,邱秀丽,陈由禹.闽西北杂交水稻组合种植演变分析.福建稻麦科技,2005,23(4):1-3

[2] 谢嫦,李齐向,杨长桃.福建省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对策探讨.农学学报,2014,4(1):81-84

[3] 吴伟明,程式华.水稻根系育种的意义与前景.中国水稻科学,2005,19(2):174-180

[4] 杨仕华,程本义,沈伟峰.中国水稻品种推广趋向分析.杂交水稻,2005,20(3):6-8

[5] 邓其明,周鹏,林琳,等.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89-1492

[6] 马彬林.2008-2012年福建省审定的73个籼稻品种主要性状分析.福建农业学报,2014,29(2):128-132

[7] 斯华敏,刘文真,付亚萍,等.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中国水稻科学,2011,25(5):544-522

2016-07-27)

猜你喜欢

两系三明市杂交稻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来安县两系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进展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